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柔道运动员比赛中的技战术得分特点,有利于不断完善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使日常训练更加贴近实战,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得分能力。本文以获得2011年全国男子柔道冠军赛60kg级、66kg级、73kg级和81kg级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运动员的得分特点进行分析,旨为提高我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1技术得分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排球比赛的特点和规律 1、技术动作能即刻反映得失效果比赛中,任何技战术动作的完成都直接关系到得分与失分,这种即刻反映得失效果的特点,势必给运动员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技战术动作的成功或失败,成为排球运动员情绪迅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2014年法网公开赛男子单打决赛的纳达尔与德约科维奇的基本技术、战术、打法特点、得分手段等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双方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和规律,旨在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合理运用战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DaeDo电子护具对男子竞技跆拳道比赛技战术特点的影响,以参加2012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男子58kg级共44场比赛的4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竞技跆拳道比赛男子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回合中,技术运用次数逐渐增加,第一回合技术运用成功率最高,第三回合技术得分最多;下劈是得分最多的技术,占技术总得分的41.0%,横踢是运用最多的技术,使用率达44.9%;击头得分占总得分的61.2%,明显高于躯干得分,下劈是击头次数和得分最多的技术;各战术运用中,直接进攻、直接反击的使用率和得分率较高,而防守反击、攻防转换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偏低,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中外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比赛腿法技术运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国内外高水平跆拳道赛事中运动员的腿法技术运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我国男子运动员腿法技术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常规腿法的防守能力较弱,并且在技战术运用上缺乏鲜明的技战术特点,特别是高难度及创新腿法技术明显落后,而高难度与创新腿法技术则可能是今后国际跆拳道赛事得分制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世界优秀空手道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更偏重使用拳法技术,拳法是运动员主要得分手段;在拳法技术中,运动员的后手拳法最为重要;在腿法技术中,中段回旋踢技术使用次数最多,但是成功率相对偏低,上段回旋踢技术成功率相对较高;在比赛中摔法使用次数较少,成功率相对偏低;在战术分析方面,直攻战术是运动员的主要战术形式。  相似文献   

7.
韩国的竞技跆拳道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韩国跆拳道运动员在世界重大比赛中其防守技、战术应用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2006年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亚运会跆拳道比赛录像资料,使用SIMI 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应用标注分析的方法,对获得男子5个级别冠军的韩国运动员所参加的23场比赛进行了防守技战术应用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他们所参加的23场比赛中,有50%以上的场次其对手得分为"0";在应用格挡、闪身、犯规等防守技术时,失分率为"0";韩国运动员在比赛中,使对手不得分或少得分的现象,充分显示出其具备很好的防守意识和能力.同时,其针对不同对手表现出个人应用防守技术特点不同,场上体现出不同的前移、迎击、犯规等防守技战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系统认识目前直板打法新的技战术与发展趋势,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三段指标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三位最具代表性的优秀直板运动员马琳、王皓、柳承敏共计6场比赛进行研究,对其技战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名优秀直板运动员各有不同的技战术打法特点,各有各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前三板的得分上,但相持段是直板运动员打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以女子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运动员发抢段平均得分率良好,发抢段主要得分手段为发球和发球抢攻;接抢段平均得分率优秀,且快攻结合弧圈球打法运动员接抢段技战术使用各具特色;相持段平均得分率为及格,反手技战术为主要得分手段。通过对运动员三段得分率、使用率与名次进行卡方检验得出检验发抢段、接抢段技战术表现与其排名有显著性相关,运动员的技战术在三段得分率及使用率个体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伦敦奥运会结束后,中国羽毛球女双项目实力逐渐衰落,日本女双崛起。本文以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对中日各两队女双运动员在2019-2021在近期4场国际公开赛比赛中所采用的技战术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对比显示:双方在技术风格上各有特点,中国队的技战术使用围绕着中场杀球得分进行,而日本队技战术使用与得分方式更加多元。旨在为今后各水平运动员训练及比赛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方欣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550-552
如何做好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是教练员(体育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我国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发展专项技术水平较慢,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个人技术相对得不到较好的发挥,这是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技、战术训练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学期间运动员技术水平还没有定位,只抓技、战术会导致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王勇  陈峰 《福建体育科技》2014,(2):25-26,38
以福建省花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花剑运动员的技术训练课和模拟比赛课全程进行实时心率测试分析,认为模拟比赛训练课能达到实战训练强度的要求,有利于高水平运动员提高技战术的实战能力,技术训练课负荷强度较低,适合于技术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应根据不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合理安排技术训练课与模拟比赛训练课的比重。  相似文献   

13.
防守反击技术在武术散打训练中实用性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散打比赛防守反击技术的实战性表现形式以及影响防守反击技术的发挥因素,如何更好地使散打防守反击技术在比赛中得以运用,使之更具实战性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散打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心理素质、实战经验对散打防守反击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动作和实战训练;注重战术思想的培养;注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高校散打运动员的竞赛技术运用水平,文章采用观摩、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吉首大学散打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认为,吉首大学散打运动员竞赛腿法运用特点为腿法的得分较高,但也从中表现出腿法在竞赛过程中使用太过于单一,主要以鞭腿为主。拳法的运用特点为直拳和摆拳的使用率和成功率最高,勾拳位略低,这也充分展示出吉首大学散打运动员在近距离作战时拳法比较薄弱。摔法的运用特点为,接腿摔的技术使用较高,但是在贴身摔时,运动员的运用和成功率较低。影响吉首大学散打运动员技术形成的因素主要有运动员个性因素、训练经历、身体素质、战术意识。文章提出了提高散打运动员在训练当中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应加强条件反应实战的练习、组织有效的交流比赛,增加战术运用实战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全程录像回放统计,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术统计与分析依运动员各种类型的腿法和得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各项基本技术运用中,横踢仍然是核心技术和比赛得分的主要手段,其使用率均占50%以上;后踢、旋风踢和后旋踢虽然在比赛中的总比重相对较小,但是实际的得分效果也相当显著,3局比赛中,运动员应根据对手的不同情况安排战术和体力分配。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个案研究法等,对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员吴静钰的战术特点进行个案研究,研究认为:吴静钰的主要战术是横踢技术,其次是下劈技术,在实战中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战术风格,能够以积极主动的进攻为基本战术策略,能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建议今后在训练中将定性与定量管理科学的结合起来,重视女子跆拳道技战术的创新,借鉴和吸收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战术训练经验,以期促进我国女子跆拳道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散打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散打竞赛规则的修改,在运动员实战能力和身体素质训练水平逐渐接近的情况下,散打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靠单个技术动作已经很难战胜对手,而擅长组合动作的运动员往往能够发挥出较强的技术水平从而赢得比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并结合运动实践,对散打运动中拳腿组合训练的计划和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提高了散打运动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散打运动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序列模式挖掘在乒乓球比赛技战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世界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比赛的技战术统计资料为数据挖掘对象,采用技战术描述方法,利用智能数据采集软件对比赛技战术数据进行采集,对初采数据根据实战需要进行二次处理,尽可能使二次处理后的技战术指标能充分反映运动员的比赛状况。结果显示:利用序列模式挖掘的AprioriAll算法,挖掘高于用户指定阈值的最大致胜技战术序列,能清晰反映运动员得失分的连续击球技战术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