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体育发展的规律,探讨未来高校体育的发展特点:1.高校之间的体育竞争增强;2.体育的社会功能增强;3.体育向身心和谐方向发展:4.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出现;5.学生的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成为未来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未来高校体育的整体战赂思想是:以强身健体身心和谐为前提,终生体育和快乐体育为主体,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应对策略:1.加强体育知识教学增强体育意识;2.组织学生的体育团队,促进学校体育协会化发展;3.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2.
建设体育强国时期高校体育本科教育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设体育强国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本科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本科教育成非均衡态势发展,在建设体育强国时期应确立体育本科教育的中坚地位,形成互惠共赢机制;应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体育本科教育的公平;应实现体育教育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促进低层次低水平体育院校发展;应积极开展体育本科生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范围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习近平关于教师的重要论述为引领,结合当前我国体育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策略进行理论探析。研究认为,教师价值论、教师角色论、教师地位论、教师职责论、教师师德论、教师发展论“六论”共同构筑起习近平教师重要论述的核心内涵,为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着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基于“六论”提出新时代体育教师发展策略:(1)激发和培养体育教师实现价值自觉,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教育服务;(2)明确三重角色定位中的内在意蕴,拓展新时代体育教师的角色内涵;(3)提升体育教师四个地位,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4)践行以体育人和立德树人根本职责,内外合力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5)注重内省慎独和发挥典型引领,不断提升体育教师师德师风水平;(6)促进体育教师全面发展,培养造就学校体育领域大国良师。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我国体育师资创立及其发展的历史过程,指出了现行体育教师培养体制中存在着培养模式的封闭性、科学设置的过度专业性以及体育师范教育终结性等弊病。通过分析,提出了如下应对策略:1.优化现行体育师资教育模式;2.建立体育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3.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4.确立教师专业化的教职观。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教师自我监控能力和监控策略对体育专业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体育专业教师的教学自我监控能力和监控策略对提高体育专业教师教学效果和达成预期教学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对连云港发展体育旅游的SWOT(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有着丰富的自然环境、区位交通和旅游资源等优势,为连云港发展体育旅游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连云港还存在城市经济的发展制约体育旅游的发展等七方面的劣势;可替代旅游资源影响游客出游决策等三方面的威胁。目前连云港有政府的支持与重视为发展体育旅游事业明确了目标等四方面的机遇。并对连云港发展体育旅游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四方面进行应对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发展依托于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梳理是解决学校体育持续化发展的关键。通过审视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立足于多元主体协同视角,运用演化博弈方法,系统性的梳理不同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探寻学校体育未来发展趋势和策略。研究发现,政府是学校体育发展中多主体协同的重要主导,社会体育组织与学校体育合作的资源质量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学校体育发展的稳定策略需要把握不同主体的策略选择。依据演化博弈分析结果,提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体育组织协同参与学校体育发展的策略建议:以制度治理为基础,强化学校体育治理的精细化;以政策制度为导向,推进资源整合工作的高效性;以自身竞争力为前提,形成品牌竞争优势;以学生发展为目标,避免学生教育内卷化;以学校体育发展效益为标准,实现管办评分离的学校体育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检视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实然状态,探讨了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和新课标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诉求,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指出了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9.
正确科学的体育辅助教学策略在课堂上的应用,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法宝。体育课堂教学辅助策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师生课堂的交流;教师积极的期望效应。  相似文献   

10.
摘本文探讨了通过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推进我国大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性、意义和基本策略。提出了立足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以老年人群体为切入点;政府引导和开展民间体育活动并举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情绪智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其核心是开拓人的潜在的能动性,培养健全的人格。体育教育与情绪智能教育的根本结合点就是通过体育活动它所具有的社会环境和特有的功能对人进行教育,从而培养人的情绪智能。  相似文献   

12.
当前,推进思想政治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衔接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法治意识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开发与利用法治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基础。文章探讨了学生法治教育的中学阶段与大学阶段衔接的意义,分析了中学与大学共同开发和利用学生法治教育资源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推进中学与大学教育资源共同开发与利用工作衔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系统阐述了学院通过体制创新、省市共建,解决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而实现规模发展的方法途径。通过面向市场,开放办学,积极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其一是把握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脉搏,打造优势专业集群;二是双证并举,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三是建立近似工厂的仿真实训环境;四是突出"双师",建立专兼结合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师资队伍;五是学院主动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突出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同时学院注重在教育的全过程中贯彻"德育为先,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努力塑造品牌,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界定了教育目标、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受教育者素质发展目标和各种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等四个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原则和依据;分析了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所面临的工作体制和结构体系等问题;给出了一个初步的目标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是一个经济总量偏小、运行质量不高却拥有很强科教优势的省份。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兴陕战略,使教育、科技、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是振兴陕西的必然选择。分析了陕西省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兴陕战略的形成过程,论述了实施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兴陕战略的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思想进行归纳与分析。研究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始终坚持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价值,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思想特征。顾拜旦提出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倡导国际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布伦戴奇坚持“业余性”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基本条件,注重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萨马兰奇注重体育与文化的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罗格推出“更人性”的教育理念,注重全球青年的健康生活方式;巴赫更加关注体育的教育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思想内容更加的多元化,它正朝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当代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的稳健推进需要教育科研型教师的支撑。这种新型教师的养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高等师范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科研素质培养的结晶。本着"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科研中学会科研"的理念,高等师范院校应大力发挥教育科研素质培养的资源优势,推进教育科研目标、管理、意识、阵地的全方位下移,并积极探索对学生教育科研素质培养的有效模式。同时,这些改革思路进入教育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科研回归实践、科研权利师生共同分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结构层面,指出并论述了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关键。以体育教育思想和我国体育教育发展为基础,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的,研究和探讨新世纪我国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存在着重思辩、轻实践、对国外理论盲从等现象 ;在教育实践研究中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急求量化标准 ,忽视人的主体性等现象。对此 ,教育理论的研究要走向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要寻求理论的指导 ,保证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整体协调与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校为本"——中国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在奥运会《申办报告》中曾承诺:"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将举办一系列的传播教育活动,从而使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4亿青少年中得到最广泛的普及。"经过几年的实践,中国的奥林匹克教育基本具有6大特点:一是普及广泛,覆盖全国;二是政府支持,形成合力;三是注重创新,形成特色;四是融入教育,促进发展;五是借助媒体,推动工作;六是以校为本,常态模式。最终形成了一套"以校为本"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