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系统梳理了申奥成功以来日本国家层面颁行的主要体育政策,认为这些政策具有以下特征:以奥运会为中心进行积极干预以确保奥运会顺利出彩;通过中央体育行政一体化等进一步完善体育制度建设;以遗产理念统领奥运会筹办实现多元目标;突破“只管不办”治理边界以构建日本式举国体制,但社会体育发展僵局待破,前景或将迷茫。建议:结合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实际,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契机,补上冰雪强国建设的制度短板;以冬奥会为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国创新,创造更多的奥运遗产;激活企业体育发展活力,助推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和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加强组织协同,构建更加高效的奥运备战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是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许下的新愿景,这一愿景具体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的7项遗产、35项内容之中得以体现,它们既是对未来遗产的多元创造,也是对既有遗产的夏冬延续。根据历届OGI报告、奥组委官方政策文本与"一续二全三跨"原则,确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的评估要求,并以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法、KPIs、风险评估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为指引,打造一个凝聚新理念、汇聚新模式、融合新方法的奥运遗产价值评估的"北京方案"。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首届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盛会,北京冬奥会提出的“创造丰厚冬奥遗产”理念,在扩展学界对遗产认识新视野的同时,亦为北京冬奥会遗产战略计划的实施提出了新课题,同时也为既往学界提出的遗产层摞与创造理念提供了实践范例。一批有影响、可持续的冬奥遗产价值正在逐步显现,无论是直接遗产还是间接遗产,无论是有形遗产还是无形遗产,均已经或正在对国家、区域和主办城市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研究认为,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提出的创造遗产理念,是以与奥运相关的既往遗产层摞为起点的。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遗产及其相关遗产的层摞,为北京冬奥会筹办提供了遗产传承的基础;而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对遗产的创造,在为其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奥运盛会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将继续融入到国家、区域和城市发展之中,成为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重要、长久的推动力,成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体育与科学》2018,(2):56-62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过程中,中国承诺将奥运遗产放在同冬奥会举办同样重要的位置。奥运遗产不仅包括有形遗产,也包括无形遗产。北京作为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同时又将迎来冬季奥运会的城市,需要重新审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留下的奥运遗产,并具有前瞻性地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奥运遗产,使之产生更为持久的文化影响力。本文将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为例,从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纪录理念的创新、组织运营模式的探索、国际传播渠道的开拓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对中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整理和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将会使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工作更具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是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许下的新愿景,这一愿景具体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的7项遗产、35项内容之中得以体现,它们既是对未来遗产的多元创造,也是对既有遗产的夏冬延续。根据历届OGI报告、奥组委官方政策文本与"一续二全三跨"原则,确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的评估要求,并以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法、KPIs、风险评估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为指引,打造一个凝聚新理念、汇聚新模式、融合新方法的奥运遗产价值评估的"北京方案"。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以奥运遗产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以北京冬奥会遗产为研究对象,整合国际奥委会与北京冬奥组委遗产系列官方文件,从愿景理念、组织保障和活动内容3个视角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北京冬奥会遗产工作在践行国际奥委会改革新要求的基础上承担起了我国重要历史阶段的使命担当,以共享未来为愿景,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和廉洁办奥理念,整合政府相关部门、北京冬奥组委、遗产协调工作委员会、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不同层面共建组织保障,不仅充分完成了国际奥委会遗产内容的“规定动作”,同时深挖本土遗产,全力推进北京冬奥会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7个方面遗产内容的落实与开展,呈现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北京方案”,为国际奥运遗产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7.
郑德辅 《上海集邮》2005,(12):25-27
罗马尼亚从未主办过奥运会,但其本着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自1956年起连续为每届夏奥会,自1963年起又几乎为每届冬奥会发行邮票(表1)。  相似文献   

8.
