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以武术的文化优势、表演特点及大型单项体育赛事的运行特征为依据,基于符号互动理论分析探讨了武术表演在大型单项体育赛事中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中国武术与西方主流竞技体育项目赛事可以联合为一个双赢的互动机制——大型单项体育赛事可以成为中国武术表演的平台,利于加强国家和民族文化认同,利于武术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体育赛事自身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2.
"北京2008武术比赛"的文化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2008武术比赛"是中西体育文化创造性融合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也是21世纪中国武术发展的一道分水岭.本研究以文化学为视域,从新中国建设60年武术文化发展的角度回顾了中国武术的申奥历程,分析"北京2008武术比赛"的历史价值和象征意义,指出在坚持竞技武术申奥战略的同时,中国武术更应充分发扬自身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在积极融入世界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武术表演"为主线,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武术表演的艺术特征,指出当前武术的军事价值和功效已经逐渐被其它诸如健身、娱乐、文化、艺术等功能所替代,而作为一种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艺术、文化产品,其自古代以来就具有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功效便成为其在当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武术"表演化"和"艺术化"的发展道路不仅成为肩负起传播中国武术、传承武术精神、弘扬中国文化,彰显中国精神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还成为中国武术在当代社会中广泛普及与发展的新形式和新力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武术及奥运会发展现状及关系的研究,分析当前武术项目进入奥运会的"利"与"弊",提出当前为进入奥运会而改变武术的本质,既不利于武术项目本身的发展,也不能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武术进入奥运会时机尚未成熟。虽然中国武术只能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非正式项目,但北京奥运会给武术提供了绝好的推广机会,借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传播环境和机会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武术的全貌,感受到中国武术文化的魅力。未来武术的推广,必须还武术以本来面目,完善武术自身体系,以教育为前提及多层次武术形式并举。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与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文化空巢”现象的解读,从近年来武术体育化时代视角下对中国武术历史留存的空间、标准化竞技武术的导向和武术教育薄弱所引起的武术“文化空巢”现象给予客观地分析;并从传统武术需要文化创新、竞技武术需要文化传承以及学校武术教育兴趣培养的需要中唤醒中国武术文化的理性发展与思考。由此得出,中国武术在体育化时代需要加强自身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使中国武术文化在现代传承中担负起自身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体育师友》2020,(5):48-50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表演跨文化传播进行研究,为武术国际化输出提供最有效途径。针对武术表演跨文化传播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为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中国武术文化、弘扬武术民族精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名人效应”与现代中国武术传播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现代中国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要打破传统的传播理念,主要从文化的角度传播中国武术;武术与名人产生的名人效应相结合,既能满足喜爱武术群体的自身需要,又能对传播中国武术文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命美学视域下中国武术审美文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的方法,从生命美学视域剖析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的当代价值,探索武术审美文化理论。研究认为:在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价值理念下,在推动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开掘武术审美文化资源,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升武术价值品级、拓宽武术发展路径、满足大众日益提升的精神生命需求具有深远的价值。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研究应围绕"道不远人"的生命主旨,以"人"为中心,立足于生命精神的价值追寻,从武术技艺、武术人文精神的不同层面开掘审美文化意蕴,探索新时期武术审美文化的新特点、新趋向。武术审美意象应作为武术审美文化理论的核心要素深层挖掘,并指导武术实践。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武术,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武术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成为中国武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与内容。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经济学、传播的视角,以武术大省河南武术文化产业发展为例,对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施行完善文化体制、引入民营企业的力量、提高大众文化意识、构建地域武术文化旅游圈、完善文化设施、培养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等战略措施,共同促进武术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20,(1):78-83
对近年来新媒体关注的闫芳太极拳推手、徐晓东"约架"事件进行了分析,从戈夫曼拟剧论的视角切入,认为武术表演者在面对观众的前台表演时,尽可能地采用了印象管理策略,使武术形象符合主流社会价值准则;由于表演前、后台关系错乱导致表演的失败,从而使中国武术的形象轰然倒塌;中国武术概念群庞大复杂,是真伪一体的混沌形态。人们往往忽略武术的存在符号并不能等同于武术本身,相反,符号却可以在事物本身的缺席情况在被使用,所以,观众很容易将武术的能指与所指混同,从而对武术产生两种极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般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练武术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已经成为对外传播、宣传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感情,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文章是在建设文化与体育强国视野下,结合当今武术发展的工作重点,分析探讨武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思路,探寻如何更好的传承武术文化,提升我国武术文化软实力,为建设文化和体育强国服务。  相似文献   

12.
竞技武术套路配乐是我国武术比赛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预示着今后武术套路比赛与表演的走向。音乐的选择、音乐与动作节奏的和谐统一将是决定武术比赛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武术套路的训练中应根据不同运动员的风格特点、不同运动项目来选择不同的音乐,使套路演练的表现力能达到音韵和神韵的完美结合,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竞技武术是中西体育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产物,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专业人群为活动主体,围绕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规程的要求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或集体的运动竞技水平,争取获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的一种武术运动。中西体育文化的互补性、为国争光的举国体制以及市场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是竞技武术发展的主要文化动因。竞赛规则过于烦琐,以及在推广过程中重技术传授,而文化内涵的传播相对弱化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竞技武术在更高层次上与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体育院校的武德文化建设路向,需要建立起高度的和清醒的武德文化的自觉意识。要把武德文化建设作为体育院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体育院校以武德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以巩固青年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它能够极大地促进我们身体协调、力量、柔韧等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所以在高校对青少年开展武术方面的教学就显得极其必要。而反观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开展的现状却并不是非常理想,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的研究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体育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西方体育文化逐渐走入了国人的视野,并与中国的本土体育文化产生了猛烈地冲击,逐渐形成了文化霸权的体育文化现象。当今时代下,中国武术的发展所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便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碰撞与整合问题。中国武术若想冲出西方体育文化的笼罩与压迫,理应结合武术自身的发展实际,以人为本,以艺为主导,走武术艺术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武术学是研究武术发展规律的科学。武术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人们对武术认识的不同形成了武术学科定位的差异。学科的定位直接决定学科研究的问题领域。文章通过对武术学科定位、武术学科建立所需条件和武术学科发展问题的探讨,指出武术学科的定位问题是决定武术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高校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以及武术教学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学生对武术课程的兴趣逐渐消减,甚至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文章以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分析认为,武术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个武术知识、技能的人际传播过程。文章通过对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符号、传播反馈等因素的分析研究,对武术教学过程中以上因素进行改进和优化,旨在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是古老东方的瑰宝和精华,是中国运动项目的国粹;以动作繁杂、姿态优美的表演形式,无论在技击还是在演练武术的过程中所表现的美,无不含有艺术性,其中所蕴含的美给人们带来一种赏心悦目振奋精神的情感。文章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归纳法从武术表演基本特征出发,对武术表演的艺术美、武术关学特征、美的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推动武术更好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