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术技术审美是武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意象创构又是武术技术审美的内在生成。运用技术美学和中国古典意象思想探究武术技术审美,剖析其意象创构。研究认为,武术技术作为以身体为存在形态的身化技术,兼具技术美学和意象创构的审美价值。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结构包含“意”与“象”两个维度,“意”借武术技术外在形态之“象”赋形,“象”以武术技术内在之“意”塑魂,“意”与“象”结合,营造了主客体交融,充满武术技术生命活力的意象世界。武术技术审美的意象创构有“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味象体道”三个层面,其中,“观物取象”意指武术技术审美的“直观体悟”与“感物起兴”;“立象尽意”是指武术技术审美的“体物得神”与“感物动情”;“味象体道”则是武术技术审美的“象外之象”与“得意忘象”。同时,武术技术审美还有着“原型意象”和“超越性意象”两个层次,原型意象是一种本原性存在的意象,武术技术原型意象体现了集体无意识关联的武术技术文化品格;技术意境是意象的超越,武术技术审美只有深入到“境生象外”的技术意境方能真正感悟武术技术所追求的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2.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饱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精髓,但也存在着一些非理性的思想观念。如何以科学的思维判断武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客观现象,如何以一种人文情怀考量武林人的非理性是决定武术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从科学与理想信仰的角度思考武术传统观念中的非理性,将有助于对武术文化的理解认识,更有利于推动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传统美学和现代艺术学的理论对“武术意境”展开讨论.研究认为:(1)“武术意境”是通过特定的武术形象而诱发出的一种境界和情调,是构建在独特的、艺术化的武术形象之上的艺术体验,并以一种情感体验的方式存在于观赏者的主观意识中.(2)“武术意境”源自“情”与“景”的交融.“情”所指向的是拳家们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所拥有的体验、思想、理想、情趣等方面的总合;“景”是指观赏者对武术这一审美客体观照之后而产生的艺术化的联想或想象.(3)“武术意境”源自“虚”与“实”的创构.“实境”是演练者用肢体的运动所创造出的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武术形象;“虚境”是观赏者对武术“实境”进行主观想象的结果.(4)“武术意境”为审美主体展现了充满审美想象的艺术空间,是体现武术艺术价值的高级形态,是武术艺术性存在的显著标识.  相似文献   

4.
崇德尚武弘扬传统中国武术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清 《中华武术》2005,(4):36-37
(一)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从武术发展的历史看,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术理论中包含着浓厚的古典哲学思想。我国古典哲学中的“道”“气”之说以及“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理论等,均是武术理沦的重要依据。“气”被视为武术养生的哩论基点;“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拘和谐统一,成为武术运动追求的一大境界;  相似文献   

5.
张力 《精武》2006,(11):39-39
《霍元甲》是李连杰全程参与创作的电影,他试图通过这部影片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武术生涯。李连杰曾提到其中的“武学三境界”(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手中有剑,心中无剑;手中无剑,心中无剑)不仅是对武术境界的描述,也是对人物性格、段落主题乃至影片主旨的定性。一、手中有剑心中有剑剑在手中,便成伤人之举;剑在心中,则有害人之势。这一阶段霍元甲对武术和人生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强其筋骨”和“胜者为王”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6.
“武术”名词定论问题是目前中国武术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武术名词意义、内容非常广泛,给人们很模糊的概念,现代人们只是片面的了解武术,有的甚至错误的理解武术,所以给武术向世界发展带来影响。武术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实用意义,要想弄清“武术”实际意义,就必须对武术名词在古代、近代、现代的真正实际意义进行分析,确定武术名词在各个不同时代的不同意义和武术内在含义的转移变化发展过程,并且分析现代武术发展形式和武术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再研究武术体系所包括各种单项内容发展的可行性——使人们对武术名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论。  相似文献   

7.
健康长寿自古就是人们追求的美好境界。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一些严重威胁人们健康长寿的“文明病”随之增多,阻碍了人们对这一美好境界的追求。展现中华武术神功、荟粹世界武道精华的《中华武术》月刊,给人们架起了一座攀登这一美好境界的阶梯。  相似文献   

