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10年、2011年全英公开赛进入前八的20场比赛录像作为观察样本,通过数据统计,探讨了优秀羽毛球男单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情况。研究证明:优秀男单比赛拍数区间主要集中在“1—14”拍,比赛中多以网前技术(例如:“搓”“放”等)创造中后场进攻机会,而主要的得分手段集中在中后场杀球和前场封网。  相似文献   

2.
糖酵解供能系统对羽毛球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青年队、各省市羽毛球专业队队员为研究对象,测定羽毛球比赛过程中血乳酸和心率的动态变化和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能力,结果发现:①羽毛球单打比赛过程中存在高血乳酸现象;②男女单打选手赛中和赛后的血乳酸值均显著高于双打选手;③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能力与比赛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提示:糖酵解供能系统对羽毛球运动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如练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对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单运动员30局比赛录像观察统计,发现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单运动员致胜的关键是靠对方失误送分;要想在世界高水平男单比赛中获胜要抓住主要矛盾——减少自身失误;优秀男单运动员的得分率超过15%,胜率会急剧上升,失分率超过21%上升到25%时,负率会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23年印尼羽毛球大师赛决赛、半决赛、1/4决赛为背景,通过对比不同比赛节奏下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术统计指标差异,来探究影响比赛节奏和比赛胜负的因素。羽毛球运动动员技战术的选择与比赛节奏呈现着显著的关联性,运动员对于羽毛球比赛节奏的调控能力是展现其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式(回合拍数÷回合持续时间=回合系数)计算比赛节奏系数,并将比赛划分为三种节奏:快节奏(系数≥1)、一般节奏(0.9≤系数<1)、慢节奏(系数<0.9);以此标准来探究不同比赛节奏下男子单打运动员技战术选择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比赛节奏下挡球、高球、挑球、勾球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值<0.05。在快节奏的比赛中运动员选择推球、扑球、抽球、吊球及杀球等较多,在一般和较慢节奏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选择搓放、挑球、勾球、挡球、高远球等技术动作较多。  相似文献   

5.
杀球技术的被重视和广泛使用,是女子羽毛球单打技术趋向男性化的重要体现。对第12届尤伯杯单打比赛的统计分析表明:女子单打杀球功能趋向多样化;技术趋向细腻;使用率高。高水平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杀球技术的差异,表现在:战术意识高低和借助杀球创造获胜机会,摆脱被动过渡到进攻的能力方面。解决上述差异是提高女子单打水平的关键。探索杀球技术与前后拍技术有机组合的关系,及技术动作的整体性是应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羽毛球男双技战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秀羽毛球男双比赛各项技战术环节进行分析,探讨了羽毛球男双竞技特征.认为:直接得分是男双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杀球+封网”是男双的主要得分技术.因此限制对方进攻和为自身创造进攻的机会比进攻本身更重要;而限制和创造进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前半场;所以现代男双的争夺焦点已明显转向前半场,发接发阶段创造进攻的能力、发接发优势率已成为男双中影响胜负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统计分析法对2008年、2012年以及2016年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李宗伟的技战术进行观察分析,主要分析他在前、中、后场的技术运用特征.结果显示:李宗伟反手网前球使用上明显高于反手平高球,发球具有突变的特征;前场主要以搓放网前小球为主并配合一些勾对角和扑球来改变回球路线获得主动进攻得分机会;在中场技术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平抽平挡技术;后场主要通过杀球进攻的方式获得主动得分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羽毛球单打比赛的时间结构和能量供应特征并结合经验得到训练启示。研究显示:男单比赛的持续时间约为24.5~78.0 min、实际比赛时间约为7.2~17.7 min、回合时间约为5.6~12.1 s、每回合拍数约为6.5~12.0、回合间的间歇约为17.3~45.5s;女单比赛的持续时间约为28.3~61.3 min、实际比赛时间约为8.2~13.3 min、回合时间约为7.8~13.0 s、每回合的拍数约为6.6~10.5、回合间的间歇时长约为17.6~36.6 s。单打比赛中的平均心率(HRmean)能达到实际最大心率的80%以上,而最大心率(HRmax)更是能达到90%以上。峰值血乳酸浓度可达到3.2~10.1 mmol/L。摄氧量约为最大摄氧量(V O2max)的72%~76%。训练启示:单打比赛的时间结构和能量供应特征可以作为明确训练负荷的依据。在专项训练方面,建议男单延长有球训练时间,进行分段训练,提高运动员在相持阶段中的变速能力和以赛代练;女单可以在拉长训练时间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变速训练,增加击球准确性的训练,参考男单的多球训练和以赛代练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甘肃省10名优秀业余和2名专业注册的男子羽毛球运动员的后场正手杀球动作进行了研究。