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当今羽毛球混合双打比赛得失分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比赛中失分的比例大于得分;发球阶段和发球后攻守阶段失分比率高,接发球、接发球后攻守阶段、相持阶段和多拍阶段得分比率高。在得分方面,前、中、后场依次递减,前场和后场得分高于失分,男运动员得分能力强于女运动员。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中国在第25-30届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获得的金牌和奖牌数整体优势明显,奥运羽毛球竞技格局由"三足鼎立"逐步演变为中国"一枝独秀";新规则和赛制的实施使中国运动员比赛发挥日益稳定,爆冷几率减少;中国男女单项发展"阴盛阳衰",呈失衡趋势。针对中国羽毛球队存在的问题提出:男单年轻队员需要更多的比赛磨练,以在下一奥运周期内顺利实现新老交替;男双需要加快培养更多具有世界顶级水平的新生代球员,以避免出现断层;女子项目应坚持科学训练,充分挖掘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9年和2010年世界排名前十的羽毛球男双运动员,30场(75局)比赛的定格录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中外羽毛球男双项目的得分技术。通过研究揭示了,优秀男双比赛不同性质的得失分中,男双制胜主要依赖直接得分;中国运动员直接得分列第五位,处于底层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采用更加积极主动的进攻型技术来获取得分,运动员不能轻易将进攻机会让给对手;受传统"攻守打法"的影响,中国运动员,更多依赖"进攻",防守反击较少。  相似文献   

4.
运用观察、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比赛得分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单杀球得分和失误送分中外运动员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推扑挡球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双中外运动员在杀球﹑吊球﹑网前﹑推扑挡球得分和失误送分五项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女单杀球得分中外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女双中外运动员杀球得分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推扑球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失误类型上,男女单打击后场球、杀球、放网失误所占比例较大,接发球失误最少,中国运动员各项失误次数普遍低于外国运动员;男双中放网、挑球、平抽挡失误所占比例较大,女双则是击后场球、杀球、放网失误最多,发球失误普遍较少,且中外运动员之间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比赛时空运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当今世界高水平的羽毛球比赛中,每局、每场比赛的时间跨度比较大,比赛越进行到后面间歇时间越长。在比赛时间特征方面男单和女单比赛之间存在着以下不同:回合平均时间男单要略多于女单,男单在10s以上的运动时间上要高于女单7.46%;在10~20s高度相似,在20s以后的回合运动时间上,男单要高出女单一倍的比例。从击球拍频率与得失分的关联分析看,发球引起的得失分比例很少,但在接发球上出现的得失分比例已明显上升,2~7拍是男女单打出现胜负频率最为集中的阶段,其次是8~12拍阶段,其中4~5拍阶段出现频率为最高,大于12拍的回合拍数在比赛中出现的频率将都随着回合拍数的增多而逐渐下降。从击球空间分布看,后场依然是选手击球最具攻击性的区域,大力扣杀、快速而富有变化的劈杀和吊球等技术在此区域得到更多运用。  相似文献   

6.
统计了中、外羽毛球女单运动员在世界顶级赛事中每局比赛接发球技术的使用情况,其中包括发球技术的合理使用、发球落点和接发球的效果。研究发现:国外运动员的反手发网前小球和平射球的使用率高于中国运动员;以正手网前球和高远球为主的中国女单运动员,在发球技术使用上较少使用反手发球,中外运动员在反手平射球和反手网前小球的选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发球区域上,中国运动员在发2号区域上高于外国运动员,而国外运动员主要集中在1号和5号区,特别是后场6号区是后场发球中比例最高的区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2号区域。在接发球技术上,中国运动员接发后场球时,杀球最多,其次是高球和吊球,而在接发网前球时,以网前挑球和网前搓放为主;相较于中国运动员,外国运动员在后场接发球中杀球的应用率更高。就接发态势而言,中国运动员与外国运动员相比,接发优势和均势明显增多,而接发劣势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重大比赛(世锦赛、世界杯、公开赛)中技术使用的统计分析,以及对相应的研究成果的引证,来对国际乓联通过三项(小球变大球、无遮挡发球和11分赛制)规则修改,以提高乒乓球观赏性设想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乒乓球技术前四板的使用率明显高于三项规则修改前的使用率;三项规则实施后相持技术的使用率明显减少;比赛中每轮发球次数为2次和实施无遮挡发球,使得接抢段的使用率明显高于21分赛制;三项规则实施后击球的回合数没有得到增加.三项规则实施前中国获得的三大重要比赛冠军比例为65.10%,规则实施后的比例为82.20%,三项规则实施前后中国优秀运动员的世界排名没有受到影响;11分赛制使比赛具有偶然性增大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近10年世界级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的时间结构和技战术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总结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的发展特点,为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羽毛球女子单打比赛平均单场耗时、单局耗时、三局比赛比例不断增加;比赛中15s以上的多拍比例大幅度上升,单回合耗时不断降低;小于15s的间歇比例下降,3140s的间歇比例不断上升;2011年之后间歇与运动时间比不断提高,运动密度呈下降趋势;进攻技术应用增多;运动员主动失误丢分比例下降而主动得分比例明显升高。认为,女子单打比赛时间的大幅延长与计分规则修改的目的背道而驰;比赛时间的延长、多拍比例以及进攻比例的提高对女子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女子单打比赛仍然围绕“以快为主”“以攻为主”“以我为主”的技战术风格,且更快、更稳、更强。  相似文献   

