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CAA对诱导损伤的乳鼠骨骼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BCAA对骨骼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应用地塞米松诱导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造成损伤模型,结果显示BCAA可使骨骼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增加骨骼肌细胞的存活率,对地塞米松诱导损伤的骨骼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实验证明BCAA在促进细胞增殖方面的作用可能大于抑制细胞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超低温冷冻治疗在运动领域主要用于加速运动后的恢复和促进损伤后的康复。尽管超低温冷冻治疗在竞技体育领域进行了较多的实践应用,但现有研究在其对包括血液、抗氧化、免疫、心血管、内分泌和骨骼肌等诸多系统在内的生理学效应证据均表现为证据不足或缺乏证据。除了进一步积累充足的研究证据之外,实践应用方面仍需要重视常规冷疗手段所带来的生理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有氧耐力运动对小鼠肌肉组织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有氧耐力练习对小鼠肌肉组织自由基损伤的影响。方法是测定游泳练习小鼠肌肉组织中的丙二醛(MDA)的生成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 PX)活力,同时用急性剧烈运动的小鼠肌肉组织中MDA的生成量和GSH PX的活力作对照。结果表明,经过游泳练习的小鼠比急性剧烈运动的小鼠肌肉组织中MDA显著降低(P<0.05),而两种状况下小鼠骨骼肌与平滑肌组织中GSH PX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而得出结论,有氧耐力练习的小鼠比急性剧烈运动的小鼠肌肉组织中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4.
以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从离心运动致大鼠骨骼肌微损伤形态学及血清CK活性变化的角度,探讨骨骼肌微损伤形态学与血清CK活性间的变化规律,为骨骼肌运动性损伤机制的探索及预防与康复等提供实验依据.动物模型采用一次持续性下坡跑运动训练.训练结束后,按不同时间点取血、取材.骨骼肌光镜切片(HE)制作与观察,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测定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肌酸激酶(CK)试剂盒和60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结果:大鼠离心运动后骨骼肌组织损伤形态学和CK活性均出现不用程度的变化,骨骼肌微损伤形态学改变在运动后24~48h最为明显,而血清CK活性的峰值出现于离心运动后即刻,表明血清CK活性与骨骼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并不一致,骨骼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呈时相性、延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血清肌酸激酶与骨骼肌损伤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目的在于对血清肌酸激酶与骨骼肌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采用跑台一次性离心运动至力竭的动物模型,48只7周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后即刻、1、2、4和7天组,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同时通过HE染色分析骨骼肌形态学损伤变化。结果显示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峰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天迅速下降。HE染色结果则表明离心运动后骨骼肌损伤呈现延迟性时相特点,在运动后第2天骨骼肌损伤范围达到最大。本实验表明血清肌酸激酶与骨骼肌损伤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不能反映骨骼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HMβ对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HMβ对骨骼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应用地塞米松诱导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造成损伤模型。结果显示HMβ可健骨骼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增加骨骼肌钿胞的存活率,健SOD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说明HBβ对地塞米松诱导的骨骼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背景:在运动员的损伤康复过程中用心理综合问卷测量疼痛等级、与康复锻炼活动的关系。研究对象:通过分析1 034名田径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手术后疼痛的波动情况,讨论了疼痛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有关的个人及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分层线性模型针对运动损伤康复时间对运动员损伤疼痛的影响、所从事的康复活动对运动员损伤疼痛的影响、个人特征对运动损伤疼痛的影响及其运动员个人特征、每日活动及疼痛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分层线性模型在分析运动员损伤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疼痛预测因子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为康复专家更科学地指导运动员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对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骼肌损伤形态学研究是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发生机制探索的基础。采用实验法,观察离心运动对大鼠肱三头肌超微结构影响的规律。结果显示:离心运动损伤模型可导致大鼠肱三头肌出现较典型的超微结构病理学改变,且线粒体、细胞核结构的变化同肌节改变或Z线流等结构改变一样,帮助界定骨骼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
自由基与骨骼肌损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自由基与骨骼肌损伤的研究新进展,并对中医药在骨骼肌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对其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运动引起的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是运动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运动导致的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进行综述,主要论述了超微结构损伤的评价指标及恢复手段。以期提高体育运动参加者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并为以后的实验研究做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1.
叶春  罗晶  许豪文  何执静 《体育科学》2005,25(9):53-55,82
实验旨在观察预热休克对一次性大负荷运动造成大鼠骨骼肌运动性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实验采用大鼠热休克模型,用物理加热方法使大鼠体温升高到40.5℃~41.5℃,持续10~15min,在室温下恢复24h后进行一次性大负荷运动(速度为27m/min,坡度0°,时间为90min)。通过对比预热和室温组大鼠运动后即刻、24h、48h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来确定预热休克对大鼠运动所致骨骼肌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以及是否能够加速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恢复。结果发现,预热组运动后即刻、24h,血清中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比室温组低(P<0.05);运动后48h,预热组较室温组血清中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略低,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肌酸激酶值比室温基础组略高,也没有显著性差异;预热运动后48h组乳酸脱氢酶与室温基础组相比略高,没有显著性差异;室温运动后48h组乳酸脱氢酶较室温基础组明显偏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预热休克对于一次性大负荷运动所致的大鼠骨骼肌运动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能够促进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高压氧、自由基及骨骼肌损伤的相关文献,综述了三者各自的研究动态,并针对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详细阐述.主要结论:高压氧疗法在骨骼肌损伤治疗中有独特的良好作用,为避免其毒性作用的发生,必须掌握好治疗时的压力、浓度及时间;关于自由基与骨骼肌损伤之间的关系,目前尚存在争论,二者可能是同时发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其确切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网球运动中,膝关节损伤较为普遍,且发病机制复杂。通过探讨造成膝关节损伤的机理和规律,可为损伤的预防、治疗、康复提供帮助。研究发现,不同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网球膝关节损伤发病率与患病率,但其损伤率较高。网球膝关节损伤在不同性别、年龄段中均较为普遍。损伤与运动等级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网球膝关节损伤以慢性损伤居多,损伤程度尚不明确。膝关节处常见的损伤包括肌腱炎、半月板损伤、滑囊炎等,但每一种损伤的发病率仍不明确。有关建立运动技术肌肉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已有报道,但鲜见建立网球技术肌肉动力学模型的相关报道。有限元模型已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但鲜见其应用于研究网球损伤。研究认为,流行病学研究中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损伤记录系统,为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损伤信息奠定基础。建立生物力学模型研究网球膝关节损伤有助于探寻损伤的力学机制,这类模型的发展趋势是有限元模型耦合动力学模型。此类模型的建立将为网球运动的损伤研究、防治、康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睾酮是人体最重要的雄性激素,通过特异受体AR发挥其特定的生理机能。雄激素对骨骼肌形态、机能的影响和作用,与整体雄激素水平改变影响了局部肌肉组织中的雄激素水平,进而对肌组织AR进行调控有关。运动可以导致睾酮、AR水平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骨骼肌的蛋白质代谢,影响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地塞米松诱导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损伤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的作用.结果从形态学上观察到地塞米松可造成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的损伤或死亡;MTT法发现地塞米松可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的存活率降低,这种作用并有剂量依赖性;SOD活性和MDA含量未发现有显著变化.说明地塞米对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具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体骨髂肌损伤是在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下过度主动收缩或拉长时引起的损伤,多见于股后肌群、股四头肌、小腿腓肠肌、腰背肌和肩袖肌,由于运动员赛前准备不足,技术动作不够标准,使肌肉及周边软组织损伤,损伤初期,局部肿胀,按之疼痛,后由于不加注意和配合相宜的治疗,肌肉组织自行  相似文献   