8.
当代武术文化的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属于文化、高于体育”已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武术是什么?”的本源性问题却尚未得到圆满的回答。武术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字自身的局限性特点,使任何一个关于武术的概念都会产生自身难以避免的缺陷,所以,给“武术”或“武术文化”下一个定义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武术本身也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对武术的全面把握要与时代的发展和对武术的认知相结合。通观当代融入人们视野中的武术,从文化的整体观出发,可分为四种形态,即“文化的武术”、“教育的武术”、“艺术的武术”、“体育的武术”。这种分类概括了武术文化的主体内容,提出了武术概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9.
浅谈武术服装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术服装以它独特的“含蓄”美烘托武术“天人合一”的境界。文章通过对武术服装所蕴涵的文化信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武术服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武术服装的规范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无悔的选择     
年少时,曾幻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像心目中的英雄霍元甲一样,成就一身武学,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后来,进了大学,“武术”仍是我心中一个无法搁置的梦,甚至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于是一个人生的奋斗目标、生命的理想归宿便悄然地占据了我的心灵,那就是:振兴发扬中华武道事业,挥写创造自我璀璨人生。  相似文献   

11.
武术演艺是武术与表演艺术的有机结合。它的出现,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武术的娱乐功能、商业价值的凸显;更是武术文化价值的重要展现形式,武术演艺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武术演艺也为当今的武术学科增加了新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它更加体现了武术的一种时代特征和时代需求,是当代武术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其蕴含的教育价值、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然而尽管武术的价值极其丰富,武术的发展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制约中国武术发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说明了武德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武术在长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突出地强调了道德修养的作用,并以传统的崇德扬善的道德观来协调习武者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德”与“艺”(武技)的统一。文章以武德的概念,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来分析武德在武术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价值。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注重对武德思想的关注,及学习。  相似文献   

14.
知史以为鉴。文章通过对内容分析、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将《中华武术》杂志自1982年创刊至2009年第7期共300期内容所经历的27年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武术传播内容流变的角度,抽绎并评析了杂志传播武术的规律。将对武术的传播规律整体抽绎为:一是单就竞技武术而言,内容传播重点“由技术向赛事转变”;二是单就社会武术而言,内容传播方式“由‘一把抓’向‘弹钢琴’转变”;三是就竞技武术与社会武术传播的关系而言,它们在“并行之中向社会武术偏重”。  相似文献   

15.
武术杂志是武术传播的重要媒介,文章以《中华武术》为个案,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总结了武术杂志近30年来传播内容流变之缘起。研究认为,国家关于武术发展的方针政策深刻影响着武术杂志的武技传播内容;读者的需求引导着武术杂志的武技传播内容;武术杂志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迫使其不断变更武技传播内容;武术发展中的焦点事件促使武术杂志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形式逻辑学角度,对武术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属概念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武术新概念为:武术是以具有攻防技击特点的动作为主要内容,以体育形态、军警形态、艺术形态为主要存在形式,以保持和发展人的身心潜能、杀伤和制服敌手以及反映实战技击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武术赛事在现代社会武术文化传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传统武术节是目前武术单项比赛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武术比赛,被誉为"武术界的奥运会"。文章以安徽黄山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为例,通过研究本次武术节的赛事情况后,从外围层次、中间层次、核心层次三个方面分析了武术赛事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指导武术赛事更好地为武术文化传播服务。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全面提升文化实力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对幼儿武术教学给予高度的重视。幼儿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武术的健身、教育等功能对幼儿教育及其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教师在武术教学中的角色的定位,对幼儿武术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武术是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在古代中国其基本意蕴是军事冷兵器技术。宋代以后,随着火器逐渐配备部队,"武术"开始大面积地向民间转移。这种转移与武举制实施的共同作用,促使了民间习武热情的高涨。义和团运动爆发、武举制废除以及体育救国思潮兴起后,下移民间的军事冷兵器技术,即武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而随着武术运动、竞技武术等"新编武术"的出现以及对民间武术的强力挤压,武术界对"新编武术"的批判声音日趋强烈。在这一过程中,又出现了"传统武术"这一词汇。另外,需要提及的是通过对武术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还意外发现了中国武术发展的"二元互补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内容分析、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将《中华武术》杂志自1982年创刊至2009年第7期共300期内容所经历的27年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武技传播内容流变的角度,抽绎并评析了杂志传播国外武技的规律。将对国外武技的传播规律整体抽绎为:一是就国度而言,杂志走了"由近及远"的路线;二是就武技种类而言,杂志采用了"抓大挂小"的方式;三是就武技介绍占用篇幅而言,杂志运用了"峰谷相间"的模式;四是就对国际流行武技的介绍而言,杂志坚持了"恒中有变"的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