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关于"哲学是什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哲学的方式思考哲学,触摸“哲学是什么”这个存有诸多争议的命题。从哲学的本义“爱智慧”入手,展开智慧的全部内涵并揭示其意义;从与科学、宗教、艺术诸文化形式对比中把握哲学的思维特点及其独特之所在,而哲学的反思性又使其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从而阐释了“哲学是什么”这个命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作者十几年来坚持对卡尔.马克思哲学给予了“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主义”的解释,受到了诸多同仁的批评。该文综述了我国50多年来哲学界中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的遭际,并答复了诸位同仁的批评,最后坦白了自己是怎样从“以人为本”的“实践人本论”到“以心为体”的“实践心本论”,承认了自己犯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可能错识。  相似文献   

3.
逻辑学界关于传统逻辑教科书中“概念”与“词项”的取舍问题一直存在分歧。从“概念”与“词项”内涵与外延的上,以及传统逻辑学的学科特征和研究方法来看,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属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而词项是语词在命题中的逻辑内容,是构成逻辑形式的基本要素,属于逻辑学的范畴。传统逻辑教科书中用“词项”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格物致知”这一命题在朱熹这里获得了全方位的诠释,朱熹不仅赋予了“格物”与“致知”新的内涵,而且正确解释、安排了二者的关系,揭示了“物”和“知”的内涵及其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格致”方法。朱熹对“格物致知”的诠释,不仅超越了他的前辈,而且推动了“格物致知”这一命题在性质和旨趣上的转向,成为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哲学史上,怀疑论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是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否定的反省;它对任何哲学问题都保持缄默,对于肯定的或否定的命题以及怀疑本身都加以怀疑。实质上,它是一切都不承认的否定论,它的发展是人类“思维自旋”的圆圈式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大致经过了三个圆圈式的发展阶段,正好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怀疑论原则上是一种消极的哲学思想。但是,从认识史来看,怀疑论的发展过程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认识发展的艰难和曲折的历程,体现了认识是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怀疑论在哲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7(6):I0001-I0006
第一期哲学“一分为三”命题在哲学上为何得不到承……………………………………………………认坚毅(5)从“人为本”的“实践人本论”到“以心为本”的“实践心本体论”———兼答谢诸位同仁的批评………………………………………………………………丛大川(10)论以人为本及其在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核心地…………………………………………位王征国(17)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李显朋(29)政治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原因分……………………………………………………………………析杨生贤(…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道“平几”命题: “有一组对边相等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该命题是假命题,但在教学中常因画不出反例图形造成学生困惑、教师尴尬的局面。曾有几篇文章对该问题作过探讨,但笔者认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分析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下面三个原因造成障碍: 1.反例作图时不规范,一方面受结论“是平行四边形”的诱惑,随手便画成了平行四边形(图1);另一方面没有按照题设条件去分析找正确的作图步骤,用作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当然将“反例”画成了“正例” 2.没有把该命题与学生已熟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孤立地把该命题局限在“四边形”内容的范围内。 3.对该命题中关键的、隐含的条件没有抓住,而被非本质、非关键的一些显性现象和条件影响了思路,致使思路被局限在“已知角α”的大小范围内始终跳不出这个“圈子”。 笔者根据在“平几”教学中的体会,从下面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按条件作图,看符合条件的图形是否唯一?是否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按条件“有一组对边相等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作图等价于“给定一组相等的对边长a和一组相等的对角α,作四边形ABCD。”  相似文献   

