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第29届奥运会男子跆拳道技战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2008奥运会男子跆拳道比赛得分技战术运用情况的现场观察和资料统计,分析、总结当前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专项技战术特点:当前国际跆拳道比赛中采用左实战势进行对抗得分的技战术明显高于右实战势,但具备左右两侧实战势对抗能力的运动员中优秀选手居多,具备两侧实战势可增加比赛中的战术使用,对比赛取胜更加有利;横踢得分比例降低,其它技术的得分比例增加,右前横踢是弱点技术;后横踢在各战术中的得分数量较为均衡,前横踢主要在垫步进攻和滑步反击时使用并得分,后踢主要以迎击得分为主,击头得分在本次比赛中大部分使用了进攻战术。  相似文献   

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里约奥运会跆拳道男子58kg冠军赵帅预赛、1/4决赛、1/2决赛及决赛4场比赛录像进行观察,并对其和对手技术和战术运用及得分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其技战术特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跆拳道技战术整体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结论:1)赵帅在技术运用主动性和得分能力上明显高于对手;2)赵帅以侧踢、垫步提膝、前横踢技术运用为主,以前横踢、双飞和侧踢得分为主;3)赵帅以前腿单一技术为主,组合技术为辅,高位技术得分能力较强;4)赵帅以主动进攻战术和迎击战术为主,反击战术运用和得分较少。  相似文献   

3.
在跆拳道比赛中横踢技术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其目的 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击打目标,使对手猝不及防而得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下肢末端环节必须获得尽可能大的速度,这就要求下肢各环节要尽力向打击方向运动,而且身体其他环节必须以一定的配合特征协调配合.本研究应用不需人工识别关节点的红外光点高速测试方法获取横踢动作中各环节运动的运动学数据,通过运动学的分析揭示跆拳道横踢动作中各环节的空间运动规律和特征,并通过分析这些运动学特征,探讨身体各环节的运动对跆拳道横踢动作质量的影响.以期对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摘要:对邹市明在7场职业拳赛中制胜因素运用变化特征进行提炼和总结,为我国拳击运动员增强整体竞技水平,进行针对性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价值。运用数据追踪分析、录像观测等方法对奥运会冠军邹市明7场职业拳击比赛所运用的制胜因素指标进行研究,结论:1)邹市明在面对攻势较弱、防守较差的对手时,单拳进攻明显增多,以前手直拳试探、诱攻,使用2拳、3拳进攻、反击或迎击;在多拳组合进攻、反击奠定胜局后增多单拳、多拳迎击;后撤步、躲闪、格挡防反战术运用逐渐增多,为反击与迎击创造机会;多运用紧逼战术、直攻战术,辅以假动作虚晃、引诱、迷惑对手,在对手进攻后进行多拳防守反击同时单拳、多拳迎击对手。2)在面对攻势较强、防守较严密、步法灵活、反击快的对手时,邹市明多前直拳试探、引诱,以后直拳、后摆拳反击、迎击;后撤步、躲闪、格挡防反战术运用较少,增加4拳进攻和间接迎击的频次,较多运用边角摆脱和步法调整进攻。3)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拳击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远距离进攻型后横踢技术是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主要薄弱环节之一。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远距离进攻型后横踢技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相关参数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下肢力量不足影响启动速度;启动时髋部发力顺序错误影响到启动时程和提膝阶段支撑脚拉动的距离;还原阶段运动员重心加速度水平较低,导致运动员还原阶段时间延长。为不断改善技术,提高运动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子跆拳道74场比赛进行分析,对比赛开局及首次得分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87.94%场次的比赛在15秒内完成第一次攻防,开局时间主要集中在15秒内;首次得分使用的技术包括横踢、后踢、下劈踢和双飞踢4种,横踢是最核心技术占82.44%;首次得分的攻击部位主要以攻击躯干得分点为主,攻击头部比例很小。进攻和反击战术是男子跆拳道首次得分的主要战术形式,迎击战术所占比例较小;单一攻击首次得分与连续攻击首次得分比例相当;先得分并取得该场比赛胜利的场次多于先得分后被对方反超而失败的场次。  相似文献   

