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邮电高校大学生体质追踪调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国邮电系统 6所高校共同对 1995年入校的 1863名本科生进行了连续四年的体质追踪测试 ,笔者按照《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全国大学生体质研究会 ( 1982 )”中的特定指标对测试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 ,大学生在校四年期间体质变化呈屋脊型 ,一、二年级呈上升 ,二年级结束时为最佳 ,三、四年级呈下降 ,毕业前夕最差。邮电高校学生体质与 1979- 1995年全国大学生体质相比 ,身体形态处于同一水平 ,心脏功能、心血管机能、呼吸机能及耐力素质随着三、四年级体育必修课的停止而下降 ,各项指标在毕业前夕下降明显。笔者认为 ,这些现象与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管理方式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河北师范大学(西校区)94级685名学生四年来《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成绩的统计及部分学生课外锻炼状况的调查,讨论分析大学生体育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体育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女生略优于男生;大学生身体机能水平较低;大学期间体育发展呈一、二年级上升,三、四年级下降趋势;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尚未形成。针对以上情况,对改进高校体育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体质与体育生活方式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华卫 《体育学刊》2007,14(8):88-91
为探讨大学生体质状况、体育生活方式以及两者相互关系,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生活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年级差异,一、二、三年级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逐年增多,至四年级时下降至最低,与大学生整体优良率的变化趋势一致。调查发现,36.4%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而63.6%的学生不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分别对这两部分大学生的体质进行测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大学生体质状况明显好于另一部分大学生。可见,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素质,促进柔韧、速度和耐力素质的发展,最终促进大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闵金婵 《体育世界》2013,(10):73-74
陕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体质有下降的趋势,其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呈继续增长状态,但速度、力量、柔韧性等体能素质、肺活量指数等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近视率与肥胖率不断上升,这种现象已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旨在找出陕西省高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并研究其对策,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江苏高校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发展状况,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级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生活方式良好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呈现二年级得分最低,三年级最高,一、四年级居中的状况。建议:增加高中毕业生综合体育素质评价在高考环节中的比重,加强学生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积极建立科学的个性化运动处方网络体系和校园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互动评价机制,实施高校体育工作第三方评估,构建学校、社区相联系的大学生体育组织体系,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在培养新型全面人才的素质教育中,越来越表现出其独特的作用和地位。课外体育锻炼是关系到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也是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衔接的重要基础途径。大学体育改革如何适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新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学会锻炼、学会学习、学会自我发展形成自我体育锻炼习惯和能力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汤劲光 《精武》2012,(13):43-44
初中体育课程的开设,不仅要求达到教学目标,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主,体育教学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都在于学生,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与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是初中体育课的追求所在。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分别是: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教学目的的要求;学生对于体育课不重视,忽视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的局限性阻碍了热爱体育的学生的自我锻炼行动;初中体育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探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和"心理自评量表(简称SCL-90)",对六所高校体育专业597名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做了调查和分析,同时对比文、理专业的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对个体情绪智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专业的男生在情绪评价力、情绪适应力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女生,但在情绪觉知力和情绪调控力不如女生;情绪智力高年级(三、四年级)明显好于低年级(一、二年级);体育专业大学生情绪智力四个主因素和总分明显高于文、理专业大学生,但情绪觉知力显著低于文、理大学生;大学生情绪知力与性别、年级、专业的交互作用显著;体育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在知觉他人情绪、控制自我情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军  尚志强 《山东体育科技》2001,23(4):42-43,48
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培自我锻炼的能力,对其将来的学习、工作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在校生与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校体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当前高校体育改革,尚未达到质的变革,应试教育的弊端仍在影响着高校体育。几十年一贯制的依分数论“英雄”不利于学生在校期间体质的提高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多年来,洛阳工学院学生体能测试成绩均呈“∧”型变化,一年级上升,二年级达高峰,三年级后开始下降。说明素质教育虽已提出多年,但在实际执行中仍有障碍;大学生处在接受新观念新理论的最佳时期,高校体育要加强终身体育,养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跟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测量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大学商学院2004级362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进行了四年跟踪测试。结果发现:1)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四年中总体上表现为从“高起点”向“低收尾”发展的趋势;2)一、二年级“三自主选项课”的教学改革、将课外俱乐部活动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体育课程考核等措施,客观上满足了学生体育兴趣的需求,对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起到导向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到了三、四年级时,课程体育要求过低、学生锻炼时间减少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过低,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大幅度下降。4)在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过程中,“不达标”的人群主要由营养不良与肥胖学生组成,所占比例达到75%,而在采用即将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过程中,不迭标人群进一步扩大,由于耐力素质“不达标”而导致体质健康“不达标”所占比例逐年增加,高达76.56%。  相似文献   

12.
