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让学生了解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内容 ,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要目的的体育锻炼方法 ,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与实践中 ,要根据高校女生年龄和生理特点与心理需求 ,以培养她们对体育的认识为出发点 ,激发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爱好与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学会体育锻炼方法。2 通过体育课教学了解女生的具体特点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在…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为将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打好基础。基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 ,促进身体形态结构、心理功能和心智功能的发展 ,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有效地增进体质 ,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对高校体育课的认识要不断地研究和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是锻炼学生身体 ,增强学生体质 ,使学生身心都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上好体育课是全面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由于先天遗传、后天营养以及日常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的影响 ,每个学生的体质都不同 ,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体质较弱的学生。而学校体育教材的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的教学要求、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主要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来制定和使用的 ,这就使得体质较弱的学生在完成体育教学要求时遇到困难。如何使这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体…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教学是近代体育的产物。早在18世纪中叶,德国和瑞典等国首先发起了近代体育,以后迅速传至欧美一些国家,到本世纪又扩展到世界各国。由于体育对身体的特殊作用和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的相对独立性,所以,近代体育创始不久就被一些国家列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将体育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当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体育课上需要大脑记忆与身体控制相结合,只有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投身学习,才能很好地吸收并理解体育教师传授的技能与知识.我国学校体育中自主课堂的创建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论文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浅析体育自主课堂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合理建议,希望能推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学法是体育教学中节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法是指研究体育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它应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自18世纪80年代巴泽多在德国的泛爱学校中设立体育课以来,学校体育逐渐发展起来。至今为至,对体育“救法”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亦有众多成果。但是,对“学法”的研究却很少,可以说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运用各类调查法对青海省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和实证描述:目前青海省中小学能正常开设体育课,但是,已开设学校多数不能真正实施体育教学大纲、以大纲进度和教案上课;多数学校不将体育课成绩列为学生评"三好"条件之一;目前影响体育课教学的原因城乡基本相同.依据现状调查结果和"九五"期间至下世纪初"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和普通基础教育的宏观规划与目标,预测当前青海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目标,并针对实现这一目标提出5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和教育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最大的不同点是体育课是通过各种身体锻炼来进行,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发展身体、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上好体育课教学、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才能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打好基础。近几年来,在各区县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体育课、课间操的质量不断提高,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发展仍不平衡,有的  相似文献   

10.
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育课采取多种有效的练习,给予学生机体以适宜的负荷量的刺激,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和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发展。所以测定和评定课的运动量对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是有重要意义的。怎样来测定体育  相似文献   

11.
运用实验和理论研究的方法,对健身器材进入学校体育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指出:健身器材进入学校体育课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需要,在学校体育理论和方法上、内容和形式上、资金和场地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把"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融入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试行"知识与技术,体质与健康,能力与品德"的培养。把推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适应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服务。融入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体育活动不单纯是青少年在发育期身体发展的手段 ,而且是贯穿人们一生的生活内容。因此 ,“终身体育”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使学生终身都能自觉独立地进行身体锻炼 ,以增强体质。所以学校体育改革要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归宿点。  相似文献   

15.
自1980年以来,我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三项任务,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运动技能教学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有三种不同观点: (一)认为体育课是教学课,应以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为主,体育教学过程就是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过程,不同于课外体育活动。 (二)认为体育课是身体锻炼课,强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采用简易可行的具有炼身价值的手段,进行体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去年底,我们调查了河北省抚宁县、秦皇岛市、唐山市、石家庄市和邯郸市的二十一所学校体育教学情况,观摩了有较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的课,学习了他们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方面的好经验.现就体育教学问题,把我们一些学习心得写出来,供参考.一、提高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体育课是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育计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学科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为提升学科地位,学校体育推出了理论考试、精品课程、优质课评比等一系列“强智力、弱身体”的举措,然而却偏离了学校体育夯实身体基础这一中心任务,最终适得其反.通过对身体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探讨,凸显身体的重要性,认为身体不仅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还是一种处于社会权力中心位置的资本.学校体育提升学科地位的关键在于,始终贯彻“身体关注”的学科发展理念,建立与社会多元文化的联系,积极推介自身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肥胖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模式构建与运动处方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中体育教育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然而,大部分学校体育教育还未能达到要求,存在着肥胖学生不参加或应付体育课现象。通过调查目前我国有14.13%少年儿童患有肥胖症,体育课堂不甚重视这部分学生的身体锻炼,出现体育教育不全面性。为此,构建肥胖学生参与的体育课堂模式,并设计以减肥为主的训练计划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经过实验此模式受到肥胖学生欢迎,运动处方设计合理,效果理想,体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必修课,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是终身体育兴趣形成的关键阶段,而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女生对体育课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上体育课。通过分析中学女生上体育课的现状,兴趣不高的原因,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现状进行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体能现状进行的相关调查显示 :目前 ,高校学生虽然经过小学六年、中学六年体育教育 ,但是 ,普遍体育知识贫乏 ;体育技术、技能和体能低下 ;体育意识淡薄。造成高校体育教育 ,尤其是体育课教学 ,重复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这一不正常状态。因此 ,体育“三基”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 ,尤其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基础。中 (小 )学体育“三基”教育水平高低 ,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终生体育’的形成。而且对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提高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