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性城市景观将城市理解为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把动态发展的城市及其与周边环境的联系都作为遗产保护的范畴,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烟台是明清时期的海防军事重镇,又是清末开埠的通商口岸,形成了军镇防卫和商埠港口格局互相镶嵌、中国传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风貌互相交织的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烟台的历史性城市景观,应在深入分析其演变过程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动态保护城市发展各时期留存的景观,整体保护城市空间格局和总体风貌,关联保护自然环境和更大范围的文化遗产,以实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将人文城市建设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作为曾经的"首善之区",古都文化发展、古都文化形象塑造是人文城市建设必须面对的重大命题。为了塑造"文化传承,彰显特色"的古都文化形象,显示文化遗产"活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特殊魅力,避免使古都保护在拆旧建新、拆真建假中陷入千城一面的尴尬境地,必须对古都文化形象的内涵与特征进行澄清、梳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古都文化形象的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名片,而古都代表着一座城市辉煌灿烂的历史,浸透着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的中华传统文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等新媒体为古都城市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呈现形式。以古都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点的微信公众号为例,选取代表古都洛阳城市历史文化形象的20个历史资源点的公众账号,从组织机构定位、信息发布、内容构成三方面分析,发现了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点微信公众号在意识形态、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力图提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城市色彩景观是城市整体风貌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于保护城市建成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化基因以及协调城市传统风貌区与周边建成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助视知觉理论,结合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管控要求,划定风貌区周边片区色彩景观研究范围。从色彩景观评价和认知维度,采用MATLAB平台自拟程序量化方式和公众参与社会调查方法,分析研究片区范围内,城市色彩景观结构及建筑色彩。研究发现片区色彩整体统一,但局部色彩不协调、单栋建筑色彩突出,进而提出风貌区周边色彩景观整体控制、点状更新及分类实施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众多的古都中,建都时间长短不一,建都因素虽有相同亦有很多差异,历史影响也有强弱之别,对古都的划分与定位是需学者研究的课题。若根据上述三个因素对中国古都进行定位,可以得到金字塔式的古都地位格局:西安、北京为第一层级,洛阳、开封、南京居第二层级,以安阳、杭州为首的都城为第三层级。  相似文献   

6.
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饱含丰富的乡土景观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特色小镇乡土景观的保护有助于与之关联的自然生态保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维价值的实现。在对乡土景观价值构成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文化旅游型特色小镇--沙溪古镇为研究对象,着重对沙溪古镇乡土景观价值及其对古镇旅游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展开分析,并对其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认为古镇乡土景观包含了自然生态、民居聚落等物质实体以及日常生活图景、民俗活动氛围等人文环境,并具有传统人居智慧体现、文化传承、社群关系塑造、生态保护以及产业发展等多元价值,同时认为对乡土景观的保护应从整体观的视角出发,实现其多元价值的呈现。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洛阳丝路旅游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眼下丝绸之路的价值弘扬和文化传承,要借助现代营销理念和手段,实现文化开发和旅游有机融合,但立足于原真性的文化遗产保护,造成普通民众只能从表面感受体会历史,不能实现品味解读文化内涵的真正目的。洛阳凭借丝路文化资源优势,建立游客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载体日趋必要。"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引领洛阳融入到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互联网+"所带来的契机,极有利于实现洛阳丝路文化旅游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郑州商城遗址是郑州被列为我国八大古都的重要见证,是我们研究殷商文化和我国早期都城发展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商城遗址从发现到逐渐被世人认知,经历了艰难探索。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商城遗址的保护管理部门对部分地段城垣遗址进行了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和商文化主题展示等多项保护开发工作,但城市大遗址保护与建设在某些层面存在冲突,故而平衡两者,创建和谐发展格局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9.
