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作了研究,研究结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改革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有偏差;忽视了一线体育教师在改革中的发言权;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制定不明确,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与新课程理念不匹配等问题。并对课程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彭嘉琦 《体育博览》2011,(7X):131-131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对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许多突出问题,如决策层缺乏改革创新意识,新课程教学理念缺乏现实性,"终身体育"理念并未实质性地落实到高校体育课程中等。  相似文献   

3.
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入手,构建了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设置、结构等新体系,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在西方学术界的一种主要理论思潮,以反对理性、提倡多元、强调对话、容忍不确定性为特征,这种思维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但也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设下了陷阱。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后现代理性思考,有助于我们认清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明智取舍。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阐述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意义,提出当前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陈清富 《体育世界》2011,(12):55-56
在高校体育改革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这一热门话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认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应以高校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原有传统课程体系的墓拙上,不断的更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高校体育课程管理思想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程的考核未能根据体育自身的特点在课程考核评价的管理上做出相有成效的改革,使得高校体育课程考核管理制约和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高校体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是高校体育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体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应由平时体育课学习态度、平时体育技能、技术、体育理论、心理素质提高的权重组成。构建高校体育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具体组成、实施细则、评定办法3个基本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师当前需要细化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可尝试借鉴的教育学理论入手,结合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在对高校公共体育教材设计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客观论述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高校公共体育教材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与体育教材内容选择的目标,并就高校公共体育教材内容组织的基本类型以及结构模式进行尝试性的探讨,最后提出高校公共体育教材内容组织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研究新课程目标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正负两面影响,研究认为:新课程目标体现了人体的"三维健康现",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促进了高校体育课程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也指出新课程目标与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不匹配;高校体育课程中"终身体育"教学目标并未实质性地得到落实;部分课程目标可操作性不强,很难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实施等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体育隐蔽课程的研究是当前体育课程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高校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普通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现状,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理性分析法,在回顾、反思新中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体系"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为逻辑起点,结合建国以来形成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法,探讨了国家政策指导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通过高校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并结合我校体育课改实际,提出了我校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构建,以期在国内同类大学体育课程实践改革中进行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耗散结构理论的内涵及形成条件进行探索,并主要从开放系统和非线性两个条件出发探讨了耗散结构理论对民办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内容、方法要与时俱进,体现开放性;课内、课外活动组织形式要开放;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要把握时代脉搏实现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要注重非线性等。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和课程资源等方面,对河北省高校贯彻实施新《纲要》的现状进行调查,探讨河北省普通高校实施新《纲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发掘其实施的宝贵经验,总结经验,提出其发展对策与建议,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鲜活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了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依据课程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体育课程改革发展主要趋势有:不断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课程的育人功能紧密联系;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课程教材呈现多样化;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方法,追溯了《学校体育学》课程的生成轨迹,分析了本课程的分化趋势及分化原因,并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了该课程存在的依据及被改造的理由。提出构建学校体育理论课程群,并初步构想了学校体育理论课程群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大学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以其教育改革为研究目标,介绍大学体育教育以及当前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中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根据目前体育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发现,树立"健康教育"的大学体育教育核心理念、构建多样化、开放式的体育教育模式、确立大学体育教育目标并合理设计、设置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大学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加快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有利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丹 《体育科学》2007,27(11):83-96
以我国普通高校病、残、弱等特殊需要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研究、调查、逻辑分析、数理统计、行动研究等方法,将切入点锁定体育教育应指向对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关怀。从生命关怀视角剖析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深层问题,提出调适性体育课程和身体练习障碍学生的概念,并建立了特殊体育课程的理论体系。实施两个主题的教育行动研究论证理论假设,从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结果提示,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体系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对于身体练习障碍学生身、心、社三维健康有良好的调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揭示体育隐蔽课程是学校范围内,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称的本质及其隐蔽性、多样性、易接受性、持久性、依附性和迟效性等特征。初步探讨了如何设计、实施、评价体育隐蔽课程,为进一步开设体育隐蔽课程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教育评价改革是高校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根据社会发展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关键是如何使这些新要求变为现实。从而提高我国整体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提高我国人才的质量。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就在于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与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实施“高校体育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