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碧华以其怪诞诡谲的小说风格和凄美独特的语言模式成为我国香港文坛中不可忽视的一章。《青蛇》作为其代表作,是以民间传说《白蛇传》为蓝本而进行的饶有新意的重写,李碧华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女性叙事视角,特殊性别叙事有助于构建她亦真亦假的爱情幻世。本文通过对《青蛇》文本的性别叙事分析,发现其在叙事过程中展现在人物形象和主题上的性别意识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分析《史记》人物传记中的叙事艺术。《史记》中各叙事单元严整的逻辑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内容安排使其结构既完整有序又参差变化。通过灵活运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表达了司马迁的思想倾向和情感,体现出司马迁对历史的客观态度及丰富情感的统一。同时,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增强了《史记》的叙事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杨婷婷 《文化学刊》2024,(3):158-161
叙事时间策略通常与叙事方式密切相关,作者可利用顺叙、倒叙、预叙等叙事方式改变事件和人物在故事中的出场时机,进而产生更加丰富的时空层次感,为塑造和强化文本意蕴创造有利的条件。本文简述了叙事与实践的关系,并以《呼啸山庄》为例就其所采取的顺叙、倒叙的变换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描述了叙事时间策略对《呼啸山庄》中文本意蕴的塑造作用,包括叙事时间策略与文本意蕴的内在联系、《呼啸山庄》中时序变换塑造的悲剧意蕴两点内容,希望能够提供给文本研究人员一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加布里埃尔·佐伦的空间理论基础,从地志的空间的层次来比较分析《宠儿》和《喜福会》两部作品中具体空间叙事特征表现形式的差异,揭示作品叙事结构所呈现的空间化特点,并以此来品鉴两位女性作家高超的空间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文学史中,苏童是个具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他的《我的帝王生涯》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展现了浓厚的新历史主义色彩,揭示了历史的残酷性,人性的丑恶和存在的荒谬。小说中的虚构历史叙事、内聚焦叙事和换位的叙事方式,充分反映了小说的深层寓意和苏童高超的创作水平。本文将通过对苏童《我的帝王生涯》的分析,研究其主要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日韩电影中有关“小人物”的故事叙事各具特色,这源自其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拟从中日韩电影中致力突围传统文化的《我不是潘金莲》《入殓师》和《谎言》这三部影片中“小人物”入手,进而对中日韩电影中“小人物”故事的叙事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析中日韩电影各自的主题意蕴及其艺术手法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央视大戏“迁徙三部曲”——《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以其独特的叙事和精良的制作,成为中国电视剧最具影响力的作品系列之一。《走西口》和《下南洋》两部作品均出自以宏大叙事见长的女编剧廉越笔理下。  相似文献   

8.
吉本芭娜娜的代表作《厨房》从独特的叙事空间角度来体现作品的主体意义,认为有相似经历或感悟的人以及非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也可以相互关爱、扶持,共同生活在一起,在精神上产生共鸣。本文主要针对吉本芭娜娜的《厨房》进行空间叙事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9.
福柯的话语权从话语角度对历史进行独特阐释,并对新历史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使得在宏大历史叙事中被边缘化的社会底层的人的历史以微观叙事的方式展示出来。托妮·莫里森在其《最蓝的眼睛》等作品中,以微观叙事代替宏大叙事,为黑人尤其是妇女和儿童争取话语权,书写属于他们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在小说《扶桑》中,严歌苓对东西方文化交融之下的几种不同身份构建了不同的叙事模式。本文在跨文化视角下解读严歌苓《扶桑》的身份叙事,把握严歌苓对移民文化身份问题的认同,以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堪称明清小说中的"结拜双典"。