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举重成绩的提高是依赖各种身体素质的提高,这是提高专项成绩的基本要素;而腿部力量又是举重所需要的大力量之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膝关节受伤不能进行正常的腿力训练,将会直接造成专项运动成绩的下降。在膝关节受伤这种情况下,通过有效的方祛,进行腿力训练,将会使影响减少到较小,从而使系统训练不受到大的影响,更好的保证系统化训练。  相似文献   

2.
有的举重运动员,特别是老运动员膝关节多半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不能经常持久地承受大强度训练而影响腿部力量的增长。我自己双膝外侧副韧带也先后受伤,对如何进行伤后的腿部力量训练,经过实践摸索,感到有几种方法较为有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前言 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股四头肌和臀大肌,因为只有提高这两大肌肉力量,才能提高运动员的蹲起能力,在做下蹲抓、下蹲翻时才能站起来,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大小与举重运动员专项成绩密切相关,举重运动员必须要有强大的腿  相似文献   

4.
经验告诉我们:腿部力量、难新动作和体力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问题的提出:1.在女子体操训练中膝关节受伤比较常见,这伤病很难治愈,它给训练带来严重的影响,许多优秀运动员例如王维俭、蒋绍  相似文献   

5.
<正> 举重运动员用力的特点是要求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肌肉力量。因此在全面提高素质训练的基础上,必须突出发展举重专项素质——腿部力量。 笔者就训练本校课余举重队初学队员的训练和研究的体会,谈谈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强化训练法。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影响举重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力量,力量是举重的专项素质,因此,举重的专项身体训练也就是力量训练。举重比赛比的是谁举得最重,训练中运动员就要经常举起极限的重量。但举得重,时间就不能长,因此举重的专项力量训练有它明显的特点。本文就举重运动员专...  相似文献   

7.
举重运动员在进行大强度、高负荷的训练和比赛时,难免会受伤,其受伤的性质多为拉伤、挫伤,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劳损。运动员一旦受伤,一方面要接受医生、专家的治疗;另一方面要停止专项训练,中断全部或部分训练计划,而这对提高专项成绩显然是不利的,尤其是在赛季,对运动员水平的发挥有极大影响。一些专家研究表明,如果在训练后的48h-96h之内没有再进行力量训练,肌肉的体积就会开始缩小并失去力量。  相似文献   

8.
胸上持铃深蹲起(简称前蹲起),是举重项目挺举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举重专项训练的一个主要内容。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的大小,直接影响专项成绩的提高,而合理的前深蹲动作对腿力的均衡发展又有着一定影响。本文目的旨在通过遥测肌电图与三维测力平台测力参数,分析不同站距、不同蹲起动作对下肢肌肉工作的影响,为合理前蹲起技术以及预防膝损伤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 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少年举重比赛中,不少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水平较高,而专项成绩却不理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专项成绩技术动作训练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专项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观察法,对两组不同级别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举重训练,发现重视少年举重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是可以提高专项成绩水平的。  相似文献   

