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王保成  王川  罗会文 《体育科学》2003,23(2):92-95,109
运用生物力学解析,数理统计,文献等方法,对背越式跳高的双动力起跳技术与理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支撑直接影响起跳效果和起跳技术;摆动腿着地方式对起跳脚着地时腾起水平初速度和腾起垂直初速度有影响,主要结论:摆动腿的支撑效果与起跳腿的蹬伸效果共同构成了起跳动力源。  相似文献   

2.
揭示三级跳远助跑速度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助跑速度是三级跳远训练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效地利用已获得的助跑水平速度必须将有效控制起跳时腾起角和加强单足跳起跳腿着地时“承受负荷”能力匹配起来。  相似文献   

3.
跳远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小腿支撑扇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着地时,其小腿支撑扇角对跳板前的身体重心下降、水平速度以及离板瞬间的重心垂直速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影片拍摄及解析的方法对成绩在 6.30 m以上的 6名中国优秀女子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优秀女跳远运动员摆动腿髋的水平速度与水平速度增加值呈高度正相关;着板时,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脚水平速度呈高度负相关;起跳过程的缓冲阶段中,摆动腿的摆动使身体重心高度呈上升趋势,同时垂直速度持续升高,占腾起垂直分速度值的53.1%。  相似文献   

5.
雍明  邹玉玲  陆阿明 《体育学刊》2011,18(6):119-123
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倒3步助跑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幸娟倒3步助跑弧线衔接不流畅,导致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助跑中两臂摆动动作不规范,倒2步摆动腿"牢固支撑"动作做得不够,直接造成身体内倾角加大;倒两步助跑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出现上升趋势,从而影响了助跑和起跳的衔接;助跑倒1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下降明显,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仅为5.94 m/s,比倒2步下降了0.64 m/s,低于国内外优秀女子运动员;助跑倒1步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为正值,身体重心呈向上运动趋势。郑幸娟跳高的倒3步助跑技术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8名优秀男子大学生跳远运动员最后2步助跑和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发现我国大学生运动员重心水平速度在助跑倒3步中就开始下降,最后2步中水平速度大幅度下降,不能保持已获得的水平速度进入起跳.起跳过程中最大缓冲膝角小,缓冲阶段相对较长,重心移动扇面角较大,起跳速度慢,通过起跳获得的重心垂直分速度较低和腾起角较小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杨雁盛的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其2006-08—2007-08份所参加的各次大赛技术进行跟踪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生物力学测量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选取的主要指标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杨雁盛最后两步助跑至起跳身体重心水平方向速度损失过大,垂直方向速度增值过大,从而造成起跳垂直分力过大,致使腾起初速度减小,但整体赛次起跳阶段重心腾起角度保持较好,符合撑竿跳高对起跳腾起角的技术要求;步幅和步频基本符合撑竿跳高最后两步步长变化的技术要求;起跳离地瞬间摆动腿髋角偏小,但大小腿折叠角度基本符合撑竿跳高技术要求;起跳点位置偏近是起跳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离地距离、腾空距离及着地距离的研究,认为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步长结构对助跑水平速度、身体重心高度以及起跳效果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后两步步长构成具有不合理性;倒数第二步着地距离过大,最后一步着地距离偏小。前者造成倒数第二步重心高度下降过多、最后一步减速严重、踏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偏低,后者造成起跳过程中垂直作功距离偏短、腾起垂直分速度及腾起角偏低。  相似文献   

9.
助跑与起跳重心水平速度对三级跳远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两步离地瞬间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呈递减趋势,重心水平速度较小,但在单足跳离地瞬间垂直速度较高,导致了过大的腾起角。  相似文献   

10.
运用录像解析的运动学研究方法对8名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和10名美国运动员有关运动学特征进行对比、诊断。研究表明,我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的伸髋平均水平速度和着板时摆动角速度两项指标上有一定的差距;在助跑最后一步中,摆动腿支撑扇角较大,因此在此阶段不能保持较高水平速度;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中,“屈蹬”技术形成的不够理想,推迟了摆动腿摆动的时机;起跳过程的缓冲阶段是获得垂直速度的主要阶段,加快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是水平速度损失较小、获得较大垂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改善跳远起跳时摆动腿技术的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身体重心腾起速度、腾起角度和起跳高度。   研究表明:要进一步提高跳远成绩,最有效的途径是在继续提高绝对速度水平的前提下,提高起跳力量和改善起跳技术,以获得尽可能大的腾起垂直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   1.跳远起跳中,合理的摆动腿技术特征   (1)在合理的最后一步步长的前提下,在起跳腿着地瞬间,摆动腿应越接近起跳腿越好,两大腿之间夹角在 35°~ 42°,这说明摆动腿距离地面后能积极开始向前摆动。   (2)在起跳腿开始由缓冲转入蹬伸时,摆动腿应已摆过起跳腿,摆至身体的前方。这…  相似文献   

