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王治郅回归事件"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篮球管理部门对职业运动员的管理体制存在着以下弊端:(1)篮球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相关的、健全的法律管理制度;(2)行政管理部门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3)由于培养体制的不同,造成职业运动员与篮球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4、对职业运动员的管理没有突出"以人为本"按需所求的理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职业运动员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高校培养篮球运动员的研究现状、最新动态和有关政策、规定,对CUBA培养机制与绩效进行研究,对产生绩效的培养机制加以完善,对未产生绩效的培养机制指出思路与方法,有助于CUBA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篮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梳理了河北省竞技篮球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河北省竞技篮球发展的现状。结果表明:河北省竞技篮球发展整体处于低谷,篮球职业化水平较低,后备人才流失严重,教练员执教水平不高,缺乏高等级裁判员。并从政策、竞赛制度、运动员培养和输送、教练员和裁判员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院校篮球教练员和运动员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篮球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进行现状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高校在职篮球教练员平均年龄为35.95岁,学历层次高,职称状况好,知识结构合理,但存在运动经验缺乏,执教年限短等问题。另外,我国高校篮球教练员科研水平高,但发展不平衡,年轻教练员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但计算机操作技能较差;指导训练和,临场指挥比赛的能力处于一般水平。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主要来自于普通中学和传统篮球项目中学的篮球运动尖子,同时体育运动学校的篮球运动员也被各高校所接受;目前,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技战术水平还无法适应高水平篮球比赛的需要。然而随着CUBA联赛的深入开展,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在不断改善,技战术水平也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基地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使我国传统的篮球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很大冲击,探索新的篮球人才培养途径是历史发展的需求.通过对高校所具备优势的分析,阐述高校作为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基地的可行性,指出高校办高水平篮球队需要进一步总结试办经验,完善资金制度、教练员制度、比赛制度及运动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辽宁省从事篮球后备力量培养工作的教练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参加岗位培训的机会和形式、科学训练水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各级体校场馆设施不够完善,室内场馆场地相对较少,不能满足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之需;对体育项目发展的相关政策存在差异,各类媒体对篮球运动缺乏足够关注.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以下发展对策: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增加青少年篮球人口;以"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缓解"学训"矛盾;努力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美篮球运动员培养体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篮球运动员的培养体制,是影响篮球运动发展水平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对美国的篮球运动员的培养体制进行比较,有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构建我国篮球运动员的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三个国家的高校与我国36所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认为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成功培养体系,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培养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发展模式,从而为真正实现“体教结合”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分析法等研究,根据文献资料和观察比赛所获得的材料,分析了矮个篮球运动员的比赛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矮个篮球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生源及现状分析,提出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一条龙"的招生与培养体系,其中奖学金制度是确保生源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郑州市部分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在对篮球文化的内涵、功能、框架、层次研究的基础上,对高等学校篮球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促进高校篮球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活跃高校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结合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现状,分析了高校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在培养篮球裁判员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篮球课程,增加篮球裁判课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得出结论:培养大学生篮球裁判员有其积极意义;高校培养篮球裁判员要定期开办培训班;公共选修课应开设篮球裁判员培训课科目;学生篮球协会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学校应创造更多篮球裁判员临场实践机会等。拟对高校今后培养篮球裁判员提出了目标方向,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优秀篮球裁判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气质类型和焦虑是影响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和成绩的基本心理因素,章运用量表测试法对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气质类型和焦虑水平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高校篮球训练、竞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瑞文测验方法,对我国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智力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智力总体上属中等偏上水平;篮球专项运动的教学与训练可提高智力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智力水平与运动训练年限呈现正相关关系,从而揭示篮球训练应该技术训练与智力开发并重;建议把瑞文智力测验作为篮球运动员选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强调培养提高青少年篮球意识重要性的基础上,从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重视少年时期篮球意识的培养、加强技战术的训练、坚持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相结合、多组织比赛及比赛规则的制定应利于青少年篮球意识的培养等诸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意识。  相似文献   

17.
摘要:利用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的机会,通过查阅大量中文、外文文献,调查访谈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篮球队的教练员、球队管理人员、体育部领导以及我国参加CUBA联赛的16位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同时结合作者多年来对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亲身实践研究和关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就美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招募对我国的启示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于为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招生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一个理论参考和借鉴。通过分析目前美国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员的招募现状,我国应在相应工作上做出如下几项优化工作:1)应建立一个独立、强大、完备的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组织管理机构;2)出台严格的法律法规为招生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理论支持;3)严格控制招募流程和时间,使招募工作有序进行;4)逐渐取消各自学校的自行招考,建立制度明确、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的文化课程考试方式;5)学校为招募球员提供适合球员发展的相关专业,提早做好未来职业规划;6)建立权威机构对青少年篮球大数据库及球员能力网络追踪平台;7)进一步优化篮球运动员等级划分的考核方式;8)科学细化招生名额限制,明确普通高中生源与其他渠道球员的招收名额。  相似文献   

18.
篮球运动员人文素质的缺失会影响技战术的发挥,不能将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得以诠释。研究发现:对篮球运动员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略素质的教育、心理品质的教育不仅能使我国篮球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还有利于解决国家竞技篮球人才培养"竞教分离"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篮球运动人才提供实践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教育部2012年认定的招收田径、篮球、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以及运动训练专业运动员的高校现行培养优秀运动员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经过与美国大学培养优秀运动员体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现行我国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课程培养体制不健全;训练经费不足,来源单一;学训矛盾严重;建议我国高校领导加大重视力度,提高关注度,积极发挥大体协的作用;走高校竞技体育产业化道路;调整竞赛体制,提高竞赛水平,正确处理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0.
对篮球运动员球感理论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彬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574-1575
篮球运动员的"球感"在少儿时期的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篮球运动员"球感"的理论分析,探讨其心理学、生理学机制及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关系,明确篮球运动员"球感"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少年儿童篮球运动员"球感"的训练及科学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