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以山西省优秀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现场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赛前强化期中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进行了研究,进而为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竞赛期训练内容主要分为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分段动作与成套动作。(2)评价负荷量度的指标包括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负荷量以单个动作训练的次数、动作组合练习的次数、分段练习的次数以及成套动作练习的次数表示,强度以动作的难度值表示。(3)赛前强化期抠动作质量,以组合动作练习为主,加大了第二套分段动作的数量,主要提高动作的稳定性,负荷量适中,平均周负荷量为1200次;强度较大,以组合与分段动作难度为主。主要以单个与成套动作循环训练法、成套动作分段训练法与超长成套动作训练法为主。(4)甲2组运动员自选套以两周团身,转体动作多为180度,乙组运动员自选套以单周背弹或腹弹动作,很难完成两周动作。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省优秀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现场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竞赛期中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进行研究,进而为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技术训练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评价负荷量度的指标包括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负荷量以单个动作训练的次数、动作组合练习的次数、分段练习的次数以及成套动作练习的次数表示,强度以动作的难度值表示。2)竞赛期以成套动作练习为主,提高成套动作的成功率,加大优质套在成套训练中的比例,负荷量小,强度大,主要以成套动作难度为主,主要采用成套动作重复训练法与成套动作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3.
王海  李茂 《少年体育训练》2013,(3):89-90,72
2011年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比赛是山西省内举行的一次全省性的蹦床比赛,本文通过本次比赛成绩的统计和分析,对山西省蹦床的发展现状和各参赛队伍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为山西省蹦床运动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1比赛分析1.1比赛基本情况2011年山西省青少年蹦床比赛于2011年7月14日-16日在山西省体育馆综合训练馆举行。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蹦床运动员静态平衡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德国Zebris 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2009 年11 月18 日至23 日在广西桂林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蹦床锦标赛的青少年蹦床运动员 进行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得出椭圆宽、椭圆高、椭圆面积、椭圆轨迹长、椭圆水平偏移、椭圆垂直偏移6 项平衡参数。通过6 项参数比较青少年 运动员在双足睁眼与闭眼站立;单足睁眼与闭眼站立时平衡稳定性的差别,探讨蹦床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特征,为运动员科学选材、训练等提供 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概况 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办,山西省体育局承办,山西省体操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和山西省体育馆协办的2008年全国青少年蹦床锦标赛于11月23日-28日在山西省财经大学体育馆举行。此次比赛共有135名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参加。  相似文献   

6.
蹦床“高、难、准、美”的技术特性决定了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内容、训练手段选用与训练负荷的安排。形成良好的下肢弹跳力、超强身体核心区的稳定协同能力、良好的机体心肺功能和空间感知觉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蹦床体能训练的主要目的,力量训练是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核心,机能恢复与营养补充是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知识、膳食营养态度以及膳食营养行为等信息,进而改善其营养水平,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方法:以10-17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为调查对象,设计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知信行调查问卷,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膳食营养知识平均分为6. 5±1. 73分(不及格),知识短板主要是对食物中营养素的构成以及人体所需的能量物质来源等知识点的理解有偏差;膳食营养态度平均分为7.03±1.81分(良好),总体上膳食营养态度表现积极;膳食营养行为平均分为13. 43±3. 07分(及格),运动员的食物选择主要依靠心情或者胃口,营养素摄入不均衡,有一部分蹦床运动员不按照队里的规定购买或食用食物。结论:我国青少年蹦床运动员主要依靠教练或亲戚朋友获取营养知识,正确的饮食习惯有待加强,膳食营养行为需要合理监控。建议:开设相关营养课程,加强运动员对膳食营养重要意义的认知,配备专业的膳食营养师进行膳食营养搭配和监控。  相似文献   

8.
