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近年来,广场舞扰民事件频发,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为寻求合理的治理路径,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城市社区体育公共空间的视角,深入广场舞扰民的背后,对城市社区体育公共空间的供需与治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表面来看,广场舞扰民事件是广场舞参与主体与城市区民之间的权利冲突;而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城市社区体育公共空间供需矛盾与治理缺失。要解决广场舞扰民这一难题,在后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政府与城市规划部门应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社区体育健身需求,合理规划社区体育公共空间,加大和改善城市社区体育公共空间的供给;同时,加强对城市社区体育公共空间的协同治理,合理引导城市社区居民的健身行为。为广场舞扰民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
摘要:广场舞引发了体育权利和安居权利的冲突。指责广场舞者侵犯了居民权利的逻辑,就如同指责居民侵犯了广场舞者权利的逻辑一样,均有失偏颇,不利于权利冲突的消解。为探索合理的治理路径,运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既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探究问题的关键,扩展新的研究视角。广场舞与侵权之间并无必然的逻辑联系,权利冲突既源于存量资源的错配,也与增量资源的供给不足相关。由国家规制权利冲突,应考量私权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社会效用的最大化,促进意思自治下的权利交易。有鉴于此,针对权利冲突,提出正确舆论引导和公共精神培养相结合、交易优先和规制辅助相结合、存量资源分配与增量资源供给相结合、立法规制与行政治理相结合等治理措施,以期能为广场舞纠纷的化解提供些许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3.
广场舞作为一种草根性的群众自觉运动,是群众文化、群众原创精神、群众体育需求、群众艺术的结晶之一。它以运动快乐为基础,以健康第一为核心,以高度自觉为保障,以集群文化为载体,这是广场舞践行体育元理论的具体表现。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随机走访、数理统计、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了广场舞等群众体育运动中的社会稀释内容、凝聚效应表现形式,以及发挥稀释效应、凝聚效应的机制与途径。研究表明,广场舞等类群众性体育运动对减轻群众工作压力、舒缓人际矛盾、降低个人与单位组织之间的冲突,以及理性对待突发事件导致的各种负面情绪等都具有积极、主动与自觉的稀释和疏导效应,并带来群众心情舒畅、人际关系和谐、邻里关系融洽、社会信任提高与交互欣赏增加的社会凝聚效应。建议:强化广场舞创编与管理,发挥好幸福健康健美者的表率带动作用,促进体育科学的技术技能教育和创新,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营造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更好地发挥广场舞运动中社会稀释效应与凝聚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城市中迅速崛起的夜跑族为研究对象,从空间争夺、权利冲突、行为越轨、安全隐患等不同角度分析当前夜跑运动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结合城市体育空间结构与布局的失衡、体育活动权界模糊、夜跑组织形式虚拟化、夜跑活动监管缺位、公共服务体系滞后等视角探究问题的根源,运用城市管理学、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理论提出: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体育公共空间;厘清公民体育活动权界;加强夜跑网络组织的扶持、监管,推进组织自治;出台专项法律、法规对夜跑越轨行为进行依法规制;打造健康夜跑文化;创新夜跑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等治理对策,以期为城市夜跑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广场舞引发纠纷的现象,反思中国广场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现阶段广场舞纠纷的产生原因、解决困境,推动大众体育的发展。通过利用政府的力量,提供充足的体育公共资源;发挥社区体育网络化优势,齐抓共管,建立立法保障等解决机制,解决因广场舞而引发居民的权利冲突。做到发扬广场舞的开展,促进邻里关系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尤其对振兴、推动中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综合幸福感》(MHQ)对珠海市各区广场舞锻炼的中老年妇女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中老年妇女广场舞锻炼与幸福感基本情况。结果表明:1.珠海市广场舞锻炼中老年妇女幸福指数得分为(5.16±0.53)分,珠海市广场舞锻炼中老年妇女总体感觉比较幸福。2.珠海市7个区幸福感指数对比显示香洲区最高(5.37±0.61),保税区最低(4.92±0.56)。3.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是中老年妇女选择广场舞锻炼的首要动机,其次是减轻压力,调节情绪。4.锻炼时长与幸福感有显著性相关。5.中老年妇女广场舞锻炼组幸福感值(5.16±0.53)明显高于其他体育项目组(5.06±0.61)及未参加体育锻炼组(4.90±0.62)。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全民健身理念的影响下,广场舞迅速发展,这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休闲健身活动,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良好载体。本文通过对广场舞的起源、现状、发展、特征的研究,分析全民健身理念下广场舞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广场舞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求更好的发挥广场健身舞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测量法、社会调查法以及数理相关分析法,对滨州市全民体质状况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为滨州市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一个特定群体的参考依据。研究表明:滨州市成年人身高随年龄增长略有下降,其它各项身体形态指标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身体机能和体能各指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滨州市城市幼儿体质状况普遍高于农村幼儿。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布迪厄的批判视角出发,就近年来我国媒体对广场舞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认为,媒体遵循“眼球经济”的叙事逻辑,对广场舞实践进行了大量的负面报道,对广场舞大妈进行道德审判,并通过无限联系与范围扩大,暗示了中老年人道德之“恶”的根源.进而从文化素质与警察功能两方面为广场舞大妈正名.同时,就广场舞事件中大妈的媒体公共话语权缺失现象,呼吁媒体应关注中老年人体育休闲权利和公平,切实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2010年武汉市全民体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对武汉市四个区的成年人体质健康现状和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和数据分析,以了解不同成年人组别、不同职业和性别群体成年人的体质差异.对照湖北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结果,本文探讨了成年人体质状况与体育活动之间的关联,以寻求改善成年人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依据,提高全民健康尤其是成年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是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最基础问题。传统科层制模式下,由于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公共理性的缺失,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治理主体间形成了非合作博弈关系,并带来官僚体制依赖下独立性侵蚀与治理效率低下、竞争协同机制缺失下供需脱节与权责模糊、联合性协调机制缺失下公共伦理缺失、迭绎循环的困境。