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身体自尊是整体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我国大学生整体自尊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反映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对研究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身体自尊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析,为进一步进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中介变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体育锻炼量与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关系,并检验了该研究假设的中介模型。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量与大学生抑郁水平负相关显著;体育锻炼量与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相关显著;大学生抑郁水平与身体自尊水平负相关显著;身体自尊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8,(2):140-144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身体自尊量表(BES)和大学生心理症状量表(MSS-CS),对石家庄地区24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达到大锻炼量水平的分别仅为18.42%和7.41%;体育锻炼量和身体自尊水平与大学生心理症状均呈显著的负相关,体育锻炼和身体自尊正相关显著;体育锻炼可以通过身体自尊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论身体自尊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症状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于春艳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3):98-103,110
为了进一步揭示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机制,从体育锻炼心理学的角度,选取体育价值观、身体自尊两方面的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35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各项心理指标对青少年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青少年的体育生活方式不容乐观;体育价值观对体育生活方式中的体育行为参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二者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身体自尊对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高校学生身体自尊、锻炼态度进行研究,阐述了高校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态度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机制,旨在为学生获得较佳的体育锻炼心理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身体自尊是锻炼心理学兴起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反映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回顾了国内体育运动领域身体自尊研究的主要成果,从身体自尊的测量、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以及身体自尊与其他变量3个方面对国内研究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我国体育运动领域身体自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身体自尊与心理满意度量表为研究工具,并结合体育锻炼情况对83名职业学校学生身体自尊与心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男生比女生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参加锻炼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和身体状况显著优于不经常参加锻炼的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均有非常显著性正相关,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相互之间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正相关。情感平衡与负性情感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与正性情感有非常显著性正相关。负性情感维度与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素质有显著性负相关。职业学校学生身体自尊与心理满意度具有密切关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身体自尊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8.
何颖  季浏 《体育与科学》2003,24(4):58-60,66
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旨在研究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对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同时验证本研究假设的理论模型,实验结果显示:①4周的体育锻炼就能使大学生的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发生明显变化;②男、女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随时间变化进程有所不同;③对照组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自始至终无明显变化;④身体自尊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9.
重点探讨初中生身体自尊、体育锻炼感觉和体育锻炼参与情况.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906名初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第一,初中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偏小,远远低于我国体育人口规定的运动量,并且男生多于女生、城市多于乡村;第二,初中学生的身体自尊总体无显著的性别和区域差异,但在身体吸引力维度上,乡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评价更高;第三,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感觉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体育锻炼感觉无显著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体育锻炼对自我概念、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男大学生的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方面男女大学生差异不显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1-2次以上)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水平;中等及以上强度的体育锻炼者更有利于身体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整体自尊在体育锻炼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身体自尊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第九届国际人体组成学研讨会中有关运动对人体组成影响的研究,为读者介绍在此领域里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将有关运动对人体组成影响的研究大致分为3个方面:运动对一般人群人体组成的影响、运动员的人体组成、运动对疾病患者人体组成的影响,并分别概述了有关研究内容。与其他国家的研究相比,国内研究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国内文章有22篇,其他国家11篇),但在质量上要弱于其他国家,国内学者更多地采用生物电阻抗的方法,探讨运动单一因素和对人体组成影响,较少考虑到饮食、能量平衡等因素对人体组成的影响。对群体日常体力活动量与人体组成的影响研究中,量化体力活动量多采用加速度计,得到的结果与真实的日常体力活动量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期待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以便为日常体力活动量与人体组成的量效关系研究带来便捷。  相似文献   

12.
