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分制是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体育是学校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体育考核又是反映学生对该项运动项目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对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在体育课考试时,出现心理等方面障碍探讨,提出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心理训练手段,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进行纵箱跳跃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为心理上的不安、忧虑、焦急、紧张、恐惧等现象.只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心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常规教学方法与心理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良心境明显地得到减轻,消除了学生心理上的障碍,有效地提高了体育课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角度,通过调查、研究、定位定量分析、研究女大学生的美育心理规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具有较强的爱美心理,渴望健美的体型,但部分女生对体育课却又不太感兴趣。通过对我校部分班级女生的调查,了解她们的审美观,并利用体育课教学手段,培养女生的审美心理,充分利用其审美心理效应,激发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加锻炼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初中学生时值智慧焕发时期,个体心理处于心理断乳期。在体育教学中恰当运用两性心理相互驱动的发育规律,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体育课中将青春期具有的兴奋和好奇心理给予恰当诱导,体育教学将起到良性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把教书育人工作融会到体育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把握学生个体特征,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6.
游泳教学是部队一项重要的训练课目之一。通过研究游泳与心理的关系,着重阐述了心理训练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从而达到提高训练效果和心理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研究体育课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学生的自尊自信、人际交往、意志品质和适应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建议有关部门适当增加大学生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次数,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就体育教师课前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水平,影响课堂教学的心理因素及其关系、以及教师自身的心理结构分析与调配等方面进行了心理分析。旨在整合、调配课前体育教师的各种情感与情绪,重现教学完整过程,使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结合中学体育课、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论述了青年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应注重的几方面问题: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丰富教学手段;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射击训练课的根本是心理训练,因此教师在射击教学中,除了抓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外,更要狠抓射击训练中的心理训练。只有重视心理训练,把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上来,才能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解决困难的能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的能力,这样,在射击考核中,才能发挥出好的技术动作水平,取得预期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