17.
何林 《新体育》2024,(2):91-94
运动损伤不仅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心理、训练、竞技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他们提前结束职业生涯。传统的运动损伤康复方式主要侧重于生理过程,而将心理和社会过程与生物性疾病分隔开,很少从多个方面对运动员的健康进行考虑,尤其是在心理康复方面,往往被低估和忽视。为了帮助受伤运动员更好地预防、管理和康复运动损伤,本研究对运动康复的综合模型和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种主流的理论模型——综合模型和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为研究运动损伤康复的多维因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表明运动损伤康复不仅仅是生理功能的恢复,更关乎心理和社会的康复。这两种模型自提出以来已有20多年,对于现在的研究发现,在某些方面它们还存在不足,尚未明确解释生物、心理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路径。未来有必要将这两个模型整合,形成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论框架,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并结合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它们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核心机制和路径,以更好地支持实践。  相似文献   

18.
运动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但由于伦理和人体实验的制约,使用动物运动模型成为研究运动干预疾病的首选。目前,运动对人体健康促进的研究存在一个难点:如何建立动物模拟人类运动的可靠模型。有效和可靠的动物运动模型对于深入研究运动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已经开发了多种动物运动模型模拟人类的身体活动,例如跑台、游泳、自愿转轮、举重、爬梯、电刺激等运动模型。研究发现,不同运动形式以及不同的联合运动形式对实验产生的结果可能也不一致(如自愿转轮运动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恢复要优于其他运动形式),对此应根据已有的研究或设计实验对照组来选择最佳的运动形式。在未来的研究中,跑台和举重等运动模型应向自愿性运动模式的目标不断改进,游泳、自愿转轮和爬梯等运动模型应向易于控制和量化运动参数的目标不断优化,最终为运动促进健康研究提供稳定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观察大强度运动对大鼠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影响,同时分析所建运动模型的可行性.大鼠进行大强度运动,运动后血浆尿酸、次黄嘌呤和肌苷的浓度均比运动前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提示大强度运动导致大鼠骨骼肌中的嘌呤核苷酸丢失,本实验采用的动物模型可以造成大鼠骨骼肌嘌呤核苷酸丢失.  相似文献   

20.
运动性骨关节损伤是一种严重危害运动员运动能力和运动寿命的机械磨损性和无菌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长期从事剧烈运动的运动员,如长跑、举重、柔道等项目的运动员,骨关节经常承受过大的压力,更会加速骨关节的磨损,从而导致关节损伤,诱发运动性骨关节炎。一个理想的运动性骨关节损伤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能否取得顺利进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硬脊膜外腔用药是目前临床镇痛及神经保护类药物的常用施药途径。采用通过切断大鼠右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结合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制作大鼠慢性骨关节损伤结合硬脊外腔置管术,构建了重复性好的大鼠运动性骨关节损伤模型。并在此模型上,以Ibuprofen为阳性对照,观察HWTX-Ⅰ硬膜外腔用药对早期(建模14天用药)和晚期(建模28天用药)骨关节运动摩损性病变大鼠骨关节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血清中SOD和GSH-PX的浓度变化。实验结果显示:HWTX-Ⅰ硬膜外腔用药具有明显抗伤害性作用,能对慢性运动型骨关节损伤病程进展起到缓解和抑制作用,且其效果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离子通道选择性低、副作用大的钙通道拮抗剂Ibuprofen,为慢性运动性骨关节病临床抗伤害性药物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