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比赛时空运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当今世界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赛中,每局、每场比赛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比赛越进行到后面间歇时间越长。在比赛时间特征方面男单和女单比赛之间存在着以下不同:回合平均时间男单要略多于女单,男单在10s以上的运动时间上要高于女单7.46%;在10~20s高度相似,在20s以后的回合运动时间上,男单要高出女单一倍的比例。从击球拍频率与得失分的关联分析看,发球引起的得失分比例很少,但在接发球上出现的得失分比例已明显上升,2~7拍是男女单打出现胜负频率最为集中的阶段,其次是8~12拍阶段,其中4~5拍阶段出现频率为最高,大于12拍的回合拍数在比赛中出现的频率将都随着回合拍数的增多而逐渐下降。从击球空间分布看,后场依然是选手击球最具攻击性的区域,大力扣杀、快速而富有变化的劈杀和吊球等技术在此区域得到更多运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网球正手技术选用对比赛结果的影响,以2010年澳网男单决赛中多项正手技术选用为例,对选手的正手击球稳定性与攻击力、正手主动变线率、正手随球上网技术和正手侧身反斜线技术对比赛成绩的影响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以上正手击球技术的合理运用会对比赛结果产生正面影响,并据此得出结论:正手击球稳定性对比赛胜负的影响大于正手变线稳定性;高水平选手在正手击球落点与线路变化的选择上存在趋同倾向;片面追求随球上网次数导致随球上网成功率下降;正手侧身反斜线技术对比赛胜负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外实力接近的高水平篮球角逐,双方争夺的焦点仍然是转入阵地后的攻与防。临场统计资料表明,重要的国际比赛阵地攻防得失分,一般约占总得失分的70%,此外,比赛的大部分时间也主要消耗于阵地战之中。可见,阵地战之攻,守对于比赛的胜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阵地战的进攻或防守进行研究无疑是有极其现实和重要的意义。篮球比赛由许多矛盾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进攻与防守,而阵地战的攻、守又是这一矛  相似文献   

4.
探讨我国女子手球项目关键场次比赛双方攻防技术指标的差异,为促进中国女子手球不断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近2 a来举办的3次大赛中的15场关键比赛双方球队的攻防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在进攻方面,胜方依靠整体,快速、连续,技战术运用合理,得分比例均衡。在快攻射门得分数与快攻射门成功率这2项指标上优于负方并且差异显著。在防守方面,胜方整体性与攻击性要强于负方,由攻转守速度快,身体对抗激烈,防守强度大,针对不同的对手,合理的运用攻击性防守技术,强守促攻。胜方在抢断指标上优于负方,差异显著。作为球队的最后一道防线,守门员稳定的防守能力对比赛的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胜负双方守门员在失误指标上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动态三段法适合运用于单场比赛双方运动员的数据对比分析中能够直接体现出双方差异,有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直观地对比。我们选取了国家队主力运动员林高远在2017年世界杯1/4决赛在决胜局10比4领先的情况下被波尔逆转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胜负局、得失分、技战术等角度比较,认为林高远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接抢段的接发球环节处理能力不足、接抢段正手进攻技术存在一定漏洞、战术体系过多依赖反手技术。并提出了加强正手台内短球挑打技术、增加正手进攻技术的运用、强化接抢段主动进攻后连续得分意识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当今羽毛球混合双打比赛得失分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比赛中失分的比例大于得分;发球阶段和发球后攻守阶段失分比率高,接发球、接发球后攻守阶段、相持阶段和多拍阶段得分比率高。在得分方面,前、中、后场依次递减,前场和后场得分高于失分,男运动员得分能力强于女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9年和2010年世界排名前十的羽毛球男双运动员,30场(75局)比赛的定格录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中外羽毛球男双项目的得分技术。通过研究揭示了,优秀男双比赛不同性质的得失分中,男双制胜主要依赖直接得分;中国运动员直接得分列第五位,处于底层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采用更加积极主动的进攻型技术来获取得分,运动员不能轻易将进攻机会让给对手;受传统"攻守打法"的影响,中国运动员,更多依赖"进攻",防守反击较少。  相似文献   

8.
羽毛球的基本技术和体能是羽毛球比赛取胜的关键,放松技术不仅可使动作理合理、协调、优美,鞭打动作更有爆发力,击球更有质量,移动更快,而且体现了体能的节省化。  相似文献   