首先从杀球速度、杀球效果及杀球速度传递三个方面对业余与专业运动员的杀球动作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来衡量业余与专业运动员杀球动作的差异。结果显示:业余运动员杀球速度小,杀球效果差,杀球速度传递不佳。其次运用灰色关联度对影响杀球动作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影响杀球动作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杀球力量,拍头速度,拍面角度,右手速度和击球点高度这5项因素对杀球动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的技术手段,以2016里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选手林丹和李宗伟为研究对象,对比赛进行得分技术、主动失分技术、前场中场后场技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得分失分技术李宗伟较好,在不同技术使用次数上两人各有不同,本文指出双方技术特点及优势与不足,可为羽毛球运动员以后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临时拍档     
王敬泽 《新体育》2014,(9):24-25
新加坡第一届青奥会上,羽毛球项目只设有男单与女单两项比赛。当时,青奥会这个概念第一次成为现实,一切都还处在调试阶段,人们也把目光主要集中在对金牌的争夺上。时任中国代表团圃长的蔡振华甚至在半程总结时点名批评羽毛球,说运动员们心态急躁。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访谈等方法对林丹与谌龙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前场、中场、后场、主动得失分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谌龙的发球技术较为单一;两人在前场网前主要运用搓放球与挑球技术;中场技术主要运用平抽平挡技术;后场技术主要运用正手吊球和杀球技术;双方主动得分方式是杀球技术;三局比赛中,林丹主动失分呈"V"型,谌龙主动失分呈逐渐上升趋势;整体上看,林丹发挥更稳定,全场比赛主动失分低于谌龙。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三维立体摄影解析法,获取羽毛球突击杀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参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为羽毛球教学和训练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和指明羽毛球高突击杀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头顶突击杀球整个技术动作要求移动快、下肢蹬地迅速、引拍的幅度不要过大,主要靠转臂瞬间发力,重心在移动阶段较低,有利于增加身体的弹性势能,在迎球挥拍和球拍触球阶段重心变化小,从而维持了腾空后身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录像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3年国内外重大羽毛球比赛中优秀男单选手“前场、中场、后场使用技术得分”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场得分技术主要以扑球和挑球技术为主;中场得分技术主要以杀球、挡球和抽球技术为主;后场得分技术主要以杀球为主。为中国羽毛球队备战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提供科学的训练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中国羽毛球队加强前场得分技术中场得分技术和后场得分技术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正>扑球技术是在对方回击的网前球质量不高时,在网前进行扑击进攻的技术手段。在比赛中抓住时机果断扑球能达到一拍扑死的效果。所以,人们常把扑球叫做网前杀球,但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羽坛男单四大天王的逐渐隐去,新一代各国男单球员在比赛中的表现,明显可以发现我国羽球男单已经不再是不可撼动的地位了,一家独大已经成为历史,世界羽坛男子单打已是百家争鸣。本文基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技战术研究中心最新研发的羽毛球技战术分析系统,采用录像观察统计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2018年南京羽毛球世界锦标赛四强选手中2名中国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的击球得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出石宇奇、谌龙各自的打法特点及战术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羽毛球队混双组合王懿律黄东萍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组合在2020东京奥运会前三拍技战术运用特征,为该组合后续训练计划提供更多依据,为该领域后续研究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该组合在东京奥运会的共计6场比赛进行分析。结果:该组合发球区域以1区、5区为主,分别占比63%、15%,且发后场数量大幅度提高、发后场直接得分率高;接发球阶段处理以扑压、搓放以及抽杀球为主,分别占比46.10%、20.09%、15.98%;第三拍阶段处理以挡网、推挑球为主;前三拍阶段整体保持着强烈的下压意识。建议在前三拍保持下压姿态的同时,丰富前三拍出球技战术,为己方创造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20.
<正>杀球就是把对方回击的高球快速、全力下压的一种击球方式。杀球的速度快、力量大、弧线直、落地快,能给对方直接造成威胁。在比赛中,杀球可以直接得分,或者使对方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杀球技术(见图1)是羽毛球进攻中采用的主要技术之一。将高球、吊球和杀球有机结合起来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来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