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得到认可,但“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还没有大范围地被人们所认识和实践。本文试图从教育者、学生、社会三方面论述校企文化对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作为切入点,并就两者对接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几点粗浅的看法。面对当前高校争抢生源愈演愈烈,高教资源相对过剩和高等教育"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的情势,高职教育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已呈举步维艰的境地。唯有另辟蹊径,大胆改革,以科学的态度改变不合时宜的办学模式和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则高职教育依然是大有可为的。人的思想转变,组织措施的落实,教学硬件软件的配套完善,正是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体系的构建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我院的实践和尝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倘能再加大力度和深度"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俞景一定会出现。  相似文献   

3.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探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师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要求,并有针对的从政府、学校、教师三个层面提出提升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策略,有利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对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要真正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必须弄清楚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功能,加强对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研究,创设企业式校园物质文化,引进企业优秀文化进校园,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沿袭传统的以学科普遍知识为基础与导向的"综合人才"模式。强调书面评价,强调对学科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强调学生"静态"的学习模式,造成了艺术类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长期貌合神离、二元分裂的现状,造成艺术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昆明艺术职业学院结合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特点与自身实际,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方案,摒弃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艺术教育观念,厘清了影响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坚持社会职业或岗位群与职业教育所设置的相应专业相结合的"一体化",加强校企合作,切实探索出适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体现艺术类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职教育体系的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人才培养特征更加明确,教学改革取得了成功经验.但也存在社会认可度不高,投入严重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等问题.只有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基本功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就业为导向,高度重视学生能力建设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何静 《职大学报》2011,(4):120-123
在广州浓郁重商理念的熏陶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推动下,广州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具有自觉的创业意识并取得了显著的创业效果。当前,广州应把设置专业性创业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构建"两级平台对接、三支队伍联动"的开放型创业教育模式及系统的操作方案,为广州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构建对接企业文化的"5+2"班级企业化管理实践育人模式,有利于校企"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双赢,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高职学生"零距离"就业。  相似文献   

9.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职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工学结合式教育培养,以使其及时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水平。与传统的纯校内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有利于实现学生、企业、学校和社会的共赢,切实实现高职教育办学目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在公平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然后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形成高校运作的教学体系,并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并加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含义,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办学为基本途径,实施"订单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几种不同模式,并且从共同性特征、差异性特征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中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高职教育走校企合作教育之路,就能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真正地"无缝对接"。本文就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困难,结合湖北开放职业学院特色性的校企合作,探讨高职校企合作理念、合作模式,实现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表演艺术专业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对"工学结合"的理论认知和探索实践较其他学科薄弱。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工学结合"现状的分析和解读,指明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实践教学和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推行的"双证书"制度,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沟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本文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开展"双证书"制度的基本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考试改革进行重新的整合与改革。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订单教育”的现状反思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承担着高职教育的重任,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应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富有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应不拘一格、开拓创新,由此,三方共赢的"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本文试图从现状反思和发展对策的视角对高职院校"订单教育"进行些许探究。  相似文献   

16.
在剖析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2.5+0.5"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学校和企业、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的"‘四阶段、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从选择合作企业、构建课程体系、打造教师团队和调整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四方面提出了该模式的构建思路,分析了该模式实施面临的三方面瓶颈,提出了解决瓶颈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为经济产业和服务行业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文章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人手,对比企业用工需求和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对接,从而探讨“企业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具体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指出要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去。现本文就立德树人视域下进行高职教学对职业素养的引领研究,旨在加强对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通过"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项精准对接"争取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新的改革。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其前提是要对高职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学校是教育人才、培养人才、输出人才的地方,所以应本着实现人才就业为根本。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作为省级骨干高职院校,积极主动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提供优质人才,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道德为重点、技能为根本"的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学院得以健康、稳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给原本就显薄弱的人文教育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高职院校必须从转变教育理念、重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师资培养与教材建设等方面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