根据自卑感量表中的得分将学生分成3组,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卑感有较为积极的影响,在中等强度的锻炼条件下,经过12周的体育锻炼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被试者的自卑感水平,证实了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同时,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变量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卑感影响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来验证这些变量的中介作用,也即进一步验证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卑感影响的心理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对影响听障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归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听障大学生总体体质较正常学生差,各项测试指标成绩均低于正常大学生体质指标,身体形态指标差异不大,其中心血管机能指标与正常大学生存在明显差异,耐力性素质较差。影响听障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①从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看,听障孩子家庭人口多,负担过重,经济状况欠佳,营养提供不足。②特殊学校体育场馆和器材严重不足。③特殊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实行选项教学或俱乐部教学。④听障大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引起的认知滞后,体育锻炼观念不强。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自身残疾带来不便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⑤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听障大学生在封闭单一的社会活动中得到信息交流途径,导致沉湎于网络时间过长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探讨健身气功六字诀和八段锦锻炼分别对大学生各身体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试者的形态有改善趋势,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对心血管功能有更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泰健康体育教育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6):102-104,112
通过对泰国碧武里皇家学院和西纳卡林大学健康体育的实地调查研究,并且根据收集的文献资料,探析中泰两国在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组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汲取泰国先进的健康体育教学经验,对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老龄人口呈明显增加趋势的形势下,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怎样让老年人通过合理参加体育锻炼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更需要我们的思考与研究。文章对平顶山市老年人参加武术健身活动进行调查,旨在研究适合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方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安徽农业大学255名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试图探讨跆拳道在改善大学生羞怯感和身体自我概念中的作用。经过1学期(15周)的跆拳道实验干预发现,实验组实验后羞怯感总均分显著低于实验前,说明跆拳道干预后,大学生的羞怯感显著低于实验前;在身体协调、体育活动、身体肥胖、运动能力、整体身体、外表、力量、灵活、耐力、自尊和身体自我概念总均分上显著高于实验前;在身体健康因子上差异不显著,但表现为实验后的均分高于实验前。对照组前后测试无显著性差异。用差值的方式来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在羞怯总均分、身体协调、体育活动、运动能力、整体身体、外表、力量、灵活、耐力和总均分差值上表现为实验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身体健康、身体肥胖和自尊上差值差异不显著,但表现为实验组差值高于对照组;在身体肥胖差值上表现为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在羞怯总均分及身体自我描述其他因子及总均分差值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在整体身体、力量、自尊差值平均分上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其他因子表现为女性均分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experiences of young people in one disadvantaged area, this paper adds to an emerging body of knowledge focused on what place physical activity occupies in the lives of young people in areas of disadvantage. A total of 40 young people (21 males, 19 females) participated in focus group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question explored the forces which enable and constrain the participation of youths in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interplay between such forces and how they experience and exercise agency. All focus group interviews were transcribed, coded and thematically analysed. The findings remind us that young people can be seen as positioned within multiple social relations conferred by specific social identities (such as child, friend, brother or sister) and each of these identities influences the ability of youth to exercise agency in choosing whether, where and when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activity.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also influenced the physical activity habits of young people in this study. It wa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staying out of trouble was one of the most discussed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Young people also recorded feelings of disempowerment through the belief that no significance was attributed to their words and shared thoughts. This sense of constrained agency presents a particular difficulty when we consider that it is only through accessing the voices of young people that those attempting to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y can ensure that the range of opportunities being created are matched to the preferences of youth.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比较法,以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在日常课外活动中,体育锻炼的参与性较强,锻炼的频率较高、时间较充分,且小学生略好于初中生;日常体育锻炼的项目比较丰富、多样,参与意识以健康和快乐为主,趋向于多元化;且在体育锻炼的身心体验上表现出明显的集体快乐需求,但锻炼的意志力非常薄弱、易受外界干扰而间断;对体育锻炼的认知程度较高,能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比率较高;对身心锻炼体验能够做出较正确自我判断。  相似文献   

20.
身体意象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的外表、能力、健康等身体特征的评价和态度。身体意象不仅是个体对其外表、能力、健康等自我体征的一种情感体验和态度,而且它还与社会审美价值观等一道共同决定和影响着个体的饮食控制、运动参与、健身塑形和衣着打扮等许多自我生活的行为模式。身体意象形成了我们身体自尊及整体自我价值最重要的部分,因而一直受到心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关注。大学生是生理、心理定型的重要阶段,研究不同体育锻炼阶段的大学生的身体意象特点,可以为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以为促进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健康促进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