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与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两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 旨在通过两届奥运会表演的对比分析,探究两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叙事艺术方面的“变”与“不变”。研究发现,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到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体现着从宏大叙事向个体叙事的艺术转变,体现在从历史时间建构走向艺术时间建构、从民族史诗走向浪漫抒情诗、从淡化体育元素走向强化体育元素、从科技加强艺术到科技艺术融合共创的转向历程,体现了不同时期设计思路,生产语境及创作心境等方面的变化。不变的是对奥运精神及“天下大同”理念的传达。留下了诸如多样的时间建构艺术手法、异时空叙事典范、东方艺术语言的发掘创新、体育元素的深化融入、科技人文主义对舞台表现的深度驱动等有益经验,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赛事表演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启发。  相似文献   

2.
论“后奥运教育”中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后奥运教育"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后奥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探讨与研究。文章在分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奥运"时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现代奥运会,作为万众瞩目的国际性赛事,是树立、传播国家形象的良好渠道,是一个国家面向世界的形象广告。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迎来了中国形象"中国制造"的好机会。但是,我们用冷静的眼光来观察2008北京奥运会:以西方体育为主体的奥林匹克运动,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借助其理想的感召力,组织实施的科学化、世界推介的强势化等优势,极大地加快了西方文化(西方体育)的传播,可以说2008北京奥运会是西方设计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4.
以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与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两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研究旨在通过两届奥运会表演的对比分析,探究两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创作思路、艺术偏向、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变”与“不变”,总结出两届开幕式生产的有益经验。研究发现,从2008年开幕式到2022年开幕式,奥运会开幕式从历史时间建构走向艺术时间建构、从民族史诗走向浪漫抒情诗、从淡化体育元素走向强化体育元素、从科技加强艺术到科技艺术融合共创的转向历程,这体现了不同时期设计思路,生产语境及创作心境等方面的变化。不变的是对奥运精神及“天下大同”理念的传达。共同留下了诸如:多样的时间建构艺术手法、民族史诗和浪漫情诗的异时空叙事典范、东方艺术语言的发掘创新、体育元素的深化融入、科技人文主义对舞台表现的深度驱动等有益经验,这些为未来我国举行大型体育赛事进行赛事表演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启发。  相似文献   

5.
采用献资料综述法和分析法,对体育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问题进行讨论,以便使中国的体育经济人才培养尽快走向正轨,纳入到国际行列中来,适应体育产业、体育中介、体育健身与娱乐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培养体育经济人才。  相似文献   

