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劳动生活现状堪忧,具体表现在:家庭劳动教育软化,有些大学生不会劳动;学校劳动教育弱化,有些大学生不愿劳动;社会劳动教育谈化,有些大学生不爱劳动。造成民办高校大学生劳动生活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劳动教育被弱化,未发挥其思想教育的作用;第二,劳动教育被忽视,学生劳动荣誉感欠缺;第三,民办高校师资不稳定,劳动教育效果不明显。基于以上问题及原因,劳动教育在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对策为: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新时代劳动观念;正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主观幸福感是对一个国家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整体性评估。而本文则通过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论研究和近年来国内外此类研究的分析,进而提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一系列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和途径,希望能够更好的了解和帮助大学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孔文 《职大学报》2012,(3):110-113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幸福观主流是健康的,但仍有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等倾向。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导向、共同幸福和劳动创造的指导原则,以增强其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幸福的本质是现实的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一种不受约束的生活状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着眼于现实的人注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分析分工在私有制制度下对劳动者的压迫以及作为造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爆发的主要原因。马克思提出,要消除劳动异化,使人民群众获得幸福,必须要实现劳动者与劳动本身、与自己的劳动产品、与类本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统一。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获得国家政权,最终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恰恰是幸福的终极目标。目前我国已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新的历史方位下的幸福应该是物质与精神、经济与文化平衡发展,而奋斗是实现幸福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而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育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变化需求,而且彰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体现出了其丰富的价值内涵。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来看,培育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山西民俗体育游戏形式多样,是一种闲暇适意的生活调剂,其中既有节令性游乐活动,也有充满竞技色彩的对抗性活动,更多的则是不受时间、地点、条件制约的随意方便的自娱自乐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活动使得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无论在精神生活、智力开发还是身体素质诸方面得到有益的充实和锻炼,也成为最普及的农村文化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幸福体育对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战略导向意义。充分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哲学维度,以幸福范畴为逻辑起点,研究和考量了幸福体育。研究认为:1)幸福是指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满足的过程,也是这种满足过程的体验、感受、评价;2)"幸福体育",不仅是为满足人的本质需求而创造的体育运动正价值,也是人们追求的自信快乐生活方式,幸福体育具有普世性与普遍性、公共性与公开性、休闲性与愉悦性、独立性与多位性特点;3)考量了"幸福体育从何而来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我们每个人理应通过自己实际行动创造自身所需要的幸福体育,同时,各级政府也要为广大民众提供实现幸福体育价值的平台和服务。从实证研究角度验证人的参与体育幸福感、幸福指数等问题,使"幸福体育"研究向纵深发展,从而推动体育社会价值取向变革。  相似文献   

8.
分析大学生自立能力差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仅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还有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因素。为培养大学生的自立能力,应该改变社会对人才选择的标准,加强学校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更新家长培养观念,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大学生应主动加强自我培养的自觉性。并指出大学生应注重培养过硬的心理承受力、生活自理能力、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兼职是普遍的社会现象,能够在改善学生生活条件的同时增长学生见识,取得一定社会经验。但由于缺少对大学生兼职的管理和保护,因而造成大学生兼职管理混乱,维权困难。需要学校引导并管理,以保证大学生兼职工作有序开展;要求法律提供保障,以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社会,由于对于儿童劳动的误解,儿童劳动自身所蕴含的教化价值受到忽视,致使劳动逐渐远离了儿童的生活世界。这一状况不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通过劳动与学习、劳动与游戏、劳动与闲暇的分析比较,可以明晰儿童劳动的内涵,辨明儿童劳动的特殊性。劳动应该成为儿童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体育活动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讨论身体行为是一个行为的连续体 ,揭示老年幸福新概念 ,阐述体育活动是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达到老年幸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实验、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在井冈山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教育活动中实施就业教育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积极转变;就业观趋于正确,期望值趋于理性;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提高了走向社会的自信心;责任心与合作精神和能力得到加强;抗挫折能力和勇敢顽强意志品质得到磨炼。进而端正了大学生就业理念,提高了就业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3.
幸福作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的生活状态和追求的终极价值,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是人们希望得到而又让人们捉摸不透的东西.试图对幸福的本质,以及幸福中存在的悖论现象的原因及其消解进行探讨,以期增加人们的幸福智慧,使人们更好、更幸福地生活下去.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作为我国唯一的执政党,在我国建设的初期以及不断的发展中所呈现出革命精神不仅对我国事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思想支撑,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实践意义。我党在战争年代的坚持下来多亏了革命精神的引导和支撑。目前虽然我国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传统的革命精神文化应该继续传承下去。高校中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教育来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以及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内蒙古地区的大学生在审美文化观念上与中国社会是同步的,但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历史传统,依旧呈现出特定的区域性特点。即在与时俱进的生活中保持了单纯本色的品性,在丰富多样的审美追求中表现出对粗犷简练的偏好,在兼收并蓄的学习中传达一种执著坚毅的追求精神。由此表现出内蒙古大学生特有的审美文化品位,展现内蒙古大学生独有的审美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应高度关注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提高大学生主观应对性,并辅助他们摆脱精神贫困,坦然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困难,树立自强向上的人格品质,使其经受住各种挫折的考验,肩负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和伟大使命。因此,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研究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大学生精神贫困概念的入手,通过分析大学生精神贫困的表现,进而从大学生自身主观方面寻找引起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原因,尝试性地提出了大学生主观应对精神贫困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人人都有感受幸福、追求幸福的权利.但不是人人都具备感受幸福、追求幸福乃至创造幸福的能力.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期,依据其对幸福的感知与理解,培养大学生积极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可促进大学生良好精神状态的形成,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存在着明显的缺失,诸如现代国家主人翁意识淡化,民族文化认同感缺乏,公民人格修养的匮乏等。剖析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产生的根源,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制度保障、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学校教学、教育的改善和校园文化的发展以及大学生自主、自觉、自信,才能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进而有效弥补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大学道德教育不仅需要理论的阐释与倡导,更需要劳动的实践与检验,劳动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发育。从大学生自身看,当代大学生与劳动实践日益脱离。从文化培育看,现今大学劳动文化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培育大学劳动文化,应该使大学生参加到劳动的实践中来。家务劳动、学校劳动、社区劳动、企业劳动、下乡劳动都应成为创造新一代劳动文化的实践方式。在此基础上,加强校内劳动实践课程化建设,创新校外劳动实践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人们所追求和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幸福理念是一个人精神生命的核心,幸福生活是一切生活的基础和原动力.幸福理念和幸福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尤其在当代,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中国改革开放,实现强国富民的过程,也就是探索祖国和人民走向幸福之路,实现美好、幸福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