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土地利用与配置效率的优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合理地利用土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途径,这在客观上要求对土地报酬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利用重庆市沙坪坝区1997年~2005年的基础数据,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了土地利用与配置的实证模型,进而对土地经济效益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运用遥感/GIS技术,选择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所在流域与丹江口水库距离等5个因子,采用因子加权叠加法,对十堰市规划区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 按敏感度的高低将规划区划分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4级,并提出分区保护与发展的建议,为规划区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的土地资源具有现有和后备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生态脆弱、湿地面积大的特点;土地利用存在着结构欠合理、中低产田比重大、水资源不足、开发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实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充分认识垦殖的必要性,合理安排垦殖业的农林牧结构,大力重建垦殖业生态平衡,加强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学及持续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保定市满城县为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提取该区域2000年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强度的相关信息,针对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强度,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于优化配置有限土地资源,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恩施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外延扩展,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必须作出科学规划。针对恩施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土地利用对策,对加快恩施市建设中等城市的步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天水市土地利用特点,利用AHP决策分析方法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水平四个方面对天水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天水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于甘肃省平均水平,开发潜力比较小;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均高于甘肃省平均水平;天水市土地利用总体水平高于甘肃省土地利用总体水平;但某些单项因子中,天水市土地利用存在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下的城市土地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探讨循环经济内涵与3R原则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城市扩张占用耕地多、存量土地粗放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开发区数量多且用地粗放等问题,并依据循环经济三原则对城市土地管理提出了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存量土地内涵挖潜、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沁源县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根据沁源县小城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该县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导致其问题存在的原因,对县域小城镇土地的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其驱动力分析——以聊城市为例李红;张重阳;董杰;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山东聊城252059,山东聊城252059,山东聊城252059聊城市;;城市化;;土地利用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聊城市的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对策。Change of Land Utilization Struc  相似文献   

10.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清晰度、信息量丰富等优点,它的出现极大提高了遥感在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能力.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准确分类是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前提,高分辨遥感影像凭借其自身优势成为最重要的数据源.本研究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发展与特点、分类方法及其在城市专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3个方面进行综述,重点回顾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用于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的代表性方法及其在城市系统中提取建筑物、道路和绿地等专题信息的方法和应用进展,最后指出高分辨遥感影像在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中的不足以及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保定市土地利用中明显存在的两大问题:城市用地增长快于城市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率不高、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并整合数据、向职责部门咨询、查阅现行政策法规及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角度,对保定市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拟通过合理的土地规划,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使土地资源在城市建设过程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从微观层面——农户的角度出发,以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为理论依据,通过深入基层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现阶段龙游县农户土地流转和土地利用变化各自的特点,并在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各个相关因素和土地利用变化之间建立计量回归模型,经过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后发现:农户现有农用地面积、农地流转率、农产品销售率和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这四个因素显著影响着土地利用变化,针对相关结果提出了推进土地流转、活跃农贸市场以及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三甲集镇为例,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全镇15个行政村分为4个区,探究了各个分区的用地模式,从而确定各类用地空间布局的方向,优化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确定了各行政村未来的发展重点.同时,为甘肃省其他小城镇土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抚仙湖沿岸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对其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认为抚仙湖沿岸景观生态建设的主题应为旅游景观生态建设。据此 ,笔者运用景观生态学及旅游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原则等 ,提出抚仙湖沿岸景观生态建设方案及规划示例  相似文献   

15.
环保和节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文明观的提出将生态、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相结合[1],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包含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室外环境艺术设计[1],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生态文明观,坚持生态性、适度性等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元素、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等,实现现代环境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观的相关内容、生态文明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联系,分析了生态文明观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遵循的原则,然后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6.
从土地利用强度、产出效率、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利用程度4个方面阐释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内涵,以此构建适合北疆铁路沿线绿洲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异研究, 并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的结果,人的生存离不开其所依托的土地,无论是游牧文明或是农耕文明,都是人在其生存所依托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范式.游牧民族的土地利用主要体现在"游而牧之"的生产方式、"游而居之"的生活方式、"游而存之"的生存方式上,在与草原环境的矛盾运动过程中,游牧民族认识到了其与土地之间的相依存关系,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基础上,实现了游牧民族与土地之间的和谐相处.建立在如此适合草原生态环境特征基础上的土地利用方式,也由此而构筑起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生存空间,这对于当下草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生态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国土地管制的效果明显,在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互动下,中央与地方土地管理制度相融合,其土地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制度优势。而我国当前的土地管制中存在诸多突出难题,借鉴英国土地管制经验对我国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体系大有裨益。应进一步优化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制,构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及增值收益的良性互动和协同机制,调整土地出让金征收及土地收益账目管理,并完善国有土地管理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对城市精细化规划与管理提出新挑战。明确城市空间结构划分,加强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对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图像数据、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及路网数据,使用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和语义信息挖掘方法,实现城市功能区的语义分类。对随机挑选的360处区块进行样本验证,结果显示城市功能语义分区的精度达到87.5%。该方法受区域限制较少,对城市功能分区研究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为真实地刻画和揭示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与趋势,利用HJ-CCD及 ETM遥感影像获得长沙市2000—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变化幅度和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趋势指数,定量分析过去10年土地利用空间变化,预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人工表面空间位置转移不频繁,未来变化趋势为强劲的涨势,扩张可能来自耕地、湿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的系统性转入;耕地和林地的空间位置转移频繁;耕地的变化趋势为落势,未来流失方向是人工表面;林地变化趋势为落势,流失方向是人工表面和草地,转化为人工表面的可能性更大;草地以净增加为主,来自未利用土地转入的可能性更大;未利用土地以净流失为主特征,流失方向是人工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