6.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与历史研究法,对1990年北京亚运会在共和国体育史上的历史地位与大国历史征程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其历史影响,意义在于总结北京亚运会的历史地位、历史意义、历史经验,为杭州亚运会与北京冬奥会提供历史经验与历史借鉴;研究认为,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始了亚洲第一竞技体育强国的历史征程、强化了民族团结意识、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展现了中国的新形象和实力、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国家的联系、做好了申办与举办奥运会的物质与思想准备,是中国融入世界体育的历史起点,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再到2022年杭州亚运会,中国实现了从融入到积极承办再到拯救亚运会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是经历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和已经申办成功的2022年冬季奥运会,从这种意义上讲北京亚运会不仅仅是在中国体育史上、而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画上了浓重的一笔。目前伟大的中华民族朝着实现“中国梦”一步步踏实前进,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1990年北京亚运会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并延续着其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体育发展的里程碑,也使人们对未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寄予了新的期望.对于2008年后中国体育事业的走向问题,众多学者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对此,本文认为,后奥运时期对中国体育事业进行较大的调整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能否紧紧围绕"政府规制"、"经济效率"与"社会承受力"这三条主线尤为重要,三者共同构筑了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石.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获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验,2008年之后,为保证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西方文化性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奥运会与东西方文化要想谈论北京 2 0 0 8年如何“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要想讨论诸如“新北京 ,新奥运”以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之类的话题 ,就必然会触及中西方两种文化的格调与差异。调和 ,经常是一种文化努力 ,但如果不掌握双方的品格 ,这种调和也是无法实现的。我认为 ,北京举办奥运会给我们提供了讨论中国文化与奥运会关系的良好机会。体育 ,让我们可从新的角度审查奥运会的土壤。这是一件好事 ,不可等闲视之。奥运会是典型的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与此不搭界。但是 ,历史在变化 ,社会在进步 ,对体育…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期间,我国体育一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另一方面,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解决。时代发展要求体育史学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其进行总结与反思,为我国体育改革提供决策论据与必要的借鉴,这也要求体育史学科本身要有新的发展与新的高度,回顾30年来我国体育史研究的历程,总结其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对蓄势待发的体育史学科的发展,无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刊组织了部分从事体育史研究及教学工作的学者对体育史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及未来发展走向等进行了讨论,现刊发如下。欢迎对此课题感兴趣的研究者发表个人看法,进而使体育史学在充分认识“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走向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竞技体育经历了旧中国的"东亚病夫"和新中国的"体育强国"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新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竞技体坛表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本研究梳理了近30年来我国竞技体育代表团历届奥运会和亚运会的竞技表现,认为:(1)我国竞技体育已是国际体坛竞争力很强的国家;(2)我国竞技体育已跨入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列;(3)我国竞技体育在亚洲地域范围,稳居亚洲竞技体坛排头兵的位置;(4)我国竞技体育已步入国际体坛格局的"发达国家"时期。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奥运传播的三个层面--奥运赛事信息的传播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传媒在北京奥运会全过程中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将宣传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体育文化与传播奥运精神有机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学体育运动:战略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体育运动长期处于边缘状态,一直期盼着被学校和主流社会的更大认同。这样的认同发生在21世纪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前后。进入21世纪,国际化视野中的大学体育运动越来越注重探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伴随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人为本,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人们对大学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大学体育运动的实践在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表明,中国大学体育运动仅仅是"体育教育"的传统狭义体育观逐步让位于大学体育运动是影响到大学生思维、行为、生活方式的"素质教育"的广义体育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奥运会对举办国竞技体育实力,优秀竞技人才和大型体育赛事组织及体育国际事务的影响研究,阐述奥运会对提升举办国竞技体育的国际地位和声望的积极作用,为我国利用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有利条件达到促进竞技体育发展和提升国际地位的目的,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备战是为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准备工作。随着国际体育法治的发展和奥运会体育纠纷解决的法治化,以及近年来我国在奥运会和其它国际大赛中遭遇的体育纠纷情况,通过奥运会法律备战,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已经成为奥运会备战的重要需求。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就我国奥运会法律备战的必要性、奥运会法律保障周期划分、奥运会法律备战的基本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在我国奥运会备战中,应该增加法律备战的内容,以东京奥运会为契机建立起奥运会在内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法律备战机制,成立奥运会体育法律团队,制定奥运会法律保障策略,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前、奥运会中和奥运会后的一定时间段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2012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有史以来非本土作战的奥运会最佳战绩,书写了中国竞技体育不断发展新篇章.在其积极影响的大背景下,我国休闲体育作为体育事业中的一个新兴板块却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休闲体育消费也成为一种时尚,引导者休闲体育相关投资快速地增长.然而休闲体育产业由于它的某些特殊性,其发展必须依赖于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引导,才能够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论近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的抗争与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与1900年传入中国的奥林匹克文化的碰撞中,最先发生了理念上的冲突以及具体行为上的诸多抵制.大致从1927年开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开始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走上了借助奥林匹克文化进行自我改造的近代化进程.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中央国术馆的成立和在全国建立国术馆系统.1936年,中华武术实现了柏林奥运会上的第一次亮相,它不仅带给西方人以体育场上的意外惊喜,而且也为世界奥运文化增添了一朵含苞欲放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2020年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的20年代,恰逢新的"奥运年",文章运用历史学、文化学及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回溯与梳理中国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从差异走向融合的历程,对构建多元平等共享的世界体育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具有浓重西方文化色彩的奥林匹克运动进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体育在经济基础、文化形态、思维方式、伦理与价值取向及认识与观念等方面存有差异。中国体育在发展中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特色与精髓,又吸收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华,并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五千年文化基础上,不断向外传递中国文化,逐步实现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交流与融合。中国体育离不开奥林匹克,奥林匹克亦离不开中国,两者彼此相融,相互依赖。进而指出中国在2022冬奥会举办之际,应充分利用奥林匹克平台传递中国理念,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宣传中国,并为奥林匹克和人类文化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也是指导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根本理念.遵循"科技奥运",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客观精神和创新精神;遵循"人文奥运",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对运动员进行人文关怀,包括他们的身体状况、情感需要、受教育权利和退役后的出路;遵循"绿色奥运",竞技体育需要净化,需要以"天人合一"为宗旨的中国武术这副良药.借助北京奥运会,让中国武术走向复兴,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体育国际传播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攸关国家形象塑造和国际话语体系建构。当前,中国体育国际传播实践存在着诸多现实挑战与理论难题。研究以1999年正式申办北京奥运会至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时间节点,在梳理中国体育国际传播主要议题的基础上,将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总结为体育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体育国际话语权、体育赛事与奥林匹克国际传播、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国内相关学术研究在研究设计的整体性与规划性、研究视角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内容的创新性与全面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研究提出学界应注重体育国际传播的交叉学科属性,拓宽研究视野,推动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探索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的综合研究模式和多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