窦健  李兵 《四川体育科学》2013,(1):134-137,141
本文以高校体育课教学纲要为指导,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的,以华中师范大学一年级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质测试和体育课堂运动干预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与实施了为期16个周的体育课堂运动干预及干预后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体育课进行运动干预的实验,可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质健康水平,其中技术与素质实验综合干预组效果最好。体质测试成绩尤其是爆发力、力量素质有较大提高;身体脂肪率下降,优化了身体形态;肺活量体重指数由及格向良好转变。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我国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合格率。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是大学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增强大学生的体质,首先要能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质变化状况,掌握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以便采取积极地相应地措施。为此,我们以一个年级的部分学生,从入学到高年级对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和身体素质进行了四年的追踪测试,以分析学生自身的体质变化状况,为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和加强高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二、测试对象和方法安徽农学院80级林学、牧医、蚕桑、园艺各专业四个教学班的男生106名,入学时平均年龄为17.6岁。从入学、一年级、二年级下半年和三年级、四年级上半年对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整群抽样的办法抽取沈阳农业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共643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以了解该校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为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调查结果提示,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有的放矢地为女大学生制定锻炼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锻炼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非常必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上肢力量的锻练,提高对城市女大学生耐力和力量锻炼的要求,对全面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明 《体育世界》2014,(12):123-124
体育课是我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升,其包括培养学生柔韧性、灵敏性、力量、速度等多个方面的身体素质,以及学生高尚情操、团结互助等思想品德。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及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质健康状况,各大高校积极利用体育课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提高身体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结合高校大学生整体身体现象来看,高校内超重人群数量不断上升,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几乎每年的大学生体质调查数据都有所下降,非常不利于国家和社会长久发展。基于此,本文将探索造成大学生体质与健康下降的原因,结合高校学生体质与健康现状出发,探析能够改善学生体质现状的对策,希望能够充分发挥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科学地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8.
樊海珍 《体育世界》2011,(11):78-80
"体质弱势群体"就是指因生理残障、慢性疾病、重度肥胖和过度瘦弱而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处于弱势,不能达到现行课程标准要求的大学生群体。本研究集中在湖南省高校这个范围,对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健全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体系,促进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华 《体育科研》2010,31(6):68-7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各学年学生身体素质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入学新生体质水平逐年基本保持了稳定;有体育课程的年级学生体质水平明显提高;三四年级课外锻炼和体质水平情况不太理想,并提出解决办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学生体质连年下降举国关注。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与实施办法》、《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李克特量表,对800名大学生进行了相关测量和调查,并对测查结果加以客观的数理统计与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不少大学生肥胖、超重或体重较低,尤其男生超重、肥胖或营养不良的比例偏高;女生的运动态度较男生消极;大学生对体育课需求倾向得分最高的选项是"愉悦身心",反映其健身目标较为单一、片面、缺乏长远追求;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大学生课外参与体育俱乐部和自主锻炼,在每周参与次数、每次参与时间和锻炼强度上的差异均具显著性。上述种种,揭示了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成因。因此,大学生转变锻炼方式,培养健全体育意识和良好健身习惯,势在必行。建议:参照大学生锻炼方式转变结构图实施高校体育教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最终回归"健康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