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析了游泳的摆臂式、抓台式、团身式、洞式、鞭式和蹲踞式六种出发台出发技术的技术要领及各自的优劣之处,指出不同项目、不同运动员应选用不同的出发姿势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2.
3种游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铭  林洪  李汀 《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27-32
重点描述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后摆蹲踞式游泳出发技术,并与现在常用的前倾蹲踞式和前抓台式游泳出发技术进行比较。运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使用超微摄像机对8名优秀女游泳运动员进行定点拍摄,通过对3种游泳出发技术的录像进行解析来比较研究它们的部分运动学特征,得出这3种游泳出发技术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较前倾蹲踞式和前抓台式出发技术稳定性高;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较前倾蹲踞式和前抓台式出发技术离台水平速度大,手的拉台效果明显,但滞台时间也较长;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台上预备姿势重心投影点距出发台前沿较前倾蹲踞式和前抓台式出发技术靠后,不利于快速起动。对3种游泳出发技术的综合评价表明,后摆蹲踞式游泳出发技术有利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3.
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出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研究、文献调查等方法对竞技游泳2种主要的出发技术进行研究。对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决赛运动员224人次的出发技术的分布比例进行了统计,对出发反应时(start reaction,SR)、出发15 m时间(start efficiency,SE)、800 m以下项目的成绩(Score,SC)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出发技术的研究文献数据。研究表明,蹲踞式出发技术(track start,TS)从10余年前不到40%的采用率增长到了2011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的98%。蹲踞式出发技术在SR和SE上均比抓台式(grab start,GS)有优势。研究认为,抓台式技术将成为历史,所有运动员应掌握带有助推器的新型出发台的蹲踞式出发技术。  相似文献   

4.
刘幼琼  迟爱光 《游泳》2003,(5):12-14
出发是游泳运动员的重要技术之一,出发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游泳成绩的好坏,特别对短距离比赛项目来说影响更大。研究表明,运动员通过训练改进出发技术,比赛成绩至少可以提高0.10秒,通过训练还可提高出发稳定性,减少出发犯规,因此,在游泳训练中必须重视出发技术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游泳队数名蛙泳运动员两种出发技术参数进行分析比较,讨论蹲踞式与抓台式出发技术的优劣,认为蹲踞式优于抓台式技术,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以期为游泳比赛采用蹲踞式出发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观察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中运动员采用蹲踞式和抓台式出发反应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蹲踞式出发技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起动速度更快和发力效果好,比抓台式出发技术的反应时短,具有显著性差异,成为主流出发技术;建议:在各层次运动队的训练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研究抓住世界游泳发展动态,选取16名一级大学生游泳运动员对新型游泳出发起跳器上蹲踞式出发技术开展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游泳出发起跳器的使用,能够提高后摆蹲踞式技术的离台速度;但腾空高度低,水下滑行效果不好,在出发起跳器上不适宜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  相似文献   

8.
两种蹲踞式游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8名男子大学生游泳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前倾蹲踞式与后摆蹲踞式游泳出发技术的规范训练.通过对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录相解析来比较研究其出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不仅在预备姿势、起跳、腾空等阶段有利因素较多,而且在入水及水下滑行阶段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两种游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游泳出发技术的部分运动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对抓台式和蹲距式出发技术进行了比较,得出运动员采用两种出发技术均能创造好成绩.但蹲距式易创造大的水平速度值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蹲踞式出发(Track start,TS)和抓台式出发(Grab start,GS)这两种技术占据了当前竞技游泳运动台上出发的绝对主导地位,也一直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尽管对此有相当多数量的研究报道,然而,并没有形成一些结论性的意见.基于"2008年全国游泳冠军赛暨奥运会选拔赛"和"2008年全国游泳锦标赛暨全运会选拔赛"的决赛结果,对两种出发技术进行探讨,分析这两种出发技术对出发反应时间和出发效率(到达15 m线时间)的影响.分析结果揭示,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反应时间在大部分项目上具有显著优势.总体来说,出发效率也表现出蹲踞式优于抓台式的趋势.我国游泳运动员中,采用蹲踞式出发技术的男运动员比例占多数,而女子运动员则绝大部分采用抓台式出发技术,建议游泳运动员应采用蹲踞式出发技术.  相似文献   