立足政府、市场、社区体育组织等主体的行动逻辑进行分析,厘清主体间的逻辑关系,以公共理性为引导构建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协同共治模式,进而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增强主体的自治能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健康中国战略、生活方式理论进行梳理,以社会学及行为学的理论视角,探讨全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建成路径,旨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认为,建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是达成“中心诉求”、契合“两个着力点”及助推“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建议通过建立规范化的社会体育培训机制,建立体育活动参与激励机制和营造体育健康消费环境,来构建体育健康服务机制,促进群众体育消费有效形成;通过协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完善群众体育法治体系和树立体育健康生活典型,来营造体育健康文化环境,促使群众体育价值观念内化;通过场地设施资源、体育培训指导资源和体育信息资源的共享,来满足群众体育的多元诉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些社会事件处理不当而酿成的社会治理危机,彰显出民意诉求与社会治理方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的积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更多地用治理理论来指导社会管理,不断改良行政权力运行方式、扩大公众的政治参与、回应不断加强的民意诉求,是完善社会治理方式、防控社会危机的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冲突理论的视角对当前多发的抗争性利益诉求进行阐释,分别从利益诉求中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异化的维稳以及对几个代表性个案的分析,强调了抗争性利益诉求中冲突的"正功能",引入"社会安全阀"的理论机制。对于目前高发的群体事件、集体行动,结合国外冲突理论和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何理解、解决此类事件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5.
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治理的政策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健康中国”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其本质内涵就是增强全民的体质健康。要增强全民的体质健康,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则离不开学校体育的政策表达。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将“健康中国”融入所有政策,需要对“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治理的政策表达进行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学校体育在“健康中国”视域下的政策表达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在政策目标的维度上,需要将学校体育的总体目标丰富化、具体目标操作化以及实施目标绩效化,以形成完善的学校体育政策目标体系;2)在政策工具的维度上,“健康中国”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工具进一步形塑的路径是,加快促进学校体育政策权威工具法定化、激励工具多元化以及能力工具健全化的构建,这是发挥学校体育在“健康中国”进程中积极作用的关键举措;3)在政策类型的维度上,需要加快构建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学校体育政策类型新体系,以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政策的法定化和权利实体化的政策类型框架。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公共精神和公共利益是新时期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依归,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使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运用新服务理论、治理理论和公共行政伦理等理论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设计理念、功能构建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认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设计中,必须体现行政服务理念和政府公共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地方政府、基层组织在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时,只有突出公共性、公益性、全面性和平民性等特征,才能真正为老百姓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有效的公共体育管理、公共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7.
摘要:由生活方式转变造成的慢病人口和不健康人口不断增多的事实正在全面威胁着我国健康安全战略。研究发现,过分倚重医疗体系和缺少基于健康行为的治理体系造成了我国大健康治理战略模式的失衡,使得传统医疗保障体系已经无法有效应对新形势下慢病人群规模不断扩大等公共健康治理危机。必须创新健康治理理念,重构我国大健康治理战略模式,从大体育观视角出发,破除将体育“拉回”到医院的体医结合模式的束缚,明确全民健身国家健康战略定位,将体育上升到国家健康安全战略高度,充分发挥体育在健康治理领域的基础性战略作用,形成体育健康全覆盖战略,按照“大体育+大卫生”的战略构想,构建健康主动养护型的体育健康+健康被动防治型的医学健康的“双轨并行”战略模式,全面推进体育引领下的行为健康治理体系,建立体育健康与医学健康战略合作通道和政策协同机制,从个体、群体、组织和社会和文化实现大健康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化认同理论,运用文献研究、逻辑推理等方法,探讨了广场舞发展的动因、问题与对策.认为,广场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赓续,当代文化转型的特殊产物,国民精神积极状态的生动反映,即文化认同是广场舞发展的内在动因.由广场舞引发的矛盾主体的权利与道德之争、广场舞形象引发的"污名化"现象以及广场舞发展管理的缺失与困惑,反映出文化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冲突、道德多元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建议:完善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文化体育社团组织,加强对广场舞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以成都平原城市群中的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这些城市的公共体育服务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平原城市群公共体育服务整体效率不高,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等问题,所有城市都未在最优规模收益下进行公共体育服务建设.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判断社会环境影响因素与公共体育服务效率值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证资金投入;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打破行政区域设置,整合城市群服务资源和重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推进全民健身发展等4项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被动城市化群体的城市融入已然成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参与体育活动对于促进被动城市化群体的社会融入起着积极的作用,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被动城市化群体的体育诉求与供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被动城市化群体体育需求有着较强的现实冲突,他们的体育活动参与、体育需求以及体育供给方面诉求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回应.被动城市化群体体育需求供给不足的化解应该基于被动城市化群体的现实条件,通过建立被动城市化群体体育保障机制、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机制、体育产业培育机制以及个体参与机制,加强和完善被动城市化群体的体育权益保障,充分发挥现有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补充作用,积极培育和壮大被动城市化群体经济性的体育需求的产生,提高被动城市化群体自身参与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