7.
摘要:为了提高我国男子拳击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找出当今世界拳击项目优势国家冠军运动员表现出的多种竞技能力特征,为我国拳击项目的科学化训练提供参考与借鉴。运用录像分析等方法对2013年世界拳击锦标赛哈萨克斯坦四个级别运动员与其对手的决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哈萨克斯坦冠军运动员在单拳技术上多利用假动作、身体虚晃引诱对手并在躲闪时前后手摆拳迎击对手;在多拳技术上使用后手直拳、摆拳迎击对手头部,进而直、摆组合拳连续击打;在进攻中利用假动作、佯攻引诱对手,辅以组合拳进攻;防守反击时后仰快、格挡防守严密、躲闪快且迎击准确,反击多拳轻重结合;迎击时多引诱后以重拳组合迎击;在主动性上,率先假动作虚晃,多拳组合进攻效果显著;优势比赛控制能力上多假动作进攻与虚晃以压迫对手,进攻后严密防守或再进攻或再迎击对手;有效拳击打上,单拳击打精准,多拳连续、轻重结合;犯规次数与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蹲起动作下肢动作特征与肌肉工作特征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选取北京市区社区居住各年龄段女性166名。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三维摄像系统和肌电仪记录受试者的蹲起动作特征,使用相应软件对运动学、动力学参数以及肌电数据进行分析,并用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各年龄组数据的差异。结果:各组下肢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为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P<0.05),关节贡献度大小为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P<0.05)。20~29岁和30~39岁组的踝关节贡献度为向心阶段>离心阶段(P<0.05),而其余各组则为离心阶段>向心阶段(P<0.05)。20~29岁和70~79岁2组间的左侧股直肌和右侧股二头肌动员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蹲起动作的动作幅度主要由膝关节的运动范围决定;老年女性下肢各关节运动范围明显受限的情况首先发生在膝关节;女性完成蹲起动作的力量主要来源于髋关节周围肌群力量,这些肌肉的力量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50~59岁是髋关节力量衰退的关键敏感年龄。因此,女性随年龄增长应进行有针对的下肢肌肉力量与柔韧性锻炼。  相似文献   

9.
摘要:为提高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找出奥运会女子拳击60 kg 级运动员凯蒂泰勒的技战术运用特征,为我国教练员、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与借鉴。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泰勒与其主要对手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泰勒对阵右势对手时多使用前手直拳进行真假进攻、辅以后直拳、后摆拳反击、迎击,同时以多种组合拳2次反击与迎击;主动进攻时以步法移动、假动作扰乱对手进攻并以组合拳连续进攻,进攻后严密防守以2拳与多拳组合拳反击,在躲闪防守后以摆拳为主的组合拳迎击,迎击后进行后撤步再以假动作出拳佯攻,为再次直接和间接迎击做准备。泰勒对阵左势对手时以前手直拳试探、引诱对手进攻并伺机后手摆拳、直拳进攻或迎击对手,在躲闪后进行以前摆拳、后直拳或后摆拳为先导拳的迎击,并积极格挡与步法移动防守,伺机反击;有效控制距离,伺机发起前后摆拳与前后直拳的组合拳进攻,进攻后严密防守,再次调整步法与假动作虚晃,进行2次进攻与反击,并积极格挡与步法移动防守,伺机迎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员可借鉴的技战术训练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抗阻训练中"力-速度关系"是影响训练效果的关键因素,训练负荷对肌肉肥大、力量和爆发力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关于抗阻训练动作速度的精细化研究较少。传统速度抗阻训练定义为:动作(离心和向心结合)完成时间<4s。慢速抗阻训练定义为:向心或离心阶段持续2~6.5s,总时间4~13s。极慢速度抗阻训练定义为:向心或离心动作≥10s或总时间≥14s。  相似文献   

11.
系统评价加压训练对受试者肌肉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为不同人群选择加压训练提供参考。方法:以"加压训练""血流限制训练""阻血训练""KAATSU""KAATSU Training""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Occlusion Training"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读秀、Web of Science、Pub Med、Elsevier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辅以文献追踪的方式,获取所有有关加压训练的随机对照实验,评估文献质量并从文献中提取反映加压训练效果的有关数据。筛选后共纳入研究文献47篇(中文7篇,外文40篇),其中高质量文献40篇,低质量文献7篇,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加压训练能够显著增加受试健康人群的上臂围度及上臂横截面积、大腿围度、大腿横截面积、股四头肌横截面积(P<0.05);加压训练对受试运动员的上臂围度、大腿围度及康复患者的大腿围度的增加作用明显(P<0.05)。2)加压训练对受试健康人群的屈肘1RM力量、卧推1RM力量、膝关节屈曲(伸展)等速力矩、膝伸1RM力量等指标的增加效果显著(P<0.05);对受试运动员屈肘1RM力量、卧推1RM力量、膝关节屈曲(伸展)等速力矩、深蹲力量有明显的增加作用(P<0.05);对受试康复患者的膝关节屈曲(伸展)等速力矩及膝伸1RM力量增加作用明显(P<0.05)。结论:加压训练具有降低受试运动损伤发生概率,改善受试者肌肉形态及功能的作用,并可作为传统抗阻训练的补充手段适用于康复患者恢复肌肉适能、健康人群增强肌力、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等多个方面。建议:加压训练应根据受试对象的个体特征,合理设置加压强度、训练强度及训练周期,以保障其运动过程中的安全,并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散打两种侧踹腿攻击效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运动学和解剖动力学的角度,采用影片分析法对散打正向提膝侧踹腿与侧向提膝侧踹腿两种不同踢法的特点、优劣及其机理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正向提膝侧踹腿的攻击时间和平均速度均优于侧向提膝侧踹腿,但击中踢靶的瞬间速度却劣于侧向提膝侧踹腿,两者差异均达非常显著性 (P<0.01) .正向提膝侧踹腿比侧向提膝侧踹腿合理主要在于提膝速度快,攻击时间短,隐蔽性强,动作灵活易于完成,提膝时身体正向表面面积较小,有利于防守.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录像解析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2011年田径世锦赛男子50km竞走项目前八名参赛选手的分段成绩和分段比赛速度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子50km竞走比赛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变化形式有"前快后慢"、"波浪起伏"以及"全程匀速";世锦赛50km竞走前8名运动员速度的整体特征,基本上是以较慢的速度开始匀加速,至30km-40km,达到最大速度,最后10km速度开始下降;竞走战术安排对50km竞走比赛成绩具有重要影响。男子50km竞走的运动员主要采用"跟随走"和"领先走"的战术安排。  相似文献   

