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查315名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女教师、已婚、教龄长的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运动量在正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均有显著的主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在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量与锻炼持续时间在生活满意感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且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较难对其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动态度和锻炼坚持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简式心境状态剖面图(POMS)中国修订版、SCL-90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以及自编问卷,考察了北京5所大学566名本科学生在锻炼坚持性和运动态度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运动态度在主观幸福感及POMS量表得分上主效应显著;而坚持性在POMS量表和SCL-90量表得分上主效应显著。不喜欢运动且坚持锻炼组的个体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得分更低,而在POMS和SCL-90量表上得分更高。  相似文献   

3.
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孤独感和幸福感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孤独感在体育锻炼影响老年人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使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感情-社会孤独问卷以及自编人口统计学问卷,对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的扬州市健身点150名5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居住方式和工作类型对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幸福水平有显著的主效应;2)在控制相关人口统计学变量影响后,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对孤独感和幸福感的效应显著,多重比较发现,随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增加孤独感水平降低,幸福感水平增加;3)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中介作用假设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发现,体育锻炼参与水平对幸福感直接作用不显著,而是通过降低孤独感间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体育锻炼参与水平以孤独感为中介变量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通径系数为-0.348.提示: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孤独和幸福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孤独感在体育锻炼改善老年人幸福感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后的主观体验之间的关系,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主观锻炼体验量表(SEES)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后的主观体验各个分量表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并且松驰与紧张因子对心理烦恼有预测性贡献,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疲劳有预测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目的 1)探讨体育锻炼这一社会活动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应;2)验证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检验这两个变量在体育锻炼预测个体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的7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与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两两显著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间的预测效应显著,纳入中介变量后,直接效应也显著。以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分别为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显著,以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为链式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同样显著。结论 体育锻炼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领悟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PARS-3、CQOLI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及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76名大学生中,进行中等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现幸福感最强。因此,改革学校体育,使学生树立健康观念,培养自我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主观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565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持良好锻炼习惯的职业女性较少。职业女性锻炼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有特定的规律,而在运动强度上无特定规律。在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中,锻炼频率、锻炼时间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个人计划的角度分析了身体锻炼与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个人计划分析方法(Per-sondl Project Analysis)、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对38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身体锻炼可由控制、评价和困难3个因素解释;身体锻炼类型与幸福感相关不显著;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高分组在体育锻炼的评价因素上的得分大于低分组且差异显著,消极情感两组在控制和评价两个因素上的得分均差异显著;体育锻炼可以作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有效预测因子,其中体育锻炼的评价因素对积极情感有预测效力,控制则对消极情感的预测效果更好.可能说明,作为个人计划的一种特殊的形式,身体锻炼与情感的关系比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PARS-3、GQOLI对体育锻炼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276名大学生中,进行中等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强.因此,改革学校体育,使学生树立健康观念,培养自我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及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主观幸福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一般自尊、生活满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主观身体健康、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一般自尊和一般生活满意感5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246名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锻炼水平在因变量身体价值、一般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主效应非常显著;锻炼形式与每周锻炼次数对各因变量均不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在主观身体感受、一般自尊因变量上,锻炼水平与每次锻炼时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不锻炼与每周锻炼3次以上者在所有测试变量的得分都具有显著性差异,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一般自尊和生活满意感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帮助湘西地区城镇居民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湘西地区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参与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锻炼强度、持续时间、锻炼频率对湘西地区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锻炼项目以技能主导类为主、锻炼强度为低强度、锻炼时间在30-60分钟、锻炼频率为每周3-5次的居民主观幸福感最强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认知重评、亲社会行为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量表对916名(男502,女414)在校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测量,通过中介作用检验和Bootstrap分析对各变量进行研究。结果1)主观幸福感与体育锻炼、认知重评、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r=0.293,0.394,0.362;p<0.01),体育锻炼与认知重评和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r=0.321,0.425;p<0.01)。2)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共有3条作用路径:体育锻炼→认知重评→主观幸福感(95%CI [0.056,0.116],效应值为0.085,占总效应的28.15%);体育锻炼→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95%CI[0.010,0.049],效应值为0.028,占总效应的9.27%);体育锻炼→认知重评→亲社会行为→主观幸福感(95%CI[0.010,0.044],效应值为0.026,占总效应的8.61%)。结论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认知重评和亲社会行为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考察不同锻炼情境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实验法、心理测查法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锻炼情境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效应显著(Wilk’s∧=0.717,F=3.72,P<0.01)。主要表现在正性情感方面,自主合作组优于合作组,合作组优于独立组。由此可见,不同锻炼情境的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不同,有利于激发锻炼者自主需要、关系需要的锻炼情境,更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对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进行探讨有利于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采用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2个修订量表,对武陵山片区1 226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调查,构建了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心理资本中介模型。结果显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的锻炼时长、锻炼频次和指导情况可分别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心理资本;心理资本可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在锻炼时长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锻炼频次、指导情况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探索大学生锻炼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辽宁省1 5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分层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1)在主效应方面,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均对锻炼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主观规范影响不显著。2)在交互效应方面,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态度×主观规范两个交互项对锻炼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经Johnson-Neyman法检验发现,只有当感知行为控制达到一定水平时,感知行为控制才能正向影响态度与锻炼意愿的关系,而态度对锻炼意愿的影响将随着主观规范水平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在身体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采用自然实验、心理测量、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106名大学女生进行健美操运动干预。结果表明: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焦虑、社会攻击、性心理障碍产生直接效应;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共同中介效应不显著;身体锻炼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心理健康的路径模型比较显著。结论:身体锻炼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身体锻炼的持续时间可以直接降低焦虑、性心理障碍,身体锻炼的强度可以直接降低社会攻击、性心理障碍;身体锻炼强度和持续时间分别通过主观幸福感对焦虑、社会攻击、性心理障碍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测量的量表包括8个分量表,总体测量得分较高,反映学生具有较好的锻炼态度。2)学生的锻炼态度总体上是趋向于积极的,但仍然有部分学生态度差,说明学生锻炼态度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是靠短时间的体育课就能够建立起来的。3)学生认识到了锻炼的价值意义,对体育锻炼有着比较丰富的情感体验。4)学生的锻炼行为积极,意图明确,但是主观标准较低。5)测量数据可以用来进行教学评价,为教师提供学生课堂内外态度方面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探讨在普通高校健美操课中采用分组互助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两种不同教学手段进行对比,探索研究分组互助教学法在不同持续时间的锻炼过程中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效应。结果:1)在普通高校健美操课中采用分组互助教学法有利于激发锻炼者自主需要、关系需要,有利于内在动机的激发和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运动愉快感等积极的心理过程,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正性情感,有助于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2)学生主观幸福感不同成分的变化对学习持续时间的要求不同,情感成分的变化比认知成分的变化时间更短。3)在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采用分组互助教学法,学生分组是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这样为学生能够在课程结束后还持续进行锻炼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满意感和学习满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