我国蹦床运动员力量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全国蹦床队的教练员就我国蹦床运动员的部分力量和耐力素质的训练形式及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旨在了解目前我国蹦床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现状 ,促进各队之间的经验交流 ,推动我国蹦床运动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蹦床技术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于蹦床运动员需要具备的身体各部位的力量比例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竞技蹦床运动现状及水平分析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本文通过对 2年来的全国蹦床比赛以及国际蹦床比赛的国内、外优秀蹦床运动员的动作质量、难度等情况的分析比较 ,指出了我国蹦床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提出了现阶段我国蹦床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以参加2003年全国蹦床冠军赛和五城会蹦床比赛的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蹦床运动员归因以及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基本归因类型为:面对成功或对比赛结果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归因;面对失败或对比赛结果表现不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蹦床运动员的归因倾向,在性别、年龄、运动等级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文化程度、训练年限上无显著性差异。失败情境下的稳定性维度与运动成绩有显著性意义,优秀蹦床运动员与一般蹦床运动员的归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对2010年世界蹦床锦标赛预赛前16名女子运动员单人网上项目成绩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女子蹦床的竞争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我国女子蹦床的总体实力已上升至新的高度;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平均年龄和训练、比赛周期有利于参加伦敦奥运会;目前世界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成套动作的最佳难度在14.4~15之间,我国运动员的最佳难度在此范围内,但仍有很大提升的空间,在最佳难度范围内提高自选动作难度,并积蓄一定的难度储备,是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备战伦敦奥运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目前国内外优秀蹦床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在新规则下我国蹦床项目要想继续在世界保持领先地位,仍需在训练中重视"准、稳、高、美、难"这几个制胜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6届蹦床世锦赛参赛国家数量呈“倒U型”发展,在运动员数量方面女运动员的参赛数量明显低于男运动员;在参赛项目上网上项目运动员的数量显著高于单跳和小蹦床项目,单跳和小蹦床项目之间的运动员数量差异不大;蹦床项目的竞争格局开始走向多极化,在全世界的竞争区域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从奖牌的地域归属特征来看,我国在东京奥运会的竞争对手主要来源于欧洲和北美洲的选手;世锦赛中男子网上个人项目冠军成绩在60.795-62.280分之间,女子网上个人项目冠军成绩在55.990-57.180分之间;中国蹦床队在近6届蹦床世锦赛中一直处于奖牌榜首位,男、女运动员的综合获奖比率在逐渐接近,差距在逐渐缩小,男女网上项目实力向均衡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活动和比赛中发现,对山西省优秀运动员综合信息的研究非常重要。为了不断提高山西省竞技体育的水平,文章以山西省参加29届奥运会和11届全运会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山西省竞技体育发展趋势,以期为山西省运动训练、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山西省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的康复个案,探讨康复训练对踝关节撞击综合症的干预效果。在为期16周的第一期康复治疗结束后,队员的力量、稳定性、核心稳定性和FMS测试均呈现良好的状态,运动员可以进行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在为期16周的第二期康复训练结束后,运动员的各项身体能力都有所提高,有效的保障了正常的比赛和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模型,为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个性化诊断及针对性训练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体操运动中心16名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受试者进行3次跨度6个月以上的初选指标测试。基于因子分析建立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为自变量,运动员成绩为因变量,构建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并开发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系统。结果: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指标体系由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专项技术和心理素质4个维度构成,包括腿长、腿长/身高比、纵跳高度、原地立臂角度、60 s悬垂举腿、立卧撑、网上腾空高度、空跳高度/原地纵跳高度比、着网瞬间立臂角度、30次空跳高度下降率、状态焦虑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共12个指标。所构建的Elman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由12个输入节点、9个隐含层节点和1个输出层节点组成,模型预测精度在95.87%~99.37%,平均预测精度高达97.66%。结论:构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在训练中,可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竞技能力结构进行评价,动态获知竞技能力结构改变对总体运动成绩的影响作用。该研究对于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综合评价和针对性训练可提供科学性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结合蹦床运动员体能需求、赛前体能训练的思路、赛前体能训练的实施与恢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赛前体能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目的是提高运动能力、夺取比赛优胜。要处理好训练与恢复的关系,还应做好训练的系统性、全面性、专项性和区别性。蹦床运动员赛前体能训练负荷强度要相对平稳,动作设计要与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或成套动作相接近,训练安排要程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