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世《离骚》和《涉江》竹简写本的出土,为考证楚辞的时代、《离骚》的作者等问题都提供了最为可靠的新依据,有关《楚辞》的出土文献也证明《楚辞》和音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不仅使屈原作品中的意象、文化背景有了充分体现,更有利于为屈原作品的真实性、生辰问题及年代问题的研究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
吴霞 《职大学报》2014,(4):20-23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公布了四篇前所未见的楚辞类文献,学术界已经就这批文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2011年10月之前,学者们的讨论主要围绕文字释读展开,且以网络为主要平台。之后的研究平台逐步由网络转移到纸质书刊,同时讨论的重心开始由文字释读向综合研究以及文学史考察转变。就具体方向而言,目前上博简楚辞类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释读、文学史研究、语言学研究、与今本《楚辞》的对读等方面。在文学史研究、综合研究等方面,尚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3.
<楚辞>相关文献的整理需注意三点:一是关于类别和对象.可依据姜亮夫先生<楚辞书目五种>的分类并将其作为基本对象;二是关于现状与任务,现状是已进行整理研究或正式出版了少部分<楚辞>专书及评论资料,任务则是其它还未经整理的大部分<楚辞>相关文献;三是步骤与措施,即对牙前已经影印出版的<楚辞>相关文献进行先期整理,按时代先后或'类别进行整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科学整理.  相似文献   

4.
《楚辞》是由楚国艺术家如屈原发展起来的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与《诗经》发挥了关键作用。《楚辞》是通过《文选》、《楚辭集注》、《古文眞寶》和其他文献传入朝鲜半岛,同时被朝鲜诗歌文学采用,贯穿从三国时代到朝鲜王朝的整个时期。朝鲜诗词艺术家和学者运用《楚辞》创造出了各种朝鲜诗歌去表达变化多样的艺术观点。本文通过文学比较,研究了《楚辞》中的汉文学对朝鲜的汉文学影响力。第一方面,本文研究了《楚辞》在韩国传统文学中的运用并给出了实例验证。通过研究文献,作者认为朝鲜学者运用楚辞的情境动机是楚国学者与朝鲜学者境遇的相似性。朝鲜和楚国都是不安定的,艺术家也有类似的经历。除了这个情境动机,主观动机是朝鲜学者运用《楚辞》的更重要的原因。朝鲜学者和楚国学者的思想在不安定的腐败的社会环境下,他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超脱于社会。这些相似的情境和主观动机催化朝鲜学者采用《楚辞》尤其是屈原的诗歌去表达美丽的悲情。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至今,我国各地出土了70余种秦汉简牍帛书文献,它们是研究汉语史的珍贵语料。上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文字、语法、音韵、词汇的角度深入发掘了秦汉简帛语料的重要价值,解决了传统语言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但是研究难免有一些不足,这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简帛文献,是研究古代汉语真实可靠的材料.经过统计与归纳,<张家山汉简·算术书>中共有9个连词,2个介词.连词使用虽广,但主要是"而"的使用,介词使用相对集中于"以".  相似文献   

7.
《楚辞学文库》第一卷特色之一为“集校”,利用多种善本,还依据可靠性较高的文献和信息,对前人校记之讹误,或删除、或另修正,为学界提供了精确入微的学术研究成果。本卷还囊括了历代诸家的多种解释,其系统性,为使用者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余卷均各俱特色,为全书整体的体系性、可靠性与便利性之形成,发挥着必不可少的影响。但是,此书主要依据的、流传到今日的《楚辞章句》,有可能是尽删王逸的星象图谶学说之后的文献残片;另外,此书未能收集海外学人的优秀研究成果,有“遗珠”之憾。  相似文献   

8.
论楚辞的服饰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楚辞中的服饰(包括丝织品)描写为依据,阐述战国时期楚地服饰风貌及其特征,研究楚辞的服饰文化价值。楚辞中的服饰文化现象至少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价值:一是为研究战国时期南国楚地服饰文化提供了形象的资料;二是楚辞中的服饰现象反映了南方楚国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和人们的精神风貌;三是根据服饰文化传承的特质,从楚辞服饰现象出发,不仅可以寻觅到远古时代的服饰踪影,而且后世的服饰现象也可以从楚辞中寻觅到历史传承的雪泥鸿爪,楚辞中的服饰现象为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出土简帛典籍与传世典籍之间的异文是研究古汉语同义词的极好材料。由简帛典籍异文出发讨论了古汉语同义词的确认问题 ,并从异文角度对几组古汉语同义词进行了辨析 ,对《简明古汉语同义词词典》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商讨 ,澄清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楚辞中占卜的描述与文献中的记载相比,有些可以互相印记,有些则能补充其不足。  相似文献   

