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对国内外体育高校在课程体系结构方面的差异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针对社会需要对课程进行调整、专业对课程的制约功能衰减、对体育功能的片面认识、“学科”与“术科”划分的不合理性以及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方面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等体育院校冰上舞蹈表演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由于哈尔滨体育学院是国内开设冰上舞蹈表演专业方向的第一所院校,因此,本文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个案,从本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时分配,到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教材的选择与编写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冰上舞蹈表演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应充分结合学生的专项特点,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训的平台,构建符合办学特色的“2+2”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培养社会急需的冰上舞蹈表演艺术人才.研究形成的结论将为我国体育院校舞蹈表演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舞蹈表演相关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体育礼仪教育的特征及内容,高等体育院校体育礼仪教育的社会需求,高等体育院校开设体育礼仪课程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对高等体育院校开设体育礼仪课程进行了探讨,旨在给高等体育院校进行课程设置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篮球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历史研究等方法,对篮球课程的历史沿革进行四个阶段的划分,并从构成篮球课程要素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分别回顾了它们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旨在为促进篮球课程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我国人口健康重大需求,学校在院系调整中组建了“社会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旨在人才培养服务主动健康和对标国家重大关切。一、学科交叉服务国家重大关切、课程思政把关育人方向“懂医学、会运动”是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和康复治疗学四个专业内部打通设置基础理论课程和功能性运动技术课程,通过课程设置最大化两类不同专业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交叉融合,服务国家人口健康战略。  相似文献   

6.
运用献资料法,研究在我国构建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练员学”课程理论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为应对科技、经济、教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带来的挑战,满足提高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质量的需要,适应运动训练学学科分化和竞技体育理论发展的趋势,迫切需要构建教练员学课程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多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为这种尝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更多的是需要基本功扎实、素质全面、专业技能过硬和教师业务水平专业化特征鲜明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跆拳道体育人才.因此,为了能使体育院校的跆拳道专业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文章在进一步明确跆拳道课程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出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应该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展开,以解决体育院校跆拳道课程目标与跆拳道课程内容设置契合度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户外运动类课程作为新兴课程,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体育院校户外运动类课程发展要素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全国14所体育院校都已设置了户外运动类课程,且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体育院校户外运动类课程的发展要素包括课程核心和教学要素两个部分,其选取和确定要满足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学生自身及教学环境的需要;课程共同特征是以户外运动技能为核心,教学内容丰富充实、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环境不确定,保证教学安全的特征;沈阳体育学院户外运动类课程的理论框架及结构模型设置比较合理,能够满足户外运动教学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学校课程的设置,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是学校教学和改革的关键因素。课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课程从其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文章回顾了课程理论历史发展,分析了体育院校课程改革的趋势系,以期对我国体育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数理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健美操发展现状及艺术类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健美操划为艺术类专业已成普遍现象,但其专业设置与学科归属比较混乱,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模糊不合理.因此,通过深入分析健美操运动的本质属性,探讨健美操运动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专业归属的问题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高校武术专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河南省高校武术专业现状的调查及社会需求的分析,提出在完善少林拳和陈式太极拳理论、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武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增设两大拳系课程及具有民族、地域特色课程的建议,并具体制定出具有河南特色的高校武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2.
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步入社会、融入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必备素质,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现代冰雪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冰雪体育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大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个性的完善。冰雪体育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整合冰雪体育课程开发资源,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组织冰雪体育教学,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创新冰雪体育课程文化,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活力;融入就业理念,实现冰雪体育教育的双向建构。冰雪体育教育贯穿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对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合作、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内容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也是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湖北《大学体育》省级精品课程的课程设置合理,教材丰富,教材的选择科学合理,符合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中英两国综合型大学体育系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中英两国综合型大学体育系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比较研究、发现英国综合型大学体育系的课程设置比较科学、合理,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关系;师资力量雄厚,授课质量高,经常从事科研工作,并善于培养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类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明确体育类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针对体育类表演专业与艺术类院校表演专业的区别,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和市场对体育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需求。结果表明:体育院校体育类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重点是"体育、艺术、表演"。建议:培养目标要科学定位,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法和访问法,对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陕西等城市、县镇和农村的小学和初中体育教师的课程认识和行为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大多数体育教师是赞成这次课程改革的。经过培训,他们对课程性质、课程价值、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的认识,有了质的变化。但也有些体育教师对如何实施新课程信心不足,甚至出现将新课程搁置一边的情况,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时存在偏差,对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入手,结合实际,剖析现阶段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找出其存在问题及根源,阐述了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依据,提出了其改革的对策及建议。研究认为,运动训练课程体系改革必须做到围绕学生发展、社会需求、课程目标、实际情况和授课效率等5个方面对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妥善、有效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浅析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中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一部分学生将在此之后结束学生生涯,走向社会。那么,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否坚持终身锻炼的习惯与其在高中所受的体育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本文从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取向与准则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实施选项教学既是中职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中职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选项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但选项教学受学校的条件、教师的水平和专业、学生班数和人数的等诸多教学资源因素的制约,实施起来确实有难度。通过问卷调查对广东省中职学校及师生进行了调查,分析新课程改革下中职体育选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旭东 《搏击·武术科学》2012,(10):112-114,1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社会体育专业2007、2008级学生实习环节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总结社会体育专业的实习现状,分析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实习质量因素,提出了立足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调整实习时间、优化课程设置、强化监管环节、提高综合素质、甄别实习基地”的指导思想,为科学合理的制定社会体育专业实习环节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保障,以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