9.
第五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我国男子双打夺得冠军.本文根据现场统计资料,在回顾我国羽毛球男双技、战术发展概况和世界羽毛球男双特点的基础上,对发接发及前五拍、攻与防等的技、战术进行理论分析,从而看出我国羽毛球男双具有“快速、全面”的特点,具有攻防技术“多样性、全面性”的发展趋势;同时亦存在着高水平配对少,平球对攻、封网技术较弱等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国羽毛球男双才能取得真正优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根据乒羽项目的共性和差异性、现有研究羽毛球比赛的段落划分,并参考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单打比赛中各拍次数据以及羽毛球项目比赛过程的现实情况,构建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单打比赛中“四段指标评估法”。将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单打比赛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4拍为发接发阶段,510拍为攻防阶段,1020拍为相持阶段,20拍以后为多拍阶段。并将段得分率与段使用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相应的等级评价标准,运用此标准对优秀男子羽毛球单打运动员进行了评价。该方法在羽毛球其他项目中的应用,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观察统计等方法对第19届羽毛球世锦赛男子单打运动员林丹和李宗伟决赛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当今世界优秀男子单打比赛的特点及技战术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林丹后场球进攻能力明显强于李宗伟,扣杀球和高远球得分均占上风,在多拍对抗中林丹与以往的比赛不同,本场比赛多拍对抗占据优势,为比赛最终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李宗伟的前场球得分能力和得分手段略胜林丹。为此,在伦敦奥运会最后备战期中继续加强林丹后场进攻能力训练的同时需重视网前球和多拍得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赛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当前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赛制现状进行探讨,并结合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NCAA)和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A)的赛制特征,提出了将高校划分甲、乙两组;细分比赛赛区;适当增加水平较高赛区决赛名额的复合式赛制的模式,并对我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实施复合型赛制模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技术统计法、临场观察法、现场访问法、比较分析法揭示我国优秀男双选手与世界优秀男双选手在基本技术与战术运用、得失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世界优秀男双选手竞赛特点与我国男双选手存在的主要不足.建议:进一步提高发球质量,以适应当今男双比赛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强化前四拍的进攻理念,努力提高第三拍的进攻能力;以加强网前技术训练为基础,不断提高双上攻击能力;加强接发球训练,提高接发球能力;加强战术意识的培养,提高战术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世界和中国田赛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年度比赛技术统计资料为信息源,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运动员在年度比赛中的参赛次数、参赛时间、运动成绩变化及重大比赛中的竞技实力、及格赛和决赛发挥的研究,揭示了在新赛制下田赛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特点,从而加深对世界运动员的了解及对中国运动员在大赛中竞技表现不佳这一现实问题的认识,并为中国田径协会推行的赛制改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的系统结构及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整体上包括3个子系统: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普通高校羽毛球课外活动、普通高校羽毛球竞赛训练,只有三者都良好开展时才能切实促进羽毛球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的良好开展,运用了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的系统结构及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3个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3个子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进程中,3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但是3个子系统的互动发展又具有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前三板技术"凶"与"稳"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近几年乒乓球比赛规则的变革,(球变大,无遮挡发球,2分一轮换发球,11分每局赛制)使比赛的激烈程度,偶然性都相应增大,强弱选手之间的胜负的或然性增加,比赛的节奏及变化加快,争夺更加激烈,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先进性、适时性更显重要,这在比赛前三板的争夺上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优秀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第三拍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新赛制下男子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第3拍技术进行了研究,试图分析新规则实施后,当今世界顶尖男子双打选手如何根据接发球效果处理第3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男子双打比赛中,当接发球主动时,第3拍的效果以一般居多,其次是被动;当接发球一般时,第3拍的效果则以一般为多数;当接发球被动时,第3拍的效果则以主动为多数。通过提高发球质量,研究对手的接发球规律,第3拍是可以争取主动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乒乓球比赛中分段指标评估法,对第四十三届世乒赛中国及欧洲优秀男双选手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发抢段和接发抢段技术仍是男双取胜的主要因素:1)通过发球、发抢、接发抢得分;2)通过前三板为相持的主动创造更多机会;在发抢段、接发抢段和相持段中合理地运用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羽毛球后备人才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参加2006年全国青少年羽毛球比赛的全国22支队伍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全国羽毛球后备队伍的人才布局,年龄特点及实力现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1)全国后备人才格局正在发生大的变化,传统强队依旧强大,但新兴队伍在某些项目上有异军突起的姿态;2)各级国家队与地方队的水平相距较大,而且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3)我国的青少年羽毛球总体水平较高,但基本技术训练有待加强,男双后备人才缺乏问题尚未得到缓解;4)年轻的羽毛球运动员在道德素养,思想品质和敬业精神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我国羽毛球男双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羽毛球运动男双项目是薄弱环节,足国家管理中心和国家羽毛球队工作着力的重点,就男双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与世界强队的对比,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