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关于《资政新篇》 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1859年,太平天国主要领袖干王洪仁玕曾提出一个系统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其中阐述了进行经济、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改良的思想。这个方案经天王洪秀全旨准颁布,成为太平天国后期具有纲领性意义的文件。由于《资政新篇》的提出,便使太平天国起义呈现出以往的旧式农民起义不同的特色。于是,有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2.
(一) 毛主席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开始。这是以推翻封建制度为目标的一场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因此,在太平天国革命军内部,也导致了以洪秀全为旗手的坚持前进、坚持革命的正确路线,和以李秀成为代表的复辟、倒退的投降主义路线之间的激烈斗争。特别是在太平天国革命后期,随着阶级斗争的激化,这一斗争变得更为尖锐、复杂,斗争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坚持“革故鼎新”,还是坚持复辟、倒退? 以洪秀全为旗手的太平天国革命军民,提出了“革故鼎新”的坚持革命、坚持前进的响亮口号。“革故”,就是要革清王朝的命,革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的命;“鼎新”,就是要  相似文献   

3.
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国初期的斗争中,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领导权威,使造反农民敢于打碎旧势力、旧习俗的枷锁而成为无畏的战士.当洪秀全把“摩西十诫”改为“十款天条”后,太平军又有了严明的军纪.这无疑是太平天国初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但也不能否认,作为西方基督教与中国封建主义“混血儿”的拜上帝教“并未从西方学来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反而造成了与中华有生机文化传统的脱节”,由此生成了太平天国内外的许多矛盾.这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因.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程学启是太平天国的叛徒。程学启叛变太平天国革命后,先效命曾国藩的湘军进攻安庆,后又追随李鸿章的淮军攻陷苏州、嘉兴等地,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太平天国后期出现的叛降风潮主要是由于宗教信仰的崩塌,领导集团封建腐化以及“君臣相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前言】我们批注的《女儿经》,是清代腐朽儒生贺瑞麟于一八六四年所纂作修改的本子,收集在《清麓丛书》(外编)里。清朝末年,是封建社会的末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身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一八五○年七月,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杰出领袖洪秀全,领导农民在金田村起义,首先举起反孔的大旗。他们捣毀  相似文献   

6.
洪仁玕(1822—1864),号益谦,别字吉甫广东花县人,出身农民家庭.他是洪秀全的族弟,“拜上帝会”的创始人之一.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1864年天京陷落后,他率余部转战江浙,被俘后坚贞不屈,以文天祥自励,英勇就义.洪仁玕在其著作中,阐述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思想,内容较为广泛.法律思想是洪仁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妨略窥一斑.1、“以法制国”是洪仁玕重要的法律思想洪仁玕初到天京,正是太平天国走下坡路的时候.政治上,由于天京事变中许多重要将领遇害,石达开率精兵出走,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瓦解而无力重建.天王洪秀全心有余悸,“不信外臣,专信同姓之重”,对许多有才能的青年将领不予信任.洪姓专权,平庸无能,太平天国政权面临“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军事上,战场形势日趋被动,东西两线清军步步进逼,太平军穷于应付,武昌,镇江、九江等天京的屏障相继失守.面对危局,洪仁玕勇挑重任.他没有沾染皇亲国戚的那些腐败恶习,到天京后不久,他就发现天国中日益进长的朋党之弊和严重的骄奢之风,体察到奖赏惩罚制度的欠缺和混乱.他认为,要整肃恶习,必须从明正赏罚,加强法制入手.在《资政新篇》中,他举了许多古今中外“以法治国”的事例,特别是探究了英、法、美、俄、德、日、土耳其等国的  相似文献   

7.
1853-1862年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实行了近十年的"中立"政策,使中国政局朝着有利于太平天国的方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列强对太平天国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对照西方列强对待其他对峙政权的"中立"政策,重新评价了列强对太平天国的"中立"问题。  相似文献   

8.
洪秀全革命思想的形成时间问题 ,一直被学术界所争论。笔者认为其形成时间在184 3年之后 ,这其中包含着洪秀全革命思想的萌发、发展和最终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拜上帝教与太平天国的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上帝教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始终。在运动前期,由于拜上帝教与广大人民的愿望要求密切结合,曾起过巨大的号召和凝聚人心的作用;而在运动后期,其革命功能逐渐丧失,它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也日益暴露,且由于对儒学和基督教的双向背离,导致了中外势力对拜上帝教的联合绞杀,从而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相似文献   

10.
西方传教士对太平天国的态度经历了从期望"传播圣教和宣传福音",到"改正太平天国的许多错误",进而污蔑敌视太平天国三个阶段,充当了各资本主义国家探听太平天国虚实、镇压太平军的先驱者,此外,传教士纷纷赶赴和悄悄离开天京这一现象,反映了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普同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错综复杂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从各种角度审视。分析和把握武昌起义爆发前后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革命派、清政府、袁世凯北洋集团三者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是客观评价段祺瑞在辛亥革命中活动的前提;全面考察段祺瑞在整个辛亥革命过程中的活动,并与北洋阵营中其它将领的政治表现进行比较,才能对其功过作出充分的评价;探究段祺瑞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与北洋阵营中其他将领有明显不同的原因,对于进一步认识段祺瑞其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进程,出现了科技信息社会化,这就使使档案工作走向社会信息系统。城建档案作为一种特有信息资源也应进行开发,传递和利用,使之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苏联经济模式应当放在生产方式变革中去评价。两次科技革命给生产方式带来巨大变化,在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生产方式变革中起着不同作用。苏联经济模式对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规模经济可以发挥集中、整合的优势,但是当规模经济生产中科技力量上升后,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在科技创新和传播方面的缺陷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 ,就必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并且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虽然 ,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 ,但两者的分离却无法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在创始人那里是统一的 ,但在理论自身发展的进程中 ,两者却陷入了分裂。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并且造成了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实践过程中 ,再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的统一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毫不动摇地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坚决捍卫党长期执政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保障。党长期执政理念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并仍将经受考验。在全党进行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的教育应当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遵守和维护党的"四大纪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共产党员要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和群众纪律,并在实践中与违反党纪的行为作斗争。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 ,促使我国教育结构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教育思想、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诸多方面形成严峻挑战 ,我国职业教育要巩固和发展 ,必须化挑战为机遇 ,变压力为动力 ,积极寻找和探索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  相似文献   

18.
俄国的自由民粹派因为反对暴力革命、主张以合法方式进行政治斗争而被称之为自由主义的民粹派.自由民粹派尽管有其局限性,但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自由民粹派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的农民社会主义者和农民民主主义者.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思想不应在于其主张采用何种方式,而在于他世界观的广度和深度,在于他的思想和行动适应于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科技革命与体育运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科技革命对现代体育竞技运动的影响,认为:1)第1次科技革命催生了现代体育运动;2)第2次科技革命使现代体育竞技运动蓬勃兴起;3)第3次科技革命使现代体育竞技运动向着更快、更高、更强方向发展.同时指出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与科技革命的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尤其在当代,任何体育竞技项目的发展无不依赖于科技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理论发展史上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初步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 ,则初步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 ,怎样建设这样的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