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化与审美之间存在一种二律悖反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反相斥的,但在客观现实中又是可以统一的。审美,作为一种体验,是人在心理上超越了异化的存在状态;作为一种实践,是人类在精神领域反抗异化的主要方式。若没有审美对身处奴役中的人所实施的拯救,异化世界中的人若失去了自由体验的滋养,异化的现实中若没有审美的发生,人类将在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自由精神的内涵,是个体权益归其自有。自由精神在现代刑法中得到充分体现,并被视为保护对象。本文将在第一部分对自由精神的含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人生而自由的理论根源。第二部分,将围绕刑法来源、刑罚权、刑法职能,对自由精神在刑法中的体现作出分析。第三部分,将分析错误理论对于自由精神的危害。第四部分,将针对各种错误思想,提出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3.
倚持于大唐盛世中华民族外放的生命创造力以及李白超越传统文化内向的主导性格,传统文化中少有的自由外放的创造精神被李白极大张扬。他那种“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应未晚”的政治理想;“功成拂衣去,意轻千金赠”的独立人格;“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的侠义风范;超越痛苦、恋时进取的入世精神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由品格,可谓之“太白精神”。“太白精神”承载了厚重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刘延陵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代白话诗人,在新诗创作、外国诗歌及其理论译介、青年诗人培养等方面均做出积极的贡献。他的诗作处处洋溢着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五四"时代精神,除此之外又有很多超越"五四"时代的诗学旨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创作实践及生活等方面所秉承的自由精神,这种创新的自由精神贯穿在其诗歌创作及文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对于"五四"启蒙初期的诗人来说,这一主张无疑是伟大的、值得钦佩的。  相似文献   

5.
由于思想渊源与文化传统、社会历史与背景、语言文字与文艺实践等不同生成原因的影响.中国美学主要是生命体验与超越美学、生态与意境论美学以及抒情美学,具有智慧美学、宇宙生命美学和和谐美学精神;西方美学则主要是审美知识与经验美学、艺术与典型论美学以及叙事美学,具有知识美学、人的生命美学和对立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童话大王罗伯特·蒙施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笔下的各式淘气包和倒霉蛋影响了不计其数的人。罗伯特·蒙施用极大的热情创作出与儿童审美情趣一致的童话故事,童话以其充满童趣的自由、荒诞、快乐、幻想的游戏精神受到儿童及家长的欢迎。文章旨在研究罗伯特·蒙施童话所蕴含的游戏精神及其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各国教育工作者探索思考的问题。幼儿教师应该鼓励幼儿标新立异,保护幼儿创新精神的萌芽;给予幼儿独立、自由活动的机会,发展幼儿的创新精神;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创新精神的培养;赞赏、肯定幼儿的每一次创新尝试,激励幼儿的创新精神, 努力使幼儿在创新教育的天地里自由地飞翔。  相似文献   