《体育博览》2020,(2):6-6
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各地掀起了发展冰雪运动的热潮,我国冰雪运动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说起冰雪运动的魅力所在,其中之一便是与大自然的融合。雪上项目离不开山地和白雪,本身就是一景。再加上滑行其间的运动健儿,天、地、人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极美的画面。人类挑战自然、追求极限的风采,在这里得到了最大化的展示。北京冬奥会被寄望于树立办奥模式新标杆。曾举办过2008年奥运会的北京赛区将最大限度地利用奥运遗产,冬奥会的13个场馆中有11个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为了达到承办冰上赛事的标准,国家游泳中心、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场馆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攻克了制作冰面、场地转换、体育照明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
北京2008年“科技奥运”目标的确立,对我国刚刚兴起的体育信息化建设无疑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同时,也对我国体育信息环境建设提出严峻的挑战。如何解决体育信息人才缺乏、体育信息资源贫瘠、体育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体育信息政策、法规滞后等现象,将是我国近阶段体育信息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2022年北京第24届冬季奥运会计划于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冬残奥会计划于3月4日开幕,3月13日闭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为弘扬奥运精神,传播奥运理念,支持北京携手张家口市办好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发行相关题材邮资票品11套29枚,包含会徽、吉祥物、雪上运动、冰上运动、竞赛场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Marcus P. Chu 《国际体育史杂志》2018,35(12-13):1306-1324
Abstract

Through reviewing the 1993 Shanghai East Asian Games, the 2001 Beijing Summer Universiade and the 2014 Nanjing Summer Youth Olympic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n-depth account of how the organization and celebration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sporting events were decisively leveraged to improve Beijing’s chance of success in the three Olympic bids, respectively for the 2000 Summer Games, the 2008 Summer Games, and the 2022 Winter Games. The findings show China’s nationwide determination to entitle the capital city to hold the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s as well as the synergy of its central and local authorities in handling international sporting affairs. They also reveal the keys that enable China to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eliable spots on the planet for staging sporting mega-events and to gain long-lasing prestige in the global sports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2.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运动见证了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领域的历史性变革,全球首座“双奥之城”推动了新兴媒体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深度融合,折射出我国国家传播能力提升与传播格局演变的壮阔历程。将我国筹办、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旅”作为一个兼具中国语境和全球视野的历史文本进行审视,揭示全球大变局时代技术与文化在中国的互动与演进,分析奥运传播与我国传媒业创新实践的融合互动,呈现体育传播格局演变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3.
杨红 《体育科研》2016,(6):24-29
北京奥运会是一种历史记忆,还是一种具有永恒现代性指意的仪式,其呈现出来的宏大的叙事性压倒了中国人对奥运会赛事内涵的记忆,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文化纪念碑。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的国家秩序变更后催生出来的仪式化产物,它还是一种对中国固有仪式的升华形态。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取得了51枚金牌是由于举国体制的制度支撑,北京奥运会就此得以升华为一种中国内产式国家仪式。奥运会还是一种身体展示度极强的仪式活动,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北京奥运会也成为中国人寻找与西方社会和解的突围点。北京奥运会缔造出来的强大的超仪式的视听镜像提升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力,在更高的意义上重塑了国民形象。  相似文献   

14.
For most countries with developed economies, 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a sedentary lifestyle has led to a decline in adolescents' physical fitness and increased risk of chronic disease and obesity. A common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has been to encourage greater youth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nd physical activities.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this approach has been successful. Since the 1984 Los Angeles Olympic Games, the development of elite sports in China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reaching its climax during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where China won the most gold medals. According to a study undertaken by Dong Xinguang, who designed the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China's success in elite sports has, to some degree, been built at the expense of the country's national fitnes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port-for-all policy change, especially the changes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PRC) national fitness policy after an official speech delivered after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PRC, Hu Jintao, who, for the first time, mentioned the idea of ‘changing from a major sports country to a world sports power.’ In an attempt to help assess the extent of change in China's national fitness policy, this study adopts the five policy change indicators (comprising organization, statutes, budget, personnel, and the media) developed by Hogwood and Peters and Juang. Furthermore, elite theory is adopted as our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explain how the political elites have tackled the difficulties in promoting sports in China. Finally, our findings are presented in three parts: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e policy change, policy change reflected in the five dimensions, and the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15.
