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强国的指标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现体育强国战略为目标,为进一步明确体育强国的评价标准和具体指标评价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以及层次分析和目的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强国的指标评价体系进行研究。认为:体育强国的评价框架应包含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四个结构体系,实现体育强国战略是我国体育发展的目标层,体育软实力和体育硬实力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准则层,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技、体育教育与体育文化是我国体育发展的要素层;基于上述分析构建了涵盖2个以及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51个三级指标的体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进行了权重赋值和部分指标内涵释义。  相似文献   

2.
“体育强国”战略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体育强国"是我国体育未来的发展目标。"体育强国"是一个综合概念,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特征。"体育强国"的内涵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促进人类和社会发展,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目标。"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横向指标体系和纵向指标体系。横向指标包含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三个一级指标。纵向指标包含体育资源、体育科技、体育传媒、体育产业、体育法规和体育管理等六个一级指标。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强国内涵及外延进行梳理;引入体育综合实力对体育强国研究意义及内在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对综合国力进行度量历程认识和分析体育综合实力要素构成,并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量化。研究认为:宏观层面"中国体育强国""动态发展符号体"综合实力指标体系涵涉大众体育实力、竞技体育实力、体育科教实力、体育产业实力四大体育硬实力和体育文化实力和组织执行实力两大软实力,可分为资源性实力与操作性实力两种类型。从微观层面对每一指标体系进行建构及解构,力求对我国"体育强国"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基于长江经济带 11 省市的数据,综合运用德尔菲法、煽值法、聚类分析方法构 建 5 个二级指标、13 个三级指标的新时代体育强省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体育强省建设水 平进行实证评价。 研究表明:体育强省建设的综合水平差距较大,由下游向中游、上游 梯度递减,长三角地区高水平省市集聚显著,空间上呈现非均衡性、多极性格局;提出了 不断完善体育强省评价指标体系,扩大评价指标的评估外延,将评价指标纳入政府职能 绩效,制定针对性的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迈向体育强国进程中两个重要问题的战略定位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进程中评价标准和体育价值的战略定位进行研究。认为:在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关于体育强国的评价标准是前提;在对体育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认识的过程中,存在着重体育社会价值轻体育自身价值的误区,体育价值应是体育社会价值与体育自身价值的辩证统一;重视体育的社会价值促使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忽视体育的自我价值导致群众体育发展滞后。为此,建立国际通用的体育强国评价标准,合理定位体育的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加大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力度,从根本上提高体育人口数量和质量,使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以此带动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科教等领域的全面发展,提高国家体育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主要运用社会学理论及社会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理论,采用特尔斐法,建立了包括3个维度、11个水平指标的广东省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内涵进行了阐释,最后,根据广东省的可实现程度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标准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结合竞技体育的本质属性和当前世界竞技体育格局发展动态,基于我国竞技体育现有竞技水平和发展现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指在竞争过程中,竞技体育竞争主体在自身要素的优化组合上、客体要素的支撑上及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上所体现出来的相对于对手实现最佳成绩和社会价值而形成的持续竞争优势.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2)层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一、二、三级指标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其内在结构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3)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一级指标的权重排序为:动力层竞争力(0.63)、支撑层竞争力(0.26)、环境层竞争力(0.11),动力层竞争力是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和梳理中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广东省广场体育文化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通过三轮专家问卷调查,吸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指标体系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因子分析法进一步对其检验,最终确立广东省广场体育文化指标体系,包括广场体育物质文化、广场体育制度文化、广场体育精神文化和广场体育行为文化,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该指标已在广东省个案广场调查中应用,结果显示,这套指标设置合理,便于操作,适合我省广场体育文化建设调查和分析,对推动广场体育文化建设和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在建设"体育强国"大背景下,高校体育出现了"学生体质下降、学生运动兴趣与习惯脆弱、高校与职业体育严重脱节、学生体育深度素养严重不足和高校体育与大众体育错位"等问题。通过论高校体育与"体育强国"的关系,以及高校体育内部诸要素关系,得出高校体育今后发展应加强"确立课程的教育属性和功能,明确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试验体育社团性质的准实体化与运作的准市场化,深度挖掘高校体育文化"等工作,这些正是体育强国前进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新时期全运会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探讨,其主要观点为:第一,体育强国理念下的全运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是我国竞技体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保证;第二,全运会的项目设置、组织管理、场馆布局等方面应体现"全国"和"全民"参与的特征;第三,全运战略与奥运战略应良性互动,共同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竞技保证;第四,全运会应为全民健身和提高人民体育锻炼意识服务,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体育人口保障;第五,全运会应加强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重点分析了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化与体育市场化、体育职业化与体育商业化之间的区别和相互关系,指出:体育产业=体育企业 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化≠体育市场化,体育职业化≠体育商业化,对于确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和制定体育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二战以来,以希腊、法国为代表的奥林匹克运动,以美国为代表的职业体育和以英国为代表的休闲体育对我国民众传统体育构成极大的挑战,虽然我国为保护、传承、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所采取了多项措施,但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依然严峻.为此,需要对民众传统体育普及、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奥运会、处理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关系等问题进行辨证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体育社团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能够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快学校体育的发展.加强开展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对营造校园良好的体育氛围,促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已成为一项国策,研究如何提高和建设可持续发展性的体育产业经济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哲学辩证理论分析体育产业经济对体育强国构建的重要性,统计分析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结合十九大新时代背景下给出未来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策略以期寻求为构建体育强国给出一些指导意见。认为:体育经济是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导向市场化、跨产业融合增加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度对构建体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区体育在新的体育体制下采用了民办官助,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体育自治的新思路,把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或体育团体作为承担社区体育的主流,是以后改革的方向;充分沟通社会渠道,发挥专项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协调中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有关体育法令和法规,在体育实体运作过程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只有两者兼顾社区体育运行机制才能适应体育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从终身体育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对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功能、目的和任务进行分析.阐明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是推动终身体育目标的必然要求.认为:1)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目标整合;2)改革学校体育教学,推动体育社会化进程;3)发展社区体育,促进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再议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逻辑学,经济学等几个方面对体育产业,体育事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明确了两者的定义,提出了对两者关系的理解,即: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两者应当是反对的关系,两者的外延完全不同,同时两概念外延之和小于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是同类体育产品生产企业的总和。而这种同类的体育产品只能表现为体育劳务。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竞技体育与休闲娱乐体育也迎来了良好的、协调的发展机遇。我国竞技体育是在政府主办和主导下从国家公益走向市场化发展的道路,而休闲娱乐体育则从民间大众开始传播,而最终走向与竞技体育同步发展的轨道。虽然竞技体育与休闲娱乐体育的萌生与发展的道路不同,但它们都必将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商业形式和公益形式协调联动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发展背景,从学科发展角度,以探索"休闲"和"体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体育休闲与休闲体育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提出了体育休闲与休闲体育是一对相互反映、相互表现的概念,同时又是一对有着不同研究领域的概念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使用逻辑归纳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体育发展方式由国家体育转向公共体育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回顾国家与公共关系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公共体育转向的基本内涵,构建了公共体育发展方式下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模型,论证了公共体育的价值基础;在分析国际公共社会发展趋势和中国组织理性成熟、公民理性不足的前提下,构建了基于较为成熟的组织理性暂时替代尚未成熟的公民理性的中国公共体育发展方式模型,明确提出了公共体育的价值基础、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等基本要求,旨在为中国实现体育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