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医疗制度等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地处内陆思想观念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等原因,民生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应着力解决人民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针对实际统筹规划,促进地区民生事业发展,使人们的生存、发展和生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是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关于社会建设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即关于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领域具体建设的政策和思想。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当时发展的社会建设理论,包括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医疗事业、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初构想。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建设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建设领域,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但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民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在民生.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民生建设,坚持民生建设的生态导向,是提升民生水平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政府改善民生的效率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坚持民生建设的生态导向,就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生态要素融入到民生建设中去,努力实现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等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4.
从统计数据看,甘肃省城镇居民的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甘肃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缩小甘肃省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应加快发展入手,扩大就业、整顿分配秩序、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辅之以广泛覆盖的社会保障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不仅有利于缓解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且从长远看来还可以通过它来迈入福利社会。本文首先阐述我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现状,进而引出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在财政支出、城乡差异以及社保基金统筹方面的问题,最后为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支出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社会秩序等多项功能。社会保障支出的目标就是利用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适度缩小,最终使得全体民众都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最大化。文章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同时对山东省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而通过统计软件对社会保障支出对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此来讨论社会保障对收入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劳动和社会保障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劳动维权等与每个劳动者都息息相关,特别是2005年《信访条例》实施后,劳动者通过信访形式提出建议、反应情况、投诉请求等越来越多。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思想认识、责任落实、机构建设、工作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承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如何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市,在发展中存在着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扩大,城乡就业不平等,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以及城乡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不平等等问题。为此,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要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要从城乡规划、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保障方面进行改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如何规划全方位的养老教育,引导全社会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惠及社会大众的基本民生问题,也是促进教育主动服务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契机.本文着眼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梳理了国家和北京市关于养老教育的相关法规和政策,调查了养老教育的需求和现状,明确了养老教育的性质、对象、内容、方式、提供者、绩效评估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养老教育事业的对策建议,包括:围绕"老有所养"的民生需求和社会关切,建立在各级政府统一协调下的养老教育社会合作机制;深入调查养老教育的社会需求及其对于科普学习、专题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方式及提供机制;设立政府养老教育专项经费,并积极筹措各种社会团体慈善性资助和社会人士爱心捐赠;加强养老教育的制度建设、资源建设与能力建设;结合养老教育面临的突出难题与创新实践,开展专题研究、经验总结和成果推广;采用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引导社会参与和支持养老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工业园区淞泽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宅基地置换后农民动迁安置小区.根据该社区居民收支结构的调查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后发现:社区居民人均年收入略高于苏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政府在宅基地置换后,对农民的就业、增收、社会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问题也不少,主要有:贫富差距较大与中低收入者增收乏力、消费习惯和行为与城市生活不相适应、社会保障基本处于广覆盖低保障阶段等,仍需要政府的扶持与自身能力的提升,以不断提高宅基地置换后农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直接关系到民生,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公共财政供给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区域间、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原因,闽西革命老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较为严重的非均等化现象。应消除城乡体制分割,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服务体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缓解区域间、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加快革命老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基本社会保障作为维系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维持社会安全与稳定底线的一种最基本层次的公共服务,客观上要求各区域居民享受水平的均衡化。从河北县域层面的实际看,无论是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还是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享受,都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这种差异与经济社会制度、社会保障管理、县域财力状况、政府意愿程度、公共服务成本等多种因素相关。减缓这些差异,实现基本社会保障服务的区域均等化,需要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的体制落差、达到社保制度的统一均衡、实现县域财力的大致均等、树立民生优先的共同理念和降低社保供给的成本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民生体育成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在解读小康体育和民生体育的基础上,就小康体育发展背景下加强农村民生体育建设构想基本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民生体育主体观;以农村学校体育为基础,推动农村民生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健全群众体育法律法规是农村民生体育建设的重要保障;开展村落春节运动会,是促进农村民生体育建设的重要依托;完善农村民生体育评价和激励机制,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通过研究旨在为我国发展农村民生体育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的重要举措,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受制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合理的制度安排。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界定和均等化标准的认识出发,结合现阶段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需求情况以及公共财政构建中的特点,说明我国应将城乡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一致,福利效应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向城市水平靠拢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概念确立着手,从社会理念和政策理念两个方面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理念的确立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均等化和服务均等化模式进行比较,提出最低公平模式是目前实现我国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适宜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创三先"的新江苏精神对体育率先基本现代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三创三先"精神的提出是江苏省在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因此体育现代化是"三先"精神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率先基本现代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三先"的实现;推动人的全面现代化是新江苏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体育追求目标的契合。新江苏精神语境下体育率先基本现代化应从以下方面着力:1)民生:群众体育是重点;2)辐射:竞技体育是引领;3)突破:体育产业是关键;4)协调:体育综合实力是提升。并提出了江苏体育率先基本现代化的路径:树立民生指向,着力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以"三创之创新"精神为指导,努力拓展体育发展平台空间;推广试点城市经验,促进江苏体育率先基本现代化;建立完善的体育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已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在城镇化进程中,传统依靠廉价生产要素驱动产业发展的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体育产业亦不例外。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机制创新。文章在考察了体育产业基本构成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思考:构建体育产业发展的“三螺旋”模式,实施“互联网+金融+体育产业”新战略,破除体育产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体育产业区域分工体系的建立,在市场组织环境、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服务业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公共精神和公共利益是新时期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依归,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使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运用新服务理论、治理理论和公共行政伦理等理论对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设计理念、功能构建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认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设计中,必须体现行政服务理念和政府公共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地方政府、基层组织在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时,只有突出公共性、公益性、全面性和平民性等特征,才能真正为老百姓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有效的公共体育管理、公共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9.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基本体育权利是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之根本要义。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呈明显非均衡状态。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支出逐年下降、体育公共服务的事权和财权不对称、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合理、体育公共服务财政的"自我监管"是体育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财政制度表征。市场失灵为财政政策法规保障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国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制度规定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法保障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实行财权与事权的统一、制定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创设公众参与的财政预算制度、实行有效的政府绩效考评机制等手段将保障体育公共服务逐渐向均等化过渡。  相似文献   

20.
云南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乡村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人居改善,宜居、宜业和宜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目前,云南乡村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渐趋恶化,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升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产业经营管理简单粗放,农民生活水平受到农业生产的严重束缚。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种植,保障农田基本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潜力,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着力提高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水平,是推进云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