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摘要:团体操表演功能的研究,对明确团体操艺术发展的方向具有基石性的作用,亦是为体育院校原创新学科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项基础性研究。研究采用文献资料以及44部国家级团体操视频资料统计法,运用文化人类学、象征学、语言学等工具,以团体操起源、表演形式与各种仪式的交汇、手段要素为线索探讨团体操表演功能。得出:团体操起源于斯拉夫民族国家,因团体操宏大精美的表演形式受到斯拉夫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广。这种宏大精美的表演形式被奥运会开幕式、国家纪念日以及国家级会议的开幕式或晚宴所运用,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仪式表演。团体操表演是通过对手段要素的选择、重组,形成特定图案,这一特定图案用于彰显人性中的正能量,即对生命的礼赞。礼赞的对象,称为团体操文化、艺术功能。团体操的文化、艺术功能是,完成民族文化符号的展示、完成民族命运密码的展示和完成主题的展示。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体育人类学研究方法,剖析当前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学校武术被片面的定位于单一的体育课程,在价值选择中过分追求其体育属性,从而忽视了武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而指出学校武术过度体育化是致使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缺失的根本原因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摘要:随着团体操表演模式的发展变化,团体操现有的理论认识,已滞后于团体操实践的发展,并影响到人们对团体操的全面、准确地理解。故对团体操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及全面、准确的论述,是使团体操的理论研究与时俱进和丰富团体操理论的要求。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对不同模式的团体操表演进行考察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团体操是仪式过程中,通过集体依次性或一致性动作组成特定图案的仪式表演。仪式表演是团体操的外延。通过集体依次性或一致性组成特定图案是团体操的内涵,是团体操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及舞蹈、文艺表演的典型特征;团体操表演模式是指,通过集体依次性或一致性动作组成特定图案与场地结构的关系。团体操表演模式发展与团体操表演场地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场地是团体操生存的环境,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团体操表演模式的变化。随着人们精神心理需求和团体操表演场地结构的改变,团体操表演模式从基本表演模式衍生出了团体操文艺表演模式和团体操体育专项表演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体育人类学的发端肇始于对传统体育的研究,但不能忽视的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武术的研究却异常薄弱. 前期相关武术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大都以历史学、民俗学为框架和导向,注重参与观察的人类学理论的介入也仅仅大都停留于对其必要性的理论阐述,武术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几乎近于一个盲区,少而无力. 论文在梳理我国体育人类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文化人类学对我国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构想:(1)乡土村落:引入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式的独有视窗;(2)武术拳种:与村落武术研究交相辉映的微观个案;(3)固定的村落与流动的拳种:构筑与交织中国武术研究的文化版图.  相似文献   

5.
在前期人类学化研究的探索之后,武术人类学研究现已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的重要研究进路。新时期武术人类学研究既要在思考武术人类学定义、揣摩田野调查方法、推敲民族志文本基础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地扩展研究思路,也需聚焦武术“‘国之大事’的文化缘起、中国文化的土壤与背景、为人性的文化目的”核心议题,体现人类学研究对于武术文化自觉的研究价值,推进武术人类学研究的规范化、体系化、本土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前期人类学化研究的探索之后,武术人类学研究现已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的重要研究进路。新时期的武术人类学研究,既要在思考武术人类学定义、揣摩田野调查方法、推敲民族志文本基础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地扩展研究思路,也需聚焦武术“‘国之大事’的文化缘起、中国文化的土壤与背景、为人性的文化目的”核心议题,体现人类学研究对于文化自觉的研究价值,推进武术人类学研究的规范化、体系化与本土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摘要:篮球运动是我国竞技体育项目重要发展对象,对篮球的作用与功能已经显有研究,但是从象征和仪式的角度来重释篮球还是第一次,尝试对篮球的象征和仪式过程进行解析,为篮球的研究打开另一扇窗。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运用象征体系结构分析,对篮球运动进行解读得出:无论是篮球项目的规则、组织、分类、比赛都存在着仪式的过程。我们发现篮球运动中的仪式对规范运动员的行为与道德乃至维护社会制度的稳定与团结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也使我们深刻的意识到篮球训练过程不仅仅是技战术上的锤炼与塑造,更要加强对规则的认识和制度的严格遵守。篮球训练要回归到教育的层面,发挥篮球项目中仪式和象征的作用,对完善运动员的人格有着积极的作用,以回归篮球运动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以韩国5所华侨学校为例,对中华武术在海外华侨学校的传播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武术在海外华侨学校的传播有利于武术突破国际化传播的瓶颈、有利于武术的文化突围、有利于增进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但是当前武术在韩国华侨学校的传播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传播意识淡薄、传播人才紧缺、传播场所不足、传播内容单一、传播方式传统粗放.指出,中华武术需要加大在海外华侨学校和华侨华人中的宣传力度,培养和输送优质的海外武术传播人才,精心编撰武术教材,成立武术海外传播的专门机构,不断提高中华武术海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人类学为视角,对地域武术文化在研究方法与视角、实践操作与运用、文化建构与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思考。认为人类学民族志的整体观让我们重新思考何为文化,以及逐步理解“文化”应成为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田野中的逻辑”和“逻辑中的田野”告诉我们,学习“地方性知识”以及“他者”文化解读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实践基础;如何突破地域民族的局限,去寻求人类文化的普遍法则与意义系统则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最终目的;在文化研究中探寻发现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彰显文化重构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时代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地域武术的学术研究应更加注重微观的田野调查与个案分析,力图实现武术技术与文化之间学理层面的自由融通以及人类学民族志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从而尽可能的为全面深入研究地域武术文化提供学理启示以及实践层面的学术引导。  相似文献   

10.
队形图案是团体操的三大要素之一,在团体操表演中起着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影像资料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总结出我国团体操队形设计研究的现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今后团体操队形设计的创作拓宽思路,促进团体操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