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基础训练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蹦床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两个方面对蹦床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稳定性、难度动作的发展、姿态错误的扣分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合理有效地进行基本动作、基本技术训练能够提高成套动作的稳定性;基本动作的训练水平决定了难度动作的发展水平;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是减少由于动作技术错误而导致的姿态错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陈峰 《福建体育科技》2011,30(3):26-27,35
蹦床项目能成为我国争夺奥运会金牌的优势项目,正是重视了蹦床难度动作科学训练的结果,本文探讨了动作图像信息的快速反馈、动作技术对比分析等运动生物力学辅助训练手段在提高蹦床难度动作训练效果方面起到的作用,为进一步创新训练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蹦床网上成套动作连接技术的运动学分析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蹦床网上成套动作技术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成套动作连接技术的概念,并从运动学的角度对连接技术各阶段的基本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主要诊断方法。研究表明,连接技术是蹦床网上成套动作技术环节的主要特征,是成套动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在蹦床成套动作编排与训练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1从技巧单跳到蹦床单跳1.1蹦床单跳也技巧单跳的异同技巧单跳在1997-1998年间并入蹦床项目,采用蹦就要项目单跳比赛的规则,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技巧单跳比赛的竞赛规则。1.1.1相同之处训练与比赛的场地尺寸基本一样,训练的基本技术基本原理一样。1.1.2不同之处竞赛规则与以前的技巧规则似乎完全一样,技巧单跳一个高难度动作可以代替一套动作,而蹦床单跳一套动作必须由八个动作组成,所有的难度动作在全套八个动作之是,这对于单跳运动员的要求会更高更全面。因此其训练方法手段不能全部套用技巧单跳动的方法。1.2正确认识蹦床单跳的训练方法1.2.1…  相似文献   

5.
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存在比赛发挥不稳定,心理素质欠缺,动作“精细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世界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则存在老龄化,持久作战能力下降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在高质量完成成套动作的基础上,合理增加动作难度达到成套动作得分效益最大化,是我国女子蹦床运动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国竞技蹦床运动现状及水平分析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本文通过对 2年来的全国蹦床比赛以及国际蹦床比赛的国内、外优秀蹦床运动员的动作质量、难度等情况的分析比较 ,指出了我国蹦床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提出了现阶段我国蹦床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蹦床运动项目的特征决定了比赛中运动员呼吸配合的重要性,合理的呼吸方法不仅有利于蹦床成套动作艺术美感的展现,还能够延缓运动疲劳,缓解运动员比赛或训练中的心理紧张,对运动员动作技能的提高、动力定型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蹦床成套动作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合理的呼吸方法,旨在为蹦床成套动作训练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蹦床运动在国外是一个独立的比赛项目。蹦床练习对提高前庭分析器的能力和建立时间、空间的感觉有良好的作用。国外体操和技巧运动都广泛地利用蹦床练习作为训练的辅助手段。如苏联体操运动员,早在五十年代就较普遍地、系统地进行了蹦床训练。随着竞技体操技术的发展,他们不仅把蹦床练习作为发展难新动作的手段,而且已经把蹦床列入苏联一、二、三级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的正式项目,规定了动作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跨项"是我国蹦床项目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现象,以此为基本点,以世界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高端访谈法等分析蹦床运动员选材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调研与分析表明:蹦床与体操、技巧、跳水有较大的技术相似性和相近的训练元素、竞技能力、技能标准、训练方法和个性心理特点;竞技能力都以技术为核心,以难美为灵魂,同为多元的动作结构,均以主客观为依据的评价方法。"跨项"流动加快了我国蹦床运动发展,优化了人才资源配置,减少了淘汰率,丰富和发展了蹦床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10.