8.
在马尔库塞的学术理论中 ,阐述了他的人学理论观 ,即超越物质、个体解放的自由观。这种人学观 ,消除了物质对人性的压抑 ,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笔者对人的生存在现实上的超越性使自由在非现实的幻想领域中得以实现的理论论述进行梳理 ,考察了马尔库塞人学观产生的哲学、宗教灵魂、艺术审美以及文化的背景 ,最终得出自由只有以艺术和审美为中介 ,作为生存的人才能享受和获得自由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画中诗画结合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不仅满足感官的审美价值,更满足心理需求的精神价值。中国画的诗画结合有多种形式,广义地认为凡是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意皆为诗画结合。诗画结合的核心在于意境、情趣上的一律。因此,艺术家只有超越景象的束缚和理性认识的局限,才能寻求个体精神的自由无限,使人有理性地回归,真正达到诗画结合、天然超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浮士德》是人类审美精神自由表达的诗意的范本。浮士德在情理之辩中不断追求生命存在的美感和自由价值,在不断实践中体验生命的自由和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生命美学作为一种年轻的美学思考,逐渐成为了新世纪中国美学界正在盛开的一朵艳压群芳的奇葩。浮士德重视实践,崇尚自由,追求情感,提倡自我意识,蕴涵着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执著追求。但浮士德这种追求情欲、物欲享乐的方式,在给人类以欲望化的生命自由哲学启示的同时,也预示着人类欲望的过分膨胀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因此,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浮士德精神应在生命美学中得到审美观照,对浮士德精神的生命启示性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1.
相较于鲁迅其他的小说,<铸剑>无论是从创作方式还是艺术审美趣味上都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有着更为深刻的精神联系.从想象力与诗性美、虚构性与传奇性两方面探讨<铸剑>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融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殖民主义者在言语、行动和自由上控制和压迫被殖民者。认知上的模糊、本土和他者的混乱、宗教信仰上的差异以及强烈的民族主义让书中的几位主人公感受着前所未有的混乱,然而基普以及他的哥哥、哈娜并未在黑暗中迷失,他们用自己的信仰和行动向读者们表明了反对殖民主义的意志,最终完成了民族精神的超越,成为真正的“本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从古代到现代、从奥林匹亚到整个世界,奥林匹克伦理精神一直处于培育、继承和超越过程之中。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既是对古代奥运伦理精神的继承,更是对古代奥运伦理精神的超越。北京奥运会具有特殊的伦理意义,将会以其道德至上、天人合一、善邻怀远、人民为本等伦理智慧提升奥林匹克伦理精神的境界,实现奥林匹克伦理精神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史铁生以一种被他称之为"宗教精神"的信仰来直面"生命盼偶然"和"苦难的无常",认为只有通过生命精彩过程的创造才能带来生命的超越和灵魂的救赎.他的宗教精神超越了佛教的虚无灭欲,超越了基督教中神对人的拯救,找到了用爱的力量来完成人类灵魂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6.
伽达默尔之所以用游戏、象征、节日、语言来界定艺术,是本体论美学的语言游戏论对认识论美学的形式的主观合目的论的批判,实质上是要消解所谓人类中心论和主体性观念,以说明它们的非主体性和无目的性.主动性和受动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本来就是辩证统一的,而且惟有它们的辩证统一才使社会实践达到了自由的高度,从而使整个社会实践(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带有了审美性质或审美因素,并且在精神生产中生成出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及其结晶--美和艺术.在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新实践美学的文论,辩证地揭示美、审美和艺术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即自由,走向自由的个体和多维的主体性全面发展的人,以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自由实践论取代语言游戏论.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中蕴涵着理性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 ;而人文精神则是平等精神、群体精神与自由精神的综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交相辉映的 ,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互动性、融合性的交融关系。只有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生长 ,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的真正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智慧是审美的,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高度概括。探索这一命题的理论意义,对确立中国文化的精神本质,提取深刻内核意义重大。中国智慧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精神来源和哲学基础,深刻体现了审美的内质。它旨在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视自然和谐的秩序和逻辑。儒、道、释各家思想中都渗透了这种审美因子。中国智慧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崇尚人格的完美,追求诗意生活。这种审美精神更体现在建筑、书法、绘画、诗歌创作和欣赏与象征的观念结构中。其特性超越知识和逻辑、道德,以感性力量和实用精神关照整个现实人生。  相似文献   

19.
《庄子》中描述的人格理想既有凌虚蹈空的神人,也有生存于现实中的圣人,前者体现了对绝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后者则探讨了在现实生存中对自由的坚持与践履.庄子人格理想因其体现了人的自由精神而具有充分的审美价值,这对当下日常生活审美化倾向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有助于匡正世人浮泛的审美思考.  相似文献   

20.
汉水文化是多元文化孕育、融合形成的,是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汉水文化自由精神里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理性、朴素的认知和探求,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对人自身发展及理想人格的追求,其自由精神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在文明论视域中探究汉水文化,能更深入地发掘汉水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