成功举办2022北京冬奥会,展现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是国家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国家利益是国家形象的本质归宿,主场外交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因此,运用国际关系学和外交学中与国家形象相关的理论来考察和谈论冬奥会与国家形象塑造的问题是科学严谨的。结论:在有利国际环境中,冬奥会的建设如违背既有国际规则,则国家形象将会受损;在不利国际环境中,仍遵守既有国际规则,则国家形象将得以改善。作为东道国,北京冬奥会应在“主场外交”原则的指导下,通过赛事形象、文化展示、体育实力展示、议程设置和政策解读以及涉赛人员形象等5个方面塑造与提升国家形象。为了切实提升冬奥会国家形象建设的实效性,应在制定战略部署、提升“主场外交”意识、树立中国自信、合理定位媒体角色功能、掌握文化展示技巧以及聚合多部门功能等6个方面加以重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是国际性的媒介议题,同时也是中国构建传播主体意识、促进国际话语新秩序建立的标志性新闻议题。采用现实建构主义的理论视角和框架分析中的“诠释包裹”研究路径,对比分析《中国日报》对于相隔14年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报道框架。发现两届奥运会在报道框架上相同,但在框架的建构上却存在巨大差异。基于现实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其原因,发现影响两届奥运会报道框架建构的主要因素为:(1)从全球化融入过程中凸显国际视野到后疫情时代强调本国视角;(2)从媒介霸权主义下的回应澄清到自信意识形态下的主动建构;(3)从首次办奥背景下关注竞技夺金到国家实力持续增强下重视运动参与。并得出结论,对比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报道上,中国媒体在奥运传播的主体构建过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奥运国际传播始终根植于现实情境下国家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短道速滑个人项目两届冬奥会及冬奥会与世锦赛体力分配策略规律差异。方法:收集整理索契、平昌冬奥会,以及2014—2017年世锦赛短道速滑个人项目相关数据,分析单圈用时、肯德尔相关系数。结果:(1)冬奥会各单项单圈用时不同程度地少于世锦赛,平昌不同程度地少于索契;(2)除2016世锦赛500 m,其他赛事均全程具有显著相关(P<0.05);(3)除索契冬奥会女子1 000 m,其他赛事均较早出现显著相关(P<0.05),平昌冬奥会男子与女子均在第7、8圈为高相关(r≥0.70);(4)平昌冬奥会1 500 m男子第12、13圈,女子第13圈为高相关(r≥0.70),两者均从第9圈开始出现显著相关(P<0.05)。结论:500 m出发位置尤为重要,高速滑行中稳固站位能力需求突出,冬奥会中对全程维持速度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冬奥会1 000 m与1 500 m比赛争夺有利位置战术的实施位置较以往更为靠后。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英国的奥运"金牌战略"进行剖析,为迎接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到来,同时也为实现竞技体育本身的政治、经济价值,英国政府通过加强体育管理,采取政策措施,加大投资等方式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斐然成绩,并对赛后遗产进行妥善规划。作为2008北京奥运的主办国,中国在今后发展竞技体育的过程中当汲取其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举国体制,政府与社会共建,协调发展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19.
以美国为首的少部分国家和个别国际组织打着“人权民主”的旗号,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进行了抵制。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行为进行批驳。认为在体育与政治关系的纠葛中,抵制奥运会有其历史图景与复杂面向。抵制北京冬奥会是对奥运会组织规则无知的表现,折射了美国等少数国家与人权组织试图将体育政治化的无能与无奈,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伤害了奥运会各方利益,加剧了国际分裂格局,无法达到抵制效果。中国应该全力办好北京冬奥会,彰显人权民主进步局面,赢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最终化解遭受无端抵制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