10.
举重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时期、阶段,采用何种训练方法手段,选择何种训练内容来发展力量素质,提高运动成绩,就此通过试验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和综合分析。提出:发展举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训练对象合理地选择专项训练内容;优秀运动员应精选训练内容,突出专项强化训练,使训练内容相对集中达到一致性,这些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优秀武术运动员指定动作训练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填表和座谈两种方式对武术专业53 名优秀运动员指定动作训练损伤及其它损伤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武术运动员损伤以膝、踝关节、胫骨膜、腰肌、小腿肌内为主;动作难度大,身体素质要求高是指定性动作损伤的主要原因;落地支撑腿的膝、踝关节损伤、胫骨膜炎症等疲劳性疾病,与指定动作练习有关,局部负重过大、过度疲劳、身体素质不够等,是构成指定动作训练损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学练武术的学生进行下肢损伤调查,结果表明:下肢损伤发生率较高,并且以大小腿拉伤、踝关节扭伤和膝关节损伤等较为多见。准备活动不充分、用力过猛、技术不正确、场地不当等是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学练武术过程中增强防伤意识,进行科学习练,加强医务监督等,均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武术运动中下肢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对2007-2012年间广东省集体小球类项目(手球、曲棍球、垒球)运动损伤后等速肌力康复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广东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提供了419人次5 872关节次等速康复训练,康复前后进行角速度为60°/s的膝、肩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以及角速度为30°/s的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发现:(1)膝关节损伤发生率最高,达到60.88%,踝、肩也是损伤多发部位,整体看来,下肢损伤发生率高于上肢。(2)各项目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等速康复训练后,关节等速肌力得到显著提高。结论:(1)在集体小球项目中,运动损伤发生部位与运动专项特点密切相关,损伤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膝、踝、肩、腰背、髋。(2)等速肌力康复作为一种康复手段,在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过程中效果明显,提供了客观可靠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散打和美国终极格斗在拳法上相差不多;在腿法和摔法方面散打略占优势;中国武术散打缺乏肘膝技术和寝技,在这两方面的技术运用上美国终极格斗非常重视,占有很大优势;加上中国武术散打相对文弱的总体风格,中国武术散打还没有达到能与美国终极格斗相抗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山滑雪运动中,膝关节损伤是最常见的损伤,其损伤部位主要是前交叉韧带、滑囊炎、髌骨劳损、半月板损伤和侧副韧带损伤。旨在引起在高山滑雪教学、训练、比赛时减少膝关节损伤及其预防的重视,使运动员尽量减少和避免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进而延长运动寿命,提高训练效果,维护及稳定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运动损伤是阻碍速度滑冰运动员夺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国家队速度滑冰运动员伤病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慢性的腰、膝关节损伤和反复的肌肉拉伤比重较大,且治愈率不高;认为准备活动不够重视和充分,训练计划安排的合理性有所欠缺,力量训练方法手段落后,运动员和教练员对伤病产生机制认识不足等是致伤的主要原因。提出采取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加强医务监督和科研监控,避免带伤训练与结合专业医院的运动医学专家的治疗建议进行伤后及时、有效的治疗,优化运动损伤治愈的方法与手段,实现科学训练,达到在冬奥会上实现突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短跑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志强 《体育科学》2005,25(7):88-95
研究目的:深入认识短跑途中跑支撑摆动动作系统中各环节协同的关系,完善短跑技术和专项力量训练理论。研究方法:采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论:优秀运动员支撑摆动技术的主要运动学趋势,是支撑腿和摆动腿的髋角、膝角和踝角在支撑过程中均较小,两大腿的剪绞速度更快、幅度更大;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两大腿以髋为轴的剪绞—制动;积极着地是合理的短跑技术的基础;途中跑中前支撑段的技术效果是提高和保持最高跑速的主要影响因素;跑的主要动力是体后支撑阶段与人体运动方向相同的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两大腿的剪绞—制动力量和支撑腿膝、踝关节的低位趋等长力量,是短跑专项力量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Core” exercise is a basic part of many physical training regimens with goals ranging from rehabilitation of spine and knee injuries to improving athletic performance. Core stiffness has been proposed to perform several functions including reducing pain by minimising joint micro-movements, and enhancing strength and speed performance. This study probes the links between a training approach and immediate but temporary changes in stiffness. Passive and active stiffness was measured on 24 participants; 12 having little to no experience in core training (inexperienced), and the other 12 being athletes experienced to core training methods; before and after a 15 min bout of isometric core exercises. Passive stiffness was assessed on a “frictionless” bending apparatus and active stiffness assessed via a quick release mechanism. Short-term isometric core training increased passive and active stiffness in most directions for both inexperienced and experienced participants, passive left lateral bend among experienced participants being the exception (P < 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experienced and experienced groups.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specific isometric training exercise approach tested here can induce immediate changes in core stiffness, in this case following a single session. This may influence performance and injury resilience for a brief period.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查阅医疗档案等方法对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体能主导类项目的232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体能主导类项目的力量、速度和耐力3个项群分类,分别给出了各个身体部位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及其排序,并对不同项群之间身体部位损伤发生的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力量性、速度性和耐力性3个项群内部各自运动项目的运动损伤部位、损伤次数和发生率的排序均具有相似的规律,各个身体部位损伤的分布在同一项群内部的不同项目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项群间运动项目的损伤部位分布规律存在较大差异。得出以下结论:运动损伤具有"项群现象",运动损伤可进行项群划分,便于运动训练管理及优化后勤保障从而保证运动训练的系统性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究拖重物跑训练手段对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途中跑阶段的技术特征及下肢环节肌肉力量的影响,深入认识其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和专项力量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对14名男子二级左右水平短跑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6%~10% BM负荷的拖重物跑训练,采用高速摄像分析法、等动肌力测试法分析运动员身体素质;支撑阶段髋、膝、踝关节运动学参数和下肢各环节肌肉力量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1)实验后运动员30m、60m、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等身体素质及专项成绩显著提高;(2)步长、重心水平速度显著性提高,两大腿剪绞平均速度提高、单步时间减少;支撑阶段最小膝、踝角显著降低,角速度提高;(3)髋、膝关节伸/屈肌群PT/BW、AP除膝关节60°/sPT/BW值未见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角速度下PT/BW、AP均呈显著性差异,踝关节跖屈肌群各角速度下PT/BW值显著提高,跖屈肌群60°/s速度下AP提高,背屈肌群AP略降低。结论:适宜负荷的拖重物跑训练可显著改善短跑运动员运动素质、提高运动成绩;有利于提高髋关节剪绞-制动力量,使膝、踝关节处于低位超等长"屈蹬"状态;提高了髋、膝关节屈伸肌群快速主动收缩能力及踝关节跖屈肌群退让性快速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