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对女大学生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验方法,结合观察、调研等形式对中华女子学院1200名女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涉及的形态、机能、素质以及scl-90症状自陈量表的测试,选取其中133人(分为两班)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为期3个月的“运动处方”培训。结果显示:实验班(运动处方组)在素质、机能方面有较显著变化。同时,实验班(运动处方组)和对照班(体育课组)在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因子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女大学生实施体育教学运动处方锻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较高的实效性,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促进高校女子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及其机能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身体机能情况进行了近四年的追踪测试,并对她们平时上课情况及余暇体育锻炼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素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在有体育课的前两个年级各项素质及机能指标大幅提高,而随着体育课的结束各项素质及机能指标大幅滑坡,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天津大学3个班160名男大学生进行的不同综合运动处方的实验研究,着重探讨和研究了增强男大学生体质的最优化模式.结果表明:不同运动处方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男大学生的身体机能能力和身体素质,以耐力为主的运动处方在发展和提高男大学生身体机能,改善体质上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对女大学生健美教学中实施交叉性教学的效果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单一乏味纯力量练习的传统健美课教学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没有改善作用,还导致了女大学生耐力素质明显下降;交叉性运动处方健美教学能有效的帮助女大学生消除身体脂肪、塑造完美体型,明显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提高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有氧运动干预方案改善女大学生体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心肺功能测量,为女大学生制定有氧运动干预方案,探讨其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影响,阐述有氧运动干预方案改善女大学生体质的机制。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干预方案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及身体素质的改善和提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比较分析法,对参加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心境等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柔力球运动能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增强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调节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适宜健身负荷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综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地区在校女大学生348人进行实验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适宜健身负荷组、常规体育课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1.适宜健身负荷能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上肢力量、腹部力量、下肢力量和灵敏素质,促进体内脂肪代谢,使体脂百分比下降,瘦体重相对增加,体重指数正常;哈佛台阶指数增大,30秒30次蹲起心功能指数下降,心肌收缩力量增强,循环机能的耐力水平提高.2.适宜健身负荷锻炼后,女大学生的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水平,体质与心理健康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适宜健身负荷锻炼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可能与年龄、性别和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按不同身高标准体重分组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并依据运动训练原理,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体重组学生设计出运动处方,探索针对不同身高标准体重学生有目的地实施体育运动干预后,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对不同体重组设计的干预手段,使正常体重男、女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实验指数和立定跳远成绩三项指标显著提高;超重男、女生的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及台阶实验三项指标显著提高;较轻体重的男,女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此研究显示,在学校体育中针对不同体重学生设计运动处方,能够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了实施个性化运动处方在羽毛球选项课教学前后,大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各指标变化,表明在高校羽毛球选项课实施个性化运动处方对学生身体成分、肌肉适能、柔韧适能和心肺功能等方面有积极的改善和促进作用,由于个性化运动处方贯穿于整个学生学习期间,学生羽毛球选项课学习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一体化,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断加以反馈评价,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评定、跟踪也更加科学化、常态化,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太极拳运动干预前后肥胖大学生体质与身体自我概念的变化,探讨太极拳对肥胖大学生的影响与价值.采用16周太极拳练习进行干预,选取身体成分、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部分指标进行前后比较,并通过身体自我描述问卷评估身体自我概念前后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运动后BMI指数变化不显著,体脂率和甘油三酯下降,肺活量、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1上升,身体自我概念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问卷调查、教育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结合音乐院校专业特点构建了基于柔美教学与NTC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柔美教学与NTC集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实验组学生体育课参与意愿强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对于运动损伤影响专业发展的担忧低于对照组.得出结论:柔美教学与NTC结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促进音乐院校学生身体素质与专业素养的协同发展;减少学生对于运动伤害影响专业发展的担忧,促进音乐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专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直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职业教育特点的内容体系。如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高职体育课程的内容,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高职体育课程内容可分为认知内容、技能内容和活动内容3大类。在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中,综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身体运动技能(操作技能)、身体体能素质和身体形态素养的要求,将高职学生的职业实用身体训练分为车间操作、户外活动、办公管理和办公交往4大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锻炼。通过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能发展、体育态度、心理发展和职业身体训练6大模块的教学过程实现高职体育课程总目标。  相似文献   

13.
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取向及教学切入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医科大学一、二级本科学生体育教学问卷调查及教学实验的分析,对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取向及教学切入点进行了探讨,提出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一定要走体育锻炼与医疗体育保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双向处方的能力,医疗处方,体疗处方.采用三线教学法,长线教学医疗保健; 主线教学运动技能,时尚线教学,娱乐体育来保证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取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省有研究生的21所高校的体育教学条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缺乏研究生体育教学的师资、体育场馆和设施数量不足、研究生主管部门态度不够明确等,是陕西省高校开设研究生体育课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教学经费、教学工作报酬、体育场馆和设施的质量基本上能满足研究生体育教学的要求。建议:我国应该制定研究生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从政策层面保障研究生体育正常开展;陕西省高校应逐步补充体育师资,并加大经费投入来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以满足日益增大的研究生体育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5.
沿海大中学生体质状况的调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体质监测、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宁波市大中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进行调研分析,结果发现:宁波市大中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增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各项指标,除身体形态和男生17岁、18岁、19~22岁年龄组的胸围指标低于全国同龄人外,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同龄人.他们的身体形态指标,大部分与全国同龄人基本相近,少部分与全国同龄人存在着差异.身体机能指标与全国同龄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身体素质指标,少部分与全国同龄人基本相近,大部分与全国同龄人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有:体育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体育场馆、器材设施匮乏,利用率不高;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体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教学秩序有待规范,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构建体育教学联盟,超越现实困境的策略是:体育教师资源的共享;体育课程资源的联合开发、共享以及学分互认;体育场馆设施、实验室、教学训练实践基地的开放、共建、共享;加强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的合作,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大学竞技体育水平;体育图书信息资源、体育网络信息平台的共享和共建;联合组建科研团队,加强学术交流,进行科研攻关;采用灵活的联盟方式。  相似文献   

17.
高师公共体育教学广泛推广民族体育内容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高师院校推广民族体育内容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结果显示,民族体育在高师院校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同时,在高师院校推广民族体育内容,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及改变大学生身心健康都具有积极作用,为解决多年来公共体育教学内容的重复出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吉林大学俱乐部式体育课程学生群体活动的创新形式着手,研究了构建新型群体活动形式———寝室运动会的模型,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研究认为,寝室运动会这种群体活动形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同时,有助于教师拓展体育教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中男女大学生以及体育教师的体育行为和意识表现,得出高校体育教育场域中存在:体育教学中的性别屏蔽现象、体育师资结构上的性别隔离现象、体育运动项目选择上的性别分化现象、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性别刻板现象以及课外体育参与中的性别偏失现象等结论。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加以分析,指出追求教育平等的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自觉或是不自觉地成为对性别刻板印象的认同和性别行为的强化等强有力手段,也是直接导致男女大学生在高校体育教育结果上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