少儿蹦床运动员的姿态训练与艺术表现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姿态训练 蹦床动作的基本要素是高、雅、稳、美,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准的基础上才能做出高度去完成难度,但难度动作的完成只有体现出美才有观赏价值。如动作完成稍有欠缺,姿态不够完美,就会被扣分,所以蹦床运动员姿态的好坏往往决定其运动成绩。因此,运动员的基本姿态训练以及掌握好基本技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蹦床后备人才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铭  黄丽玫  胡易 《体育学刊》2006,13(2):121-12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及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蹦床后备人才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我省蹦床运动仍存在对后备人才培养重视不够,在训运动员人数偏少,专业与业余训练严重脱节等现象.蹦床运动应参照体操项目的“一条龙”训练体制,改变原来训练体制的线式衔接为面式衔接.  相似文献   

12.
蹦床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发优势项目,男女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还没有建立和形成较为完整的项目理论体系,与训练实践水平不相称。训练方法是蹦床训练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训练实践的关键要素。中国蹦床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技术训练方法与实践体系。在实践总结、理论分析和访谈征询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地网与高网结合训练法、陆地基本姿态训练法、专项能力与技术训练结合法、多成套与专项能力训练法、多网变换训练法和男女组合训练法等6种蹦床训练方法。研究成果对于构建和完善我国蹦床项目训练理论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蹦床运动员力量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全国蹦床队的教练员就我国蹦床运动员的部分力量和耐力素质的训练形式及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旨在了解目前我国蹦床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现状 ,促进各队之间的经验交流 ,推动我国蹦床运动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蹦床技术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于蹦床运动员需要具备的身体各部位的力量比例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对参加第10届全运会的8个省市48名男子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分布在膝关节、踝部、腰部和颈部。损伤的类型主要为筋膜韧带损伤,占26.2%:肌肉损伤,占19%;骨软骨损伤,占14.9%。发生损伤的原因主要是身体机能不适、技术因素、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模型,为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个性化诊断及针对性训练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体操运动中心16名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受试者进行3次跨度6个月以上的初选指标测试。基于因子分析建立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为自变量,运动员成绩为因变量,构建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开发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系统。结果: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指标体系由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专项技术和心理素质4个维度构成,包括腿长、腿长/身高比、纵跳高度、原地立臂角度、60 s悬垂举腿、立卧撑、网上腾空高度、空跳高度/原地纵跳高度比、着网瞬间立臂角度、30次空跳高度下降率、状态焦虑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共12个指标。所构建的Elma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由12个输入节点、9个隐含层节点和1个输出层节点组成,模型预测精度在95.87%~99.37%,平均预测精度高达97.66%。结论:构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在训练中,可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竞技能力结构进行评价,动态获知竞技能力结构改变对总体运动成绩的影响作用。该研究对于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综合评价和针对性训练可提供科学性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蹦床“高、难、准、美”的技术特性决定了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内容、训练手段选用与训练负荷的安排。形成良好的下肢弹跳力、超强身体核心区的稳定协同能力、良好的机体心肺功能和空间感知觉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蹦床体能训练的主要目的,力量训练是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核心,机能恢复与营养补充是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对江苏省重点中学体育课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重点中学体育课体操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获得第一手材料,剖析目前省内重点中学体育课中体操教学的基本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为主,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目前我国蹦床运动项目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文章针对蹦床项目的发展特点,提出在少儿蹦床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以便为蹦床运动员的成材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9.
现代竞技蹦床运动训练的特征如下:蹦床项目有自身的技术特征和体能特征;蹦床训练要体现出一般素质专项化、专项素质技术化和基本技术素质化的特点。文章旨在为蹦床运动的科学化训练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以促进我国蹦床运动竞技水平的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年龄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个人年龄特征为出发点,系统地分析了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初训年龄、出成绩年龄、退役年龄、训练周期以及运动寿命五个部分的基本特征,并对这些基本特征进行了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比较。找出共性和差异。最后,作者提出,早期专门化训练、多年、多周期严格系统的控制训练、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年龄年轻化等是优秀体操运动员的本质特征,也是今后我国竞技体操训练工作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