12.
运用灵像解析的方法对8名中国女子跳远运动员(平均成绩6.29m)和10名美国运动员(平均成绩6.52m)有关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诊断。研究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的伸髋平均水平速度和着板时摆动角速度两项指标上有一定的不足;在助跑最后一步中,摆动腿放脚速度慢,髋关节前送技术差,导致摆动腿支撑扇角较大,这是我国运动员在此阶段不能保持较高水平速度的直接原因;在助跑最后一步蹬伸阶段中,由于摆动腿离地时的膝角较大,“屈蹬”技术形成的不够理想,推迟了我国运动员摆动的时机;在着板时,我国运动员应主动积极地加快摆动腿的摆动,以此带动起跳脚脚掌向后的加速踏板动作,同时努力使着板角达到费尔歇模式;起跳过程的缓冲阶段是获得垂直速度的主要阶段,加快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是损失较小水平速度、获得较大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高速摄影对全国大奖赛女子跳高比赛前4名运动员的最后4步助跑技术进行3维运动学分析,得出中国运动员起跳时支撑腿蹬伸不充分,起跳脚着地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转化率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髋、膝、踝3关节都没有充分伸展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影片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我国10名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和起跳速度变化特征的运动学分析,提出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缓冲动作稍大,摆动腿蹬离地面时速度水平较低;大部分运动员身体重心高度波动较大;起跳垂直速度水平与起跳时间有较高的相关性;运动员起跳结束瞬间的垂直速度水平差别较大,但整体水平一般.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第十届全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最后三步助跑及起跳过程的运动学特征分析,得出保持倒数第三步低重心平稳过渡、加大倒数第二步步幅、增大最后一步的踏跳力量、尽可能创造较快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腾起角,是影响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对5名兵团竞技体校跳高运动员测试,2名队员跳高采用美国Ariel公司APAS软件进行图像解析处理。主要通过速度、角度、时间方面分析起跳技术,获得他们跳高技术基本特征:两人助跑起跳着地瞬间的水平速度和与国内青少年接近,但是低于国内优秀运动员,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转化率低,起跳垂直速度与优秀运动员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着地角偏大,起跳腿的着地瞬间髋关节角、膝关节角都偏小,离地瞬间踝关节角小于优秀运动员;两人摆动腿的摆动角速度不够迅速。论文结果对指导兵团青少年跳高训练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7名一级男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与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男子一级水平的跳高运动员在技术上主要表现为助跑最后两步步长较短,助跑速度相对较慢,起跳过程中摆动腿动作幅度与高水平运动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提高我国运动员跳高最后两步的助跑速度与摆动腿、臂的技术动作将有利于我国运动员进一步提高其运动成绩和跳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视频拍摄和解析、实地观察、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董子昂进行研究。认为,(1)其技术特点为:助跑最后2步步长稳定、步速快且保持能力强和质心不断升高;起跳过程中H0与H1较高,起跳着地时已获得向上的垂直速度,起跳时间短;起跳腿着地膝角较大,腿部肌肉弹性和超等长收缩能力出色;摆动腿摆动速度快。(2)其技术不足为:助跑速度、节奏和点位不稳定;起跳腿支撑能力差;起跳阶段速度转化率低,垂直速度慢、腾起角小和质心垂直工作距离短;过杆经济性差。(3)其失败跳次成因为:助跑速度过快超出自身可控范围;助跑节奏和助跑点位发生改变;起跳阶段速度转化能力降低;摆动腿摆速降低,离地时刻折叠程度和制动高度不充分;起跳腿蹬伸幅度小,离地时髋关节和膝关节未充分伸展。对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提出建议:(1)助跑阶段训练中,在提高助跑速度前应先评定运动员起跳阶段速度转化能力;在提高助跑速度的同时注重助跑节奏、助跑点位及助跑稳定性;关注髋关节在助跑过程中的相对位置。(2)起跳阶段训练中,除训练运动员起跳腿支撑能力和蹬伸能力、摆动腿的快速摆动和高摆制动...  相似文献   

20.
对影响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垂直速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跳远运动现状,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我国跳远运动成绩的因素——腾起垂直速度加以分析,认为提高绝对速度,合理利用助跑速度,形成良好助跑节奏,提高起跳腿支撑缓冲能力,加快摆动速度都有助于运动员获得适宜的腾起垂直速度,能使运动员获得理想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