9.
直拍四面攻打法的可行及其技术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作了实验研究 ,并对其主要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以了解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特点。研究表明 :1.直拍四面攻可以用正手正、反面和反手正、反面的四个面击球进攻 ,各个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以及主要技术在比赛综合运用上没有技术死角。 2 .在击球速度上正手反面攻球不如正手正面攻球 ,正手正面更适合于扣杀。3.在拉球的旋转上正手正面不如正手反面 ,并且正手反面拉球带有明显的侧旋。4.正手正面攻球与反面攻球在力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5 .在发球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要加强发抢意识 ,提高发抢命中率。6 .在相持能力上必须解决好正、反面的拉打转换 ,充分发挥反手能用两个面拉打的威力  相似文献   

10.
网球比赛技战术决策分析系统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关联规则对网球技战术分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开发了网球技战术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系统,并通过对V.威廉姆斯5场比赛的分析,发现其主要的技战术特征,为国家女子网球队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技战术分析方法相比较,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击球技术(击球线路、击球位置)与得、失分的过程(或次序)进行关联描述与系统分析,揭示运动员深层次的技战术特征,从而使教练员更加有效地指导运动员进行比赛。  相似文献   

11.
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控球率与比赛胜负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当前足球比赛控球率与比赛胜负关系尚未被证实,为了探讨足球比赛球队控球率与比赛胜负的相关性,主要运用专家访谈法、软件分析法和数理分析法对2014届世界杯足球赛各支球队控球率与比赛胜负、进球数、射门次数和射正次数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控球率除了对射门次数有显著相关性外,对其它比赛胜负关系指标均没有相关性;理论上分析控球率通过射门次数可以影响进球数,从而达到与比赛胜负的相关性,但是需要处理好球队打法、运动员的射门能力和球星的个人能力这些因素;效率足球风格超越了桑巴足球风格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建议不要盲目追求高控球率,通过提高球队的进攻效果和稳固的防守来增加比赛获胜的几率;中前场控球率与进球数成正相关,要加强中前场球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对三位世界优秀男单选手(林丹、李宗伟、谌龙)近三年重大比赛中前场技战术的使用情况和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并运用SPSS软件将统计获得的数据进行量化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位选手在前场方面主要以搓放和挑球为主,在搓放和挑球使用上三位选手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是在推球、扑球和勾球的使用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三位选手前场得分方面,扑球得分率最高,而失分方面普遍高于得分。  相似文献   

13.
摘要:在网球的基本技术中,正手被视为发球后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测量等研究方法针对国内12名男子网球选手正手击球技术的特征展开研究,重点了解与击球技术动作相关的关节角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等运动学特征,旨在揭示不同水平选手技术动作的差异,并进一步认识影响正手击球速度的核心要素。结果表明与一般水平选手相比,优秀选手在正手击球瞬间表现出更快的拍头水平速度和更快的肩部水平速度,但在躯干转动的角速度上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不考虑组别的情况下,击球时过程中选手的肩、髋、球拍的转动角差异很大,说明考虑标准化的技术动作并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世界级空手道组手运动员竞技表现对比赛胜负的影响,旨在筛选出关键指标并建立比赛胜负判别方程。方法:选取东京奥运会空手道项目121场组手比赛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秩相关与逐步判别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并建立判别方程。结果:①首先得分获胜、3分成功率、1分成功率是影响女子组比赛结果的关键指标,首先得分获胜、上段、中段、3分成功率是判别男子组比赛胜负的关键指标;②领先、首先得分获胜、3分得分率、1分成功率对小级别组获胜有重要作用,首先得分获胜、单个技术对判别中级别组比赛胜负有非常显著性影响,首先得分获胜、1分成功率、单个技术是影响大级别比赛结果的关键指标。结论:首先得分是预测比赛结果的最核心指标;女子运动员应注重1分技术和3分技术的得分能力,男子运动员重点强化3分技术的运用;各级别运动员应重点考虑将本级别关键指标与不同性别关键指标相结合进行针对性训练。  相似文献   

15.
击球是棒球比赛进攻中的主要手段。击球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进攻的进垒与得分,是一个队能否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重视和加强击球技术训练、提高进攻能力,早已是我国各棒球队的主攻方向。从总的来说,我国棒球运动员的击球水平还不能适应棒球运动发展的要求。从近年比赛中的击球情况看,我们击球水平的提高是缓慢的。今年一月国家棒球队首次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十三届亚洲棒球锦标赛,八场比赛全部失利,而且没有一场比赛打满九局,据比赛的技术统计:我队在八场  相似文献   