本文以作为历代风俗与社会现象的兄弟结拜为切入口,首先推源溯流,呈现出通俗小说史上历史演义(《三国演义》)、英雄传奇(《水浒传》)与世情小说(《金瓶梅》《歧路灯》)代兴背景之下,结拜叙事的互文状况与演变特点——着重体现在结拜者反目绝交的情节上;其次从情节叙事角度,挖掘出世情题材小说兄弟结拜描写的意义;最后通过梳理明清以来官方与民间对于结拜的舆论态度和观点主张,探讨了相关小说叙事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迈克尔·怀特是澳大利亚著名心理和家庭治疗师,同时也是叙事治疗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利用自己的咨询经历完成了多部学术著作,其中在我国大陆最具影响力的便是《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和《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这两部著述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一是扎根实务,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保持专业敏感与反思;二是善于利用理论精华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三是顺应时代变迁,注重工作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经近十年的沉寂,格非以"江南三部曲"复出文坛并成功转型,叙事上与以往追新逐异的先锋叙事有明显转变。格非运用叙事圈套创造时间之谜,而"时间"是中国叙事学的重要部分,从时间角度分析"江南三部曲"之《人面桃花》的传统叙事特征,将能破解格非小说转型后的时间之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申丹教授提出的叙事视角理论,以选择性全知视角为切入点,分析《慈悲》中丽贝卡为颠覆男权制和建构女性话语权所做的挣扎和努力,进而解读叙事视角对建构女性话语权的作用,彰显莫里森普适的女性主义观。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纪实节目在国际同行业的竞争中仍处于劣势,海外受众对于中国纪实节目的认同感、接受度仍然偏低。由五国导演拍摄的《高考2020》试图探索中国题材纪录片走出国门之路。《高考2020》导演版(即五国导演分别执导制作版本)和国际版节目分别采取集锦式和板块式叙事结构,适应不同受众群体需求。在叙事内容上,节目选取世界观众易产生共情的题材,聚焦平民化视角下的个体故事,并增加富有历史底蕴的解说。在叙事表达上,该片善用"他者"视角与符号学理论,发挥解说叙事功能,符合海外受众观影期待。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十诫之杀人短片》中的叙事及人物,梳理和提取《十诫之杀人短片》中所关注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对杀人合理化的道德拷问和伦理困惑,从而引发对法律的合理性及其中伦理道德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从打工文学到科幻小说,从现实主义写作到"未来现实主义"写作,王十月的创作发生了转变。本文拟从两方面对王十月的新篇科幻小说《子世界》进行叙事分析,即叙事内容风格化,仍彰显"爱"的主题;叙事视角的多元转换,使小说具有"科幻"色彩。通过对《子世界》的文本叙事分析,进而探求王十月创作转型背后的困境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珍妮特·温特森的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她的小说《时间之间》改编自莎士比亚的重要剧作《冬天的故事》。温特森用超越时空的多重叙事技巧和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对原剧进行了后现代重构,她有意识挖掘了莎翁原著中人物的内心,运用现代元素补充原剧的空缺情节,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引发更多人性的思考。本文将剖析《时间之间》时间、空间的多重叙事,运用拉康理论对典型人物列奥的嫉妒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汉书·艺文志》最早赋予"小说""类"的意义,并将其溯源至稗官。秦汉简牍表明稗官系具有附属性质的低级官吏,但"小说"源出稗官之说难以坐实。《汉志》所著录的"小说"大多与黄老、方术有关,战国以降兴起的黄老、方术有一部分滑向"小传统",并被归入"小说家"。《汉志》中的"小说"更多的是价值定位,其内容定位与文体定位相对模糊,且没有确据表明记事是小说家的特征所在。目录学意义的"小说"所确立的价值取向与内容取向,又为作为文体的"小说"奠定了重要基础。由于"小说"标准的不确定,《丹》《泰原有死者》《妄稽》《赤鹄之集汤之屋》等简帛文本是否是"最早的小说"引发学者争议。《丹》《泰原》与后世的志怪小说相似,然而形式与功能仍有差距。《妄稽》虽是俗赋而非小说,但为认识小说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线索。《赤鹄》与"书"类文献关系密切,"书"的叙事与战国时期涌现的叙事文本一道,反映了中国叙事传统的萌兴。  相似文献   

20.
《离骚》抒情主人公神游叙事出现的崦嵫、咸池、扶桑、若木,都是楚族祖先圣地的标志,均位于西方,是抒情主人公神游过程中短暂驻留、逍遥休憩之地。天津、昆仑、西海,是第四次神游的历经空间,把祖先圣地作为神游的最终归宿,对那里流露出依恋不舍的情怀。《思美人》、《远游》对神游情结的设置,有些段落是对《离骚》神游场景的复制,寄托的也是恋祖情结。至于《悲回风》抒情主人公的神游,顺序与《离骚》明显有别,恋祖情结表现得更为充分。以往研究忽视先秦楚辞神游叙事的恋祖情结,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有的因为所持理念偏颇,有的则是由于研究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