14.
"自……外"、"自……之外"、"自……以外"、"自……而外"是古汉语中的四个固定格式,在中古近代汉语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用法,即表示不计算在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除……外"。这种用法是由当"此外、其他"讲的"自外"演变而成的。"凡诸"是中古近代汉语的一个固定组合,意义为"凡(此)众多"或"凡是众多",极少数作定语可理解为"所有(的)"。"凡诸"是由"凡A诸B"格式演变来的。  相似文献   

15.
对男子排球比赛中发球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每球得分制"的实行,发球同一攻体系、防反体系一道决定着排球比赛的胜负.发球还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是即存在着得分,又存在着失分,同时又对一攻和防反起着决定性影响的环节.针对男排比赛中的发球特点,从发球技术、战术上着手研究,以确定男排比赛中发球的地位,从而试图将发球作为同一攻、防反体系相对应的一个体系去认识它,研究它.  相似文献   

16.
运用录像标记统计法和因子分析法,对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31场比赛823次射门(其中包括76个进球)的进攻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射门进攻战术的因子是:中前场发动快攻是形成射门进攻最常用的核心战术手段,后场断球发动长传转移是形成射门进攻最重要的战术方法,外围吊中与利用前场定位球是形成射门进攻的战术强化形式,个人突破与界外球是形成射门进攻必不可少的战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质疑:“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一个历史的论断""一个封闭的论断"等几个方面对"技击是武术本质特征"这一大家坚持了多年的命题进行了理论的质疑.研究认为,技击作为武术的一个原点功能,随着武术的文化得以形成、嬗变与发展,它必将经历着一个同步的质变过程,中国的文化使得"技击"与"文化"、"生活"一起不断地演绎推向更深刻的、更模糊的方向上去.正是基于浓厚的东方文化,武术及其拳技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求-生存、好勇斗狠的暴力手段而存在,"技击之打"只能是中国武术这棵苍劲的千年古树的一个枝蔓.最后认为:中国武术是一个由简单不断走向复杂的过程,一个从"技击"走向"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全国田锦赛男子铅球选手最后用力阶段三维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运动技术的现状及其落后原因,采用美国Ariel运动录像快速反馈分析系统对2008年全国田锦赛前8名中采用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7名运动员进行运动学分析,取其最好一投成绩来进行图像解析。结果表明:7名运动员存在左脚着地时膝关节角度控制较为适宜,但器械出手瞬间膝关节角上升不到位,前后差值不太理想;在器械出手瞬间运动员有不同程度屈髋后座现象;部分运动员右踝角、右髋角、右膝角伸展程度不够理想;最后用力所占总时间的比例较大;在最后用力过程中,存在右髋、右肩过早加速特征,整体动作速度欠积极,对球的持续加速能力较差,环节用力的顺序不尽合理,加速施力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男子百米一二级运动员起跑加速技术差异及影响短跑起跑加速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三维高速红外摄像解析法对男子百米一级运动员(6名)和二级运动员(7名)的起跑和前3步加速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结果:①起跑器上阶段一二级运动员摆动腿屈髋角速度峰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摆动腿屈髋角速度峰值与平均水平速度呈正相关(P<0.05),与支撑时间呈负相关(P<0.05);②第1步水平速度与支撑时间、支撑距离呈正相关(P<0.05),第2步水平速度与支撑时间、支撑距离呈正相关(P<0.05),与腾空时间呈负相关(P<0.05);③起跑和前3步加速一二级运动员平均步频与平均水平速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起跑和前3步加速不同阶段的技术特点是不同的,起跑器上阶段是为了获得较大起动速度,因此要求较大的摆动腿屈髋角速度峰值、更短的支撑时间,而第1步和第2步加速阶段提高水平速度则需要更长的支撑时间、支撑距离和更短的腾空时间,起跑和前3步加速较快的步频有利于水平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