面对不断增长的开发压力,越来越多的历史城镇空间景观遭到新建项目的威胁与破坏,历史性城镇景观(HUL)方法尝试以景观视角解读当前发展对于历史城镇的影响。借由当前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发展问题,阐述HUL方法形成过程与内涵,明确其特点与进步所在,并在研究黎巴嫩提尔古城保护案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HUL方法所提出的工作手段,即知识和规划手段、公众参与手段、监管制度与财务手段,进而针对我国历史城镇的问题与诉求,从重视历史城镇整体性保护、强调历史层积、协调发展历史城镇和文化旅游、加强公众参与等四个方面探讨基于历史性城镇景观视角的规划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历史城镇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街区是"看得见的历史",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存,以其整体的景观意象展示着城市的个性风貌,反映着城市的发展脉络,是城市文化特色最集中的体现。有条件的城市都应积极保护和科学开发历史街区,并以此为依托构建城市文化轴心,开发一系列精品力作,彰显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品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理论的解读,认为"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理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出路所在,应将其作为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广泛地在实践中予以综合利用并不断丰富发展。剖析了"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理论的八大核心理念,即:城市发展论、历史资源论、科学保护论、渐进更新论、整体设计论、文化传承论、发展协调论和社会支撑论,并结合南京城市规划实践的思考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吴良镛先生提出的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理论的解读,认为"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理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出路所在,应将其作为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广泛在实践中予以综合利用并不断丰富发展。剖析了"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理论的八大核心理念,即:城市发展论、历史资源论、科学保护论、渐进更新论、整体设计论、文化传承论、发展协调论和社会支撑论,并结合南京城市规划实践的思考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13.
自1898年以来,随着铁路运输、工商贸易的发展,胶济铁路沿线站点逐渐成为人口物流集散地,并因各自区位、资源的优势,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特征的城镇。近年来,由于铁路站点的重置和矿产资源的殆尽,众多"因矿而兴"的城镇正处于职能转变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键时期。论文以胶济铁路的修筑和煤矿开采运输为线索,对矿业资源型城镇进行历史研究,并从城镇空间形态、城镇景观与建筑的角度考察此类型城镇发展演变的规律,为后续历史价值的评估与保护发展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造成了新老城区在环境、产业、文化空间上的分割。通过阐述"织补"在城市规划思想中的应用,结合承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实践,从格局、环境和肌理三个方面,具体地提出了基于"织补"策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传统建筑元素是构成地域性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博物馆是传承和保护地域性文化资源的核心机构。在博物馆建筑的整体设计和展陈布局中对传统建筑元素进行分解重组、提取其文化符号进行抽象化呈现,既是博物馆传承和保护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基本手法,也是营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之建筑空间的题中之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地处福建泉州,其整体设计理念体现了闽南传统建筑的“尚红”精神,空间布局中吸收了诸多传统建筑元素,使古老的闽南建筑特色在现代性博物馆建筑空间中实现了再生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尝试从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子系统的文化规划视角,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分别是有机更新基础上的整体保护原则与强化传统建筑文化认同基础上的适宜性开发原则。前者作为核心原则,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规划作用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路径,旨在推动综合性、整体性地发挥建筑文化资源的作用。后者作为扩展性原则,旨在促进城市开发机构与建筑遗产保护部门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遗产资源,使其与城市的文化教育、文化旅游、娱乐休闲等功能有机结合,提升传统城市空间的活力与公众的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笔者实地走访调查江苏南通历史文化街区,以拍摄、绘图、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分析南通传统民居的建筑样式。该文以流传至今的明清时期南通老城区偏西部和平桥附近小巷内的典型大宅为范例,细致阐述南通传统的民居格局,并就屋脊、瓦当等装饰细节追寻当地民众的传统等级观念,以及风水思想。通过研究区域建筑风格,探讨其反映的城市文化形象,并指明保护历史建筑、文化街区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作为洛阳文化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资源,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洛阳文化资源形态进行分类,说明洛阳市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现状,并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运作创新设计、重点文化资源开发策划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洛阳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共中央"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城乡建设应当切实推进先进文化,积极传承和谐文化,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新城市。在阐述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价值、文化精神,及其保护与合理利用理论的基础上,指出江南水乡古镇保护是惠及全民的文化事业,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与继承,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城市、新建筑提供了无限灵感。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道路的功能更加丰富,除了基本交通功能外,更要与文化、旅游、景观、保护等功能有机结合,风景道的多重功能正满足社会发展对道路建设的新要求,传统道路如何向风景道转化成了一个难题。基于景观绿地的角度,分析道路绿地的景观特性以及当下道路绿地规划的问题,种植模式中引入"延续"的理念,从研究范围、空间结构、文化表征和构景单元四个角度探讨了风景道绿地营造的规划策略,形成了一种从"连续"转向"延续"的地域景观长廊。最后,以江苏金坛长荡湖西路的植物设计来说明"延续"理念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