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高校田径运动会的现状,认为传统的高校田径运动会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在推动学校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小,改革传统的高校田径运动会势在必行。构建内容更宽泛、项目更丰富的"体育文化节"改革高校田径运动会、开展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学校运动会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中学体育运动会的办会理念和组织形式的全面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应注重全体性和健康性,贯彻"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田径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田径运动会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参与者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影响全体学生,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对海口市高校田径运动会现状进行调查,就近三年海口市高校运动会的参与人数、参与目的、满意度和期望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找出开展过程中的不足,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为高校田径运动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会开展模式进行研究,发现传统学校教育体制下学校田径运动会存在着很多弊端。应利用和发挥高职院校篮球协会、棋牌协会、街舞协会等"体育社团"学生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大学生"体育社团"功能,以改革现行体育运动会形式,构建初具高职院校职业特色的体育运动会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关于学校田径运动会向体育节会转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作为学校体育延伸的学校田径运动会,片面强调体育的竞技性而漠视体育的普及与健身,因此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广泛开展以及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目前体育转型期以体育节会取代学校田径运动会是在思想和实践上可行的;笔者还初步构建了体育节会的模式和组织原则,探讨其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结合体育与健康指导思想及学校举办运动会的宗旨,分析了现行学校运动会出现异化的具体征兆,认为学校运动会应理性回归应融大众性、竞技性、趣味性、健身性、教育性等为一体,成为学校一项重要的综合性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采用国家体委制定的田径运动会竞赛规则 ,并广泛调查了不同学校田径运动会的具体要求 ,在此基础上运用VB6 .0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了可以满足不同级别学校和单位使用的小型田径运动会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学校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学校运动会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试图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理念与学校运动会相结合,积极倡导以现代体育理念为核心的学校运动会。  相似文献   

9.
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高校田径队伍的现状调查,以及从我校运动员在近几届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和连续四届华东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比赛成绩来看,我校田径队伍整体发展都落后于其他兄弟院校.就此问题对高校在田径队伍建设和发展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步入新的教改历程。作为高校必修课的田径课程课时减少;课外体育活动中,田径运动项目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而作为校园体育文化重头戏的田径运动会也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田径运动会最初所倡导的宗旨。通过对当前田径运动现状问题进行反思,旨在为普通高校田径运动的存在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田径运动是我国最普及的运动,然而田径运动又曾经是最受争议的体育教学内容,因为它从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充斥着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金牌战略的影子,田径成绩达标考试更成为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源。体育教学改革将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宗旨定位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田径教学似乎再一次受到来自顶端设计的冲击。然而改革最忌讳的就是矫枉过正,田径运动在美国各级学校都十分普及,田径教育被视为美国体育教育的基础。反观我们的学校田径教学可以发现,我们需要改革的是对田径运动的基础性认识,改革田径课程形式、考核方式,把田径教育与健康教育、美育等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田径运动教学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几乎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传统,然而在当今学校体育改革中有种种声音强调取消或者削弱田径运动在未来学校体育中的地位。诚然,过去田径运动教学存在诸多弊端,但田径运动对学生身、心的影响不容被轻视,田径运动教学的基础地位不容被打破,未来改革需要做的是,改革田径运动教学的组织形式、评价方法,并注重从小学到大学各教学阶段田径教学的分工与衔接,使田径运动教学朝着休闲化、游戏化和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高校田径运动的普及和发展,高校体育与健康课必须重视田径教学。受学生"自主选项"等因素的影响,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要,高校体育课必须建立和完善新的田径课程体系,为"终身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与社会体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参与到社会体育活动当中。因此,提升大学生有关社会体育的了解与认知水平,对于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因此,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辽东学院体育社团的成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参与社会体育实践的必要性进行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能够充分适应社会体育发展的发展形势、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体育课程研究进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还是"运动技能教学",一直是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争论的问题。为解决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中国学校体育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理论假说,包括"2-1=1"策略的"体质教育论"、"1+1=2"策略的"课课练"、"2-1=2"策略的"运动技术健身论"及"1+X=?"策略的"健康教育论"。上述理论假说在不同年代的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中各有侧重,各有缺陷。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程不仅应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增强体质"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重点,还应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评价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为使中国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能增强学生体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1)以精准监测、精准分析、精准干预的"体质提升三精准"作为体育课程的增强体质导向;2)开发有效的、有趣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游戏";3)普及"体育趣味课课练";4)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5)强化"学科融合""课内外结合"及"家校结合"。  相似文献   

16.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辽宁省特殊教育学校视力残疾学生的体育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视力残疾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主要是培养各项身体素质、加强人际间的交往以及培养同学和朋友间的情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喜欢的运动项目以篮球、健身操为主;合作学习和场地教学的上课形式是学生普遍喜欢的,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大部分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比赛。根据视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开展田径教学的困境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多年,以往最为普及的田径在教学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使学生难以接受,于是逐渐退出高校体育教学,而快乐体育成为主流。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健康第一的教育宗旨没有实现,学生的体质状况连年下降。研究表明只要从实际出发,使田径课程的改革既要增进健康,又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田径一定能重返高校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8.
以师范学院体育专业135名学生和非体育专业26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大学一、二年级期间运动损伤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病率和人均受伤次数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最常见的运动项目依次为球类、体操和田径,最常见的损伤部位依次为踝关节、大腿、足、膝关节,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技术动作有缺点、准备活动不足及场地器械等问题,最主要的损伤种类为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拉伤、擦伤和挫伤。针对这些特点,提出预防的措施,以期为我校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必须对目前体育系田径专业现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通过对学生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体育系田径专业学生过于突出专项训练,并没取得应有的效果,多数学生对目前的训练模式持否定态度,希望增加田径其他项目的学习,增加田径教学理论的系统讲授,特别强调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主要采用问卷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本科在校生的情商水平从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认知他人和人际关系五个维度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和普通专业大学生样本的情商水平属于中等偏上,同时体育专业学生情商整体水平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普通大学生相对于不锻炼与体育锻炼不足者而言,体育锻炼达到推荐水平的大学生可能有更高的情商和生命质量,体育锻炼时间越长的大学生则可能有更高的情商;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认知维度上,艺术表演类的被试得分显著低于专项为田径/游泳、集体球类及小球类的被试;人际关系维度上,田径/游泳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集体球类、艺术表演类的被试。这个结果出乎意料;坚持1年以上运动的人因为运动而对情商水平的影响差异不大。体育运动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通道,因此本文讨论不同运动参与情况下大学生情商的差异,初衷在于将传统学校体育能够从单纯的身体职能性和技术性的培养目标中解放出来,从而提请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注重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中情商教育效果、进一步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无疑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