16.
摘要:乒乓球比赛中先变线是技战术变化的重要体现,目前对于乒乓球技战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抢段、发抢段、相持段等三段式相关指标上,尚未发现先变线的系统研究。应用北京体育大学蒋家珍博士研究的《乒乓球比赛数字编码技术与技战术统计分析系统》,对李晓霞、丁宁、刘诗雯在2009年-2012年间共30场比赛进行录像观察分析,在所获得的135470项有关击球站位、击球技术、击球落点、击球效果、击球线路等技术数据的基础上,从先变线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刘诗雯在接抢与发抢阶段、台内球与近台反手位的先变线但在相持阶段、中区的球先变线的效果相对较差;李晓霞在三名选手中先变线比率最低,先变线效果也最差,她的先变线主要在发抢阶段;丁宁倾向于接抢阶段先变线,在接抢与发抢阶段先变线的得分效果比刘诗雯略差。  相似文献   

17.
对2018赛季亚足联冠军联赛比赛的攻防关键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探寻比赛中不同类别参赛球队的特征,分析面对不同比赛阶段的关键攻防技战术。研究样本由32支球队252场比赛19个指标组成。通过Q型聚类分析法将参赛球队分为3类,结论表明:1)聚类1的球队进攻能力强,侧重与边路进攻,防守能力较弱,聚类2球队攻守能力平衡,以地面传控为主,聚类3球队以传控为主,但表现出“锋无力”;2)比赛胜负分别与总射门次数(r=0.025)、射正球门次数(r=0.151)、直塞球(r=0.037)、任意球(r=0.030)、犯规(r=0.033)、传中成功率(r=0.066)具有高度相关性;3)高控球率相对于中控球率和低控球率在大部分指标上都具有显著性差异;4)面对进入淘汰赛的球队时,抢断、控球率、传中成功率、射门成功率与获胜概率存在着显著性的正相关,面对未进入淘汰赛球队时,传球成功率和射门成功率与获胜概率存在着显著性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选取16名羽毛球专业运动员和10名大学生初学者为被试,以类似羽毛球专项情境中场上不同位置的动作应答为任务,对评价运动员专项知觉运动技能水平的手反应时和脚反应时的恰当性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结果显示:1)羽毛球练习者的手脚反应时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但相关系数较非专项情境低;2)专业羽毛球运动员的手脚反应时没有相关性,且相关性远低于初学者和其它非运动群体。3)与手反应时相比,脚反应时能更有效的评价运动员的知觉技能水平,是评价运动员知觉速度的适宜指标;4)羽毛球运动员手反应时要明显快于脚反应时,且表现出水平差异,在进行知觉运动技能评价时应注意练习者的性别与水平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三维运动学测量方法对羽毛球反手击高远球运动技术的分析在国内尚属首例,以北京羽毛球队4名优秀羽毛球男子青少年队员为研究对象,使用2台SONY1080i高清常速摄像机以50帧/s的拍摄频率,采集三维运动影像资料,并采用艾利尔录像解析系统进行图像解析,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他们在完成后场反手击高远球动作有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以此来微调他们的反手击高远球技术细节、提高击球的质量,同时为教练员的训练提供一些数据参数,增强对青少年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为北京羽毛球青少年反手击高远球技术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结论:1)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在引拍阶段右肩关节角是依次增大的,而右肘关节呈现不规律变化,其目的是调整击球动作和使其更符合肌肉收缩特性。2)在引拍结束时刻,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右手的平均线速度呈现出最大值,右上肢运动在球拍与球触及前是符合鞭打动作原理的。3)在击球时刻,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肩关节角度达到动作全过程最大值,这样是为了争取高的击球点,各关节点的速度变化呈一定的时序性,表现为离躯干最远的环节右手速度最大,其次为右腕关节速度和右肘关节速度,这样能为击球聚集更多的动能。4)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后场反手击高远球动作发力集中部位并不相同,我国的3名运动员主要充分地利用转肩和转髋的力量,而国外的Misha是充分借助右脚的蹬伸和躯干的扭转力量。  相似文献   

20.
第18届世界足球锦标赛前场任意球攻守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足球锦标赛比赛中所展现出来的技战术趋势和打法特征在某种意义上预示了足球运动的发展方向,认真研究世界足球锦标赛比赛中表现出的攻守战术运用特点,有助于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了解世界足球的发展趋势。随着足球比赛激烈程度的提高,任意球尤其是前场任意球攻守战术运用效果,已成为影响比赛胜负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第18届世界足球锦标赛前场任意球进攻和防守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本届世界足球锦标赛任意球攻守战术运用特点和趋势,为指导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