8.
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以人为本”这一命题便受到了哲学界的极大关注。有人把它作为本体论的命题,有人把它作为价值论的命题,有人强调它凸显了人道主义。本文认为,它是涵盖着本体论、价值论和历史观的全面性命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现实人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以及现实人在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中所处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以人为本”这一命题便受到了哲学界的极大关注。有人把它作为本体论的命题,有人把它作为价值论的命题,有人强调它凸显了人道主义。本文认为,它是涵盖着本体论、价值论和历史观的全面性命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现实人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以及现实人在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中所具有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合法性”问题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主题、功能、特征及其发展形态等的深度反思和新的理解,是构成现代哲学深刻的文化-实践转向的实质性内容之一,是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研究中的一个带有总体性的关键问题。将“合法性”叙事范式运用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处境的分析,意味着必须反思我们究竟应该以何种新的理论范式,在何种意义上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法性”。合法性概念所蕴涵的“反思”式叙事以及对于“认同感”和“尊严感”的价值诉求,从“检讨”和“建构”两重维度上,提供了一个现代性语境下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合法化危机的有效诠释视域。合法性话语的确立,不是意识形态话语霸权的产物,而是“对话”的结果。立足当下以及未来思想演进的主题,从文化“公共性”视角介入,当是直面并化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合法性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学理性资源和正当性、合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气韵”是我国古老而又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长期以来 ,诸多学者就“气韵”的概念、特征及内涵等做了诸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但仍然未能正确阐释它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因 ,更缺乏对其内涵和外延以及与其他审美范畴之间关系的合理把握。“气韵”与“传神”虽然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命题。气韵属于艺术作品中艺术效果之总汇 ,它既是统帅形式的重要因素 ,又是作品内在生命的本原。气韵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它的哲学基础源于自然—人生—艺术三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命题,在今天获得了新的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人们仅仅是从“它”看历史,今天,人们则不仅从历史来看“它”,而且还要求从社会当代的进步和未来的发展来看“它”,从而使它真正站在历史之中,表现出其“开放”的本质特征。这是一个伟大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变革的时代往往要求哲学作先导,发生了伟大变革的时代又常常成为哲学自我反思的基础。同近一个世纪以前的时代相比,今天的人类社会具有新的特点。人们用多元化、一体化、高速率、复杂化,以及“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等等新的  相似文献   

13.
历经百年的现象学运动,经历了从“纯粹”到“不纯粹”的哲学转向,具体体现为从“理想本体”走向“生活世界”、从“独白”走向“对话”、从“超历史”走向“历史”等。可以说,现象学的这种理论转向也在西方现代其他各派哲学中得到了体现和回应。发人省思的是,无论是“纯粹哲学”还是“不纯粹哲学”都有其深刻合理性,因此,这场看似完全相悖的哲学“纯粹性与不纯粹性”之争,实则会通于一种相反相成的对话关系之中。这种对话关系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一种能够真正消解所谓“权力话语”的“公共领域”的确立,而这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宫崎骏在经典之作《风之谷》中使用人类共同的自然命题来表达“理想之欧洲”和“古老之日本”,用“和魂洋才”的叙事手法将“五行”的哲学观照与环保的时代命题融会贯通于动人的童话故事中,在文化符号喧闹的银幕上映射出一道“东西合璧”的影像景观,在提升动漫文化进军国际市场的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苗族生成哲学是在与巫教文化的斗争中产生 ,并在巫教文化的掩饰下生存的 ;它的基本思想是“三位一体”论和“一分为三”论。  相似文献   

16.
许学义 《职大学报》2005,(3):105-107
指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三个命题是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条件下分别提出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且对现实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共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这一理念的提出有着厚重的哲学渊源与哲学依据.西方哲学家对这个命题有过阐释或论述,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空想社会主义者曾经尝试将和谐社会理念付诸实践,但没有成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解决了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将这一伟大思想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具有纲领性的建设方针,又表现为一个带有哲学性的命题。说它是具有纲领性的建设方针,是因为它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原则;说它是带有哲学性的命题,是因为它体现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法,反映了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规律。它把建设方针与哲学命题形式统一起来,以哲学命题的形式表述建设方针,使建设方针建立在哲学认识论的基础上。它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虚空包容观、平等大悲观、一心同源观,这“三观”可以说是元晓“和诤”的理论基石。“和诤”不是无原则的调和,其中体现着对“争”的肯定,它承认各种思想理论的并存并行。“和诤”是站在一种极高的境界上超越一般所谓“和”与“争”的思维方式。元晓的“和诤”思想在他的主要著作《起信论疏》中有鲜明的表现。中国的儒、释、道都有重视“和”的传统,这是元晓佛学思想的来源。作为韩国佛教史上最为著名的佛学家,他的佛学思想不仅在韩国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对中国的佛教思想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说明中韩传统思想具有交叉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或是两种文化的整合,都不应停留于空泛的简单化结论,而应首先对各个相关概念,包括“分析性”、“综合性”、“科学文化”、“人文文化”等,做出清楚的界定并有很好的了解;进而,所谓的“辩证综合”也不应成为科学哲学、乃至一般哲学研究的一个“万能模式”,而应明确地区分出“互补”、“渗透”与“整合”这样三个不同的层次,并在这些方向上做出更为自觉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