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上海市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在10运会前一年的比赛、训练情况进行连续追踪,应用SRM训练系统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情况进行分析,对SRM训练系统在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使用SRM训练系统可以监测自行车运动员比赛或训练中的实时情况,通过功率、速度以及频率等指标,可以反映自行车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变化情况。(2)自行车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取决于专项力量的大小,而不是绝对力量的高低。(3)自行车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是在自行车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频率的踏蹬力量。  相似文献   

2.
自行车业余训练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熟练掌握操车技术和合理的用力方法,以及培养青少年对自行车运动的热情和兴趣为目的,应着重抓好力量训练,为运动员下一步提高专项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大强度间歇训练手段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名备战全国“十三运”的云南省自行车队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3组, S组训练方案采用SIT/耐力训练, H组训练方案采用HIIT/耐力训练, C组为对照组,进行传统耐力性训练;训练持续3周。训练前后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和有氧运动能力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最大摄氧量绝对值(VO2max)、最大摄氧量相对值(VO2max/kg)、每分通气量(VE)、最大心率(HRmax),并通过公式计算每搏输出量(SV),以及测试递增负荷后即刻血乳酸(BLA)、最大有氧功率(P)和40 km个人计时成绩进行了测试。结果:(1)3周训练后,S组运动员VE、HRmax、SV、VO2max、VO2max/kg、P和ITT40km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H组运动员VE、VO2max/kg、ITT40km较训练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BLA有显著性的下降(P<0.05)。(2)S组运动员ΔVE、ΔHRmax、ΔSV、ΔVO2max、ΔVO2max/kg、ΔBLA、ΔITT40km显著提升(P<0.05),且优于其余两组;H组仅ΔITT40km存在明显提升(P<0.05)。结论:间歇训练结合耐力训练对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呼吸系统、有氧供能系统可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SIT结合耐力训练较HIIT结合耐力训练或传统耐力训练更能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自行车运动员强度训练中的酸碱平衡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自行车运动员一次强度训练前后的血乳酸、血液酸碱度、缓冲碱、碱剩余、碳酸氢盐的变化,了解无氧糖酵解能力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酸碱平衡缓冲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世居高原的云南省自行车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原训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世居高原的运动员与平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有着不同的训练特点。本通过对云南自行车运动员在昆明的高原训练、“高高交叉”训练、“高低交叉”训练,以及下高原的时间间隔和下到平原参赛时的训练安排进行研究,为今后自行车运动员更好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自行车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自行车运动员竞赛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旨在为提高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在赛前训练阶段采用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与单独SIT训练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名云南省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身体成分测试、递增负荷测试和Wingate无氧功测试。结果:(1)两组运动员训练前后体重、肌肉量无明显变化,加压组体脂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对照组骨骼肌含量较训练前有显著差异(P<0.05);(2)训练后加压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无氧阈心率 、最大心率与每搏输出量较训练前差异非常显著(P<0.01),最大有氧输出功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对照组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加压组相似,但增长幅度较加压组小,无氧阈心率、最大心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每搏输出量较训练前差异呈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运动员VE均较训练前有所下降;(3)训练后加压组峰值功率、相对峰值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对照组峰值功率与相对峰值功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平均功率与相对平均功率较训练前稍有下降。结论:(1)赛前3周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和单纯SIT训练均可引起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和降解加速,而导致骨骼肌含量下降;(2)赛前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和单纯SIT训练均可有效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且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较单纯SIT训练的增长幅度更明显,训练效果更佳;(3)赛前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可有效提升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爆发力水平和无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应用肺血流图对国内66名男、女优秀自行车运动员与60名男、女大学生静态检测并对比分析,表明运动员经系统训练后,右心适应代偿能力增强,在全部11项指标中,男子10项,女子9项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男、女运动员组均优于男、女学生组。  相似文献   