11.
游泳抓台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速摄影方法,对12名男性大学生游泳运动员的游泳抓台式出发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揭示了抓台式出发技术的预备姿势、离台技术、重心移动以及入水技术的运动特征,为今后游泳抓台式出发技术的训练提供了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第26届奥运会游泳项目决赛结果的统计,采用媒体评价法和积分评价法,综合评价了国家竞技游泳整体实力。结果表明:本届比赛奖牌、得分成分流态势,世界游泳运动实力总体分布相当广泛,但世界泳坛竞争格局并不平衡,呈现出鲜明的4类集团等级(金字塔)结构特征。此外,还对参赛国游泳整体实力进行了客观的定位,旨在为我国游泳管理部门制订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游泳动态阻力研究的现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几种游泳动态阻力的测试方法--MAD测试系统、速度扰动法、生物能量转换法、模型法和牵引法等。通过动态阻力的测试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回顾和评价,指出游泳时人体动态阻力的测试还存在由于研究者理解和认识的不同所带来测试手段、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现状。同时,由于游泳动态阻力的测试在方法学上尚有诸多难点,因此在这些研究中所作的假设和对数据处理的方法使所得结果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指出,进一步深入开展游泳动态阻力的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简便、实用的测试和研究方法,并用于指导游泳训练实践,是今后游泳科学研究与训练中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游泳运动方式对大鼠海马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持续和间歇游泳训练组(各25只)。建立大鼠运动模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PKC在对照组、持续游泳训练组和间歇游泳训练组的表达规律;结果:间歇、持续游泳训练组PKC在训练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组PKC在运动后即刻表达达到最高峰;间歇组PKC则在运动后60 min表达达到最高峰。持续组PKC在运动后即刻、30 min、60 min时段内表达均明显高于间歇组(P<0.01),而运动后240 min时表达则明显低于间歇组(P<0.01);结论:游泳运动作为一种应激可以促进海马PKC的表达;运动后大鼠海马PKC的表达随运动刺激的强度、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15.
游泳竞赛规则演变与游泳运动发展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游泳竞赛规则演变与游泳运动发展的互动关系。认为:游泳竞赛规则的演变促进了游泳技术的完善、公平竞赛环境的形成、游泳训练方法的革新;游泳竞赛规则与游泳运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出:游泳教练员、运动员应充分理解、利用规则,在比赛中掌握制胜规律,促进游泳运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现代五项游泳训练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君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4):454-455,457
通过对我国开展现代五项运动的实际状况调查,分析了在早期从事游泳训练的苗子中选拔优秀人才从事五项运动是可取的途径,指出游泳在现代五项比赛中是获取高分潜力最大的项目,认真分析研究现代五项的游泳训练,对提高游泳成绩和保证5个项目的协调发展都会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花样游泳项目选材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十多年来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文献的总结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花样游泳选材的成功和不足,以期为广大花样游泳运动教练员和选材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游泳教员培训工作的现状进行调研,指出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为山西省游泳教员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下三维物空间坐标的重构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水下运动学数据的精度对于游泳项目的技术动作分析十分重要,利用防水摄像装置对标定框架上的有效点在水下和空气中进行三维重构,旨在验证不同测试环境和不同大小的标定空间对水下三维重构精度的影响,为水下游泳的器材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方法:2台水下摄像机同步拍摄放置在泳池里的标定框架(2 m×2 m×1 m),标定框架采取2种不同大小的标定空间,分别对同样数目的控制点(12个)和有效点(4个)分别在水下和空气中进行三维重构,重构精度通过4个有效点的均方根(RMS)重构误差来表示,利用DLT算法和ARIEL软件进行标定重构和数字化。结果发现,在整体标定空间控制点的RMS重构误差在X、Y、Z轴上为:(ⅰ)5.60 mm、10.44 mm和3.74 mm(水下),(ⅱ)4.89 mm、4.89 mm和3.96 mm(空气);局部标定空间为(ⅰ)5.29 mm、9.18 mm和3.02 mm(水下)(ⅱ)1.44 mm、1.11 mm和3.25 mm(空气)。结论:由于光线折射不论标定空间的大小,水下三维重构所得到的RMS重构误差都高于空气中的测量,Y轴最为明显;随着标定空间的增大,两种测试环境下的RMS重构误差均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