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体育教学思想起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现状估价所产生的困惑谈起,明确提出“体质论”与“技能论”之争,是贯穿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整个体系的基本矛盾;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历程中两对类同事件的回顾,进一步确认基本矛盾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的逻辑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探讨了“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的科学性。认为:“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区分开来;从逻辑学角度分析了目前“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存在的缺陷,并对“学校体”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进行了再定义。  相似文献   

3.
教学指导思想是制定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和依据。本文结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现实状况,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提出以“一极三元”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并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作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快乐体育”对学生体质影响的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体质健康的下滑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引发了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我们对现在实施的“快乐体育”进行反思很有必要。我们应该明确:“快乐体育”应当是“针对身体的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应该以完善人的身体为主要目标,提高人的体质,学校体育要真正承载起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提高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的,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中心环节,在实现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发展的教育责任。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尚存在“重育骰轻育心”的教学倾向,谈谈如何加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李红 《体育世界》2008,(11):28-29
在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今天对高校体育管理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反映了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不足,给高校体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思考,当前高校体育管理应要树立“健康第一”和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执行并完善学校体育相关法规制度,重视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和管理,落实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学校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陈文辉 《精武》2012,(30):9-10
采用文献资料珐、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江苏省教育厅公布“2011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培训,进行分析研究,并与体育健康课程新的理念和实施要求进行对照思考分析,试图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角度提出一些提高我省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可行性的建议,从而为我们全面提高青少年体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尽早实现《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计划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体质教育思想是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对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学科发展及课程改革具有助推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逻辑思辨等研究方法,从历史、现实及未来3个角度切入审视体质教育思想,在梳理体质教育思想脉络的基础上,对相关质疑展开思辨与回应,并确认当代价值。研究认为:(1)体质教育思想发展经历了从“概念反思”到“话语重塑”再到“学科创建”的思维转变,该思想缘于体育家对体育教育本体价值的反思,其本质追求是分离体育与竞技概念及其探索体育之真义,此思想曾促成学界关于体育概念的大讨论,但也在传播过程中遭受了争议与质疑。(2)体质教育思想的现存问题集中体现为目标维度单一与教学实践局限,认为其根源在于未能深刻领会该思想的单本质论逻辑立场与改善学生体质的现实诉求。(3)新时代背景下体质教育思想的价值体现为:体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理念的健康追求互为呼应、与体育学科素养的健身意识互为契合、与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呈现出素质教育、以生为本、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多元并存的局面,这4种指导思想各有着力点:素质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改革背景、以生为本是价值导向、终身体育是最终目的、健康第一是工作方针,但对于解决学生体质下降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在理论分析和历史考证基础上,认为体质教育思想对改善学生体质是有的放矢的。然而,体质教育思想也需与时俱进、取长补短。最后,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思想出发构建一个整体化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运会辉煌落幕,其取得的成就之完美,给世界留下的印象之深刻,以至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要用“非常非常”来形容。但作为体育强国重要标志之一的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我国竞技体育的强盛存在着巨大的距离,尤其是奥运会取得的辉煌成绩和我们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之间的巨大反差。奥运之后,我们学校体育应该做点什么,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本文从宏观到微观,对“体教结合”、学校体育课余工作、体育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从医学角度看竞技体育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与竞技体育一样,医学的工作对象也是人,最终目标也是为提高人的体质服务,所以竞技体育与医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医学角度来“透视”竞技体育,为人们更全面地理解竞技体育的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规则又是竞赛的“法律”,因此搞好竞赛规则的教学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从而把我们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体育工作者也应以全新的态度和更高的标准来审视自身的职责。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新课程的探索、教学手段研究、教学方法尝试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同时我们却忽略了学校体育资料的积累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完善对“体质”的认识入手,着重指出了高校教学大纲中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教学,是造成学校体育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直接原因。结合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提出,《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与实施,指出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应重新思考定位。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7日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正式发布一周年的日子,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体质的高度重视,同时,教育部也相继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通知》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新学年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6.
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马宁 《体育学刊》2006,13(1):138-140
通过对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分析,揭示出学校体育工作中对课外体育锻炼的不重视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学校体育应以课外体育锻炼为中心,以体育课、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等形式为辅的观点。只有真正提高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才能落实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效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季克异同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首先回顾与总结了2006年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2007年的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作了介绍。采访中,他着重谈到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国家教育部新编的《体育与健康》新大纲从2001年9月起逐步在全国实施。新大纲不仅是名称改变,更重要的是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有了重大突破。它重新界定了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是“基础学科”,而不是以往的定位:“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各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活动,不仅是辅助上级部门采集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一项常规性工作,而且对于学校体育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文章采用文献法与访谈法,对初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方式展开了系统研究,由此提出学校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准确把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情况,随后各所初级中学可以借助测试数据来树立学校体育工作目标、为各年级甚至各班级制定体育教学计划、把脉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提供针对性建议、针对特殊群体开展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活动以及来配置体育教学器材设施等等,从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质量和效率,并最终提升学生综合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对学校的体育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必将促进学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饭炼。为健康工作和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从总体上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实施办法,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然而,细读后却发现有些规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