9.
张勇  李之俊 《体育学刊》2005,12(5):111-114
就高水平耐力自行车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最优化的研究加以总结和展望.高水平自行车耐力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优化的研究主要涉及训练强度、持续时间、组数,间歇恢复形式(主动或被动)、间歇恢复时间,踏车节奏和成绩模型.这些变量需要根据训练时期、训练状态、个体身体反应来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0.
鲍珊菊  周筱 《健与美》2023,(11):100-102
近几年,核心力量训练已经成为自行车运动体能训练的关键项目,与传统训练项目对比来看,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明显加强运动员的控制及协调能力。对于青年自行车运动员来说,核心力量训练不仅可以大大提升身体协调能力,而且还可以加强运动员的控车能力,从而提高骑行的整体表现。促使青年自行车运动员全面把握“核心”,应当以自行车运动的本质特征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创新运动员体能训练模式,不断加强核心力量训练。基于此,本文就青年自行车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杨明祥 《体育科研》2012,33(6):80-83-92
摘要:目的:旨在观察不同训练目的的4周高原训练对不同水平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对8名优秀男子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4周高原训练,内容包括公路专项力量、速度和公路有氧耐力,健将级组(c1)组以专项训练为主,一级组(C2)组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每天监测晨脉;分别在高原训练2、3、4周和下高原1周后测试血常规;分别在大负荷训练后、休息后和下高原后2周测试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分别在高原训练前后测试身体成分。结果:两组晨脉均随运动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高原训练早期升高后期下降的变化趋势;两组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LY)均在高原训练期间有所降低,结束1周后回升,C1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均在4周高原训练期间持续升高,并维持到结束后1周;C1组BU和CK变化与训练负荷相一致;高原训练后,C1组脂肪和C2组骨骼肌质量分别降低4.5%和3.9%.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对高原训练的适应性变化会受到高原训练经历和运动训练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选取18名辽宁省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FMS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设计功能性动作纠正训练方法,最后分析8周纠正训练后运动员FMS测试结果变化情况,旨在为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和改善运动表现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在纠正训练前FMS总分低于14分,存在损伤高风险;其中深蹲、肩部灵活性和躯干旋转稳定性三项测试得分偏低,躯干稳定俯卧撑得分最高。主要存在问题为踝关节背屈灵活性不足,下肢后侧肌肉紧张伸展性差,肩部灵活性差,多个维度上整体核心区域的稳定性控制能力和身体协调性一般。针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FMS测试结果制定功能性纠正训练方案,纠正训练干预后,公路自行车运动员FMS总分有显著提高,且得分高于14分,损伤风险降低;有效提高了运动员的灵活性、稳定性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改善了运动员的动作质量,降低了运动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自行车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CK、LDH的动态变化及评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观察自行车运动员一次大强度训练后,不同时段的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指标变化,研究运动员在强度刺激下的机能状况和对强度刺激的适应水平。为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强度,防止过度疲劳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于自行车运动员的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在目的、内容、手段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区别,所以在训练安排时应注意几点:  相似文献   

15.
王昆 《山西体育科技》2006,26(4):6-6,12
本文通过近年执教实践发现,绝对力量是影响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主功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就这一问题结合运动训练实践,探讨具体训练方法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东省8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5周高原训练前、训练中与训练后与免疫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高原训练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免疫能力以及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8名研究对象在高原进行为期5周的训练,3天一周期,与平原训练内容一致.运动员WBC水平在上高原后第1周末开始减少,持续3周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后上升,在下高原后的第1用达到一个峰值,并与进高原前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随后又下降趋于稳定;RBC、HGB和HCY三个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在进入高原后升高,到第4、5周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呈现出和高原前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高原训练结束后下降,直到低于高原训练前水平后回归,第5周左右达到高原训练前水平.经过5周的高原训练,可以观察到运动员的血液指标变化大致呈现3个时相的变化,即升高相、保持相、回归相.提示高原训练导致运动员免疫能力产生明显变化,与运动能力有关的指标显著升高,并持续到下高原后两周左右.高原训练要严格运动员机体监控,在下高原两周内参加比赛更有利于运动员成绩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正>公路自行车是一种长距离的周期性耐力项目。耐力素质特别是有氧耐力对于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尤其重要。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含铁蛋白质,在体内参与氧气的运输和体液酸碱平衡的调节。血红蛋白的水平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携氧能力,而携氧能力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血红蛋白水平的状况是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重要检测指标。一般在青少年运动员由业余训练转入专业训练的量以及强度变化的时期,或者训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秀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我国优秀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的特征,本研究采用Wingate无氧试验法对10名现役国家男子公路自行车队队员进行了无氧能力测试。研究发现我国优秀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偏低,提示应重视无氧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县(区)级业余体校是中国竞技运动训练体系中最基层的单位,省市体校、体工队及国家专业队不可能深入各个学校招收没有训练基础的“毛坯”运动员,县(区)级业余体校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每年对招生名额都有限制,而县(区)级业余体校又是往上级体校、体工队及专业队输送运动员的主要部门,因此,做好县(区)级业余体校科学选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跆拳道是一个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型代谢类型的运动,本次实验主要研究间歇性65次连续横踢训练对提高业余跆拳道运动员横踢耐力的影响。方法:以温州医学院跆拳道队16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按训练年限、训练水平和性别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实验组除正常的训练外,进行8周的每周三次,每次4组,每组4次的间歇性65次连续横踢训练,对照组运动员进行常规训练。结果:1、8周训练后,实验组运动员65次连续横踢速度从37.76s提高到35.18s,对照组运动员从37.09s提高到36.35s,两组都有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进步更多。2、实验组运动员在65次连续横踢后的即刻血乳酸水平比实验前下降明显,但峰值血乳酸水平明显增高。结论:通过8周的间歇性65次连续横踢训练,可以提高业余跆拳道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使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持续横踢能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