11.
《楚辞集解》是明人汪瑗楚辞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由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做的不太公正的评价,影响了它的流传。其实,此书虽有不当之处,但在楚辞学研究上仍有一定的参考介值,理应在楚辞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从四个方面入手,评析它的价值与不足,以求给它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1979年,姜亮夫先生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全国高等院校讲师以上楚辞进修班,他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任务。……这也是我最大的一次耕耘……我的双目虽然近乎失明,但我的心还亮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毛诗序》对《诗经·国风》的解说为例,以上海博物馆藏楚竹简《诗论》为据,阐述了《毛诗序》在解说体例和内容上隐含有先秦道家思想。具体来说,《毛诗序》中含有道家二元对立转化、循环运动的哲学观和柔弱、居下、虚静、无欲等思想,最后简要论述了儒道融合与《毛诗序》编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志林 《职大学报》2012,(1):105-109
《诗经.国风》和《楚辞.九歌》作为中国早期诗歌的杰作,都是文人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润色的乐歌,从根本上讲都有着早期民间文学的原质。二者虽有鲜明的不同特点,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其母题都具有重要的原型意义,又有着相同的抒情模式,还有着共同的演唱形式。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毛庆 《职大学报》2012,(4):9-13
纵观中国两千年楚辞研究史,姜先生可以"三最"立之:研究时间最长,成果最多,取得成就面最广。姜亮夫先生是国学领域"耸立南天的一代宗师",他留给学界许多宝贵启示,总括起来,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治学精神,二是治学方法。其治学精神为:锲而不舍,敢说真话,勇于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16.
周秉高 《职大学报》2013,(1):1-8,27
李陈玉《楚词笺注》"自叙"所表达的主要意图是褒"笺"贬"注"。此书褒"笺",重视对作品进行层次分析,值得肯定,但其理论上矫枉过正,实践也并非成功。李氏贬"注",且书中有些"注"确也过于随意、偏激,但不少"注"独创一说,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7.
《哀郢》"陵阳"一词的解释历来存在分歧。"陵阳"虽在汉代才置县,但在商代就是重地,春秋时即为吴越名邑,战国属楚也是东楚名邑,出土材料可以证明这一点;在今天的青阳县即原汉陵阳还有许多的姓熊屈景昭的人,可以推知当时这里是熊屈景昭姓的聚居地;再联系屈原流放图,是可以从郢都连接到陵阳的;而且还有《远游》中"南巢"可以作为旁证。"陵阳"一词的解释,王逸《楚辞章句》有误,洪兴祖《楚辞补注》认为"陵阳"为原"丹扬郡"下的"陵阳"的看法是对的,屈原流放时到过陵阳。  相似文献   

18.
略论《诗经》的乐歌性质及其认识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周代礼乐文化建设的角度看《诗经》的乐歌性质,它首先是实用性的乐歌,在周代社会承担着多种实用功能,这是我们认识其思想内容的基础。同时《诗经》也是具有审美意义的乐歌,充分体现了周人在制礼作乐中自觉的艺术追求,而这一点,正是我们重新认识《诗经》艺术成就的取得和如何评价先秦诗歌发展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上博楚竹书《诗论》以较多文字评述了《诗.召南.甘棠》,指出《甘棠》表达了民众敬爱召公并延及其所休憩的甘棠树之情感。《诗论》强调“敬爱其树”、“其报厚矣”,这种对甘棠树的爱护,不仅由于召公曾舍于树下、听男女之讼于树下,从上古风俗的角度考虑,还包含有民众对“甘棠”作为社树的尊崇与爱护。  相似文献   

20.
荆州  余静贵 《职大学报》2014,(2):54-58,107
巫文化是中国文化现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原始文化的主要构成。文化概念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就楚文化而言,楚艺术代表物质文化,巫文化是楚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楚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离不开楚巫文化的研究,其思想表现形态主要有降神和通天。楚国巫文化影响下的楚艺术同中原北方地区相比风格特征迥异,其造型夸张、构成抽象、色彩繁复,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奇幻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