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9 毫秒
1.
在撑竿跳高教学过程中,起跳技术是教学的重点,跑跳结合则是教学的难点,“推插”起跳有利于使助跑和起跳协调连贯,也有利于金属竿向玻璃纤维竿转化,对体育系学生实验性教学,运用问卷调查、现场测试、数理统计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推插”技术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撑竿跳高是田径运动中唯一使用辅助器材表演技术技巧的竞技项目。从完成动作的整个过程来看,完整的撑竿跳高技术包括持竿助跑、插穴起跳、悬垂、摆体、伸展、拉转推竿和过竿落地等技术环节。持竿助跑是撑竿跳高获得动量最重要的技术环节,由于撑竿跳高在助跑的最后部分要举竿插穴,而举竿动作又和起跳联系更为紧密,所以通常把插穴与起跳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撑竿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要通过合理的插穴  相似文献   

3.
撑竿跳高是田径运动各项目中技术最为复杂的项目之一。而插竿起跳技术又是撑竿跳高各技术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之所以说它是重点,主要是由于撑竿跳高技术具有连续的特性,这种连续的特性是指:助跑影响着插竿起跳,插竿起跳影响着摆动,而摆动又决定着团身后翻,后翻影响着拉引,拉引决定着过杆,而且,插竿起跳动作正是这整个技术环节中起承前启后的一个特定的技术动作,也是能量转换的转折  相似文献   

4.
<正>一、本技术教学的目的任务建立正确的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背弓和落地等技术环节的基本技术模式。背越式跳高基本技术。跳高的完整技术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垫。助跑阶段:逐渐加速准备起跳;通过起跳获得垂直速度,躯干开始旋转形成背对横竿,准备过竿;腾空时尽力向上然后腾越横竿;落垫时保证安全。助跑路线成"J"字形,  相似文献   

5.
<正> “先跳”技术(或称“自由”起跳技术):指撑竿跳高运动员在起跳时,应该在撑竿未接触到插斗后壁时,就完成起跳动作离开地面(即为起跳→插竿顺序)。“先跳”技术具有  相似文献   

6.
<正> 五、插竿起跳技术提示:插竿包括将运动员发挥出的能量转变成撑竿弯曲的放竿方法。撑竿跳高运动员有两个补充目标:使撑竿弯曲;使撑竿获得反弹速度。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对三名最优秀女子撑竿跳运动员进行动作分析,讨论其技术的合理性及特点。研究方法:横向与纵向结合的扫描摄影法。主要结果与结论:(1)蔡维燕采用先起跳后插穴的技术,其他二人采用先插穴后起跳的技术;(2)蔡起跳时躯干较垂直,其他二人后倾;(3)蔡的展体效果较好;(4)三人在推竿后没有进一步腾空。建议:最好使用同时插穴起跳的技术,起跳时保持躯干正直,并应加强上肢力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5.60m水平以上3名优秀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助跑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现阶段我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同世界级运动员差距不大,但助跑节奏存在问题,倒三步重心速度变化不合理;倒一步步长受限于起跳点,刘飞亮和杨雁盛助跑阶段最后两步步长变化不合理;刘飞亮采用“自由起跳”的起跳方式,“自由起跳”属于“跳插同时”型,主要技术特征表现为握竿高度高,翻竿时机早,起跳距离远,插穴时间充分,撑竿表现为“反弓”弧度明显,在起跳离地瞬间“正弓”才开始出现;建议杨泉和杨雁盛增加起跳距离,改进翻竿时机,刘飞亮提高最后两步节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在现代撑竿跳高运动中,随着器材的改进(尼龙竿的出现)和运动技术的不断提高,跳过的高度越来越高,人体在这种轨迹的运动中,往往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使之在插竿起跳时出现犹豫的现象,我们称之谓心理障碍。它严重影响了插竿起跳的质量,限制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拟通过对插竿起跳时心理障碍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供参考,如有不妥,请敬同行们指正。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讲解持竿和持竿助跑的动作要领(以左腿起跳为例) 强调竿要平稳,逐渐降竿,插竿起跳时右手紧握高举,不要下滑。 二、对墙(墙高2.5米以上)学习插竿起跳、悬垂摆体和后仰举腿技术 学生持竿离墙10米左右,老师站在学生左侧,右手抵在学生后背上,学生持竿助跑,老师紧随,右手不离开学生背部。学生至墙根前插竿起跳,收腹举腿,老师顺势双手向上托举学生腰部,学生力争将膝超过头,脚触墙。然后,老师将学生慢慢放下,完成一次练习。反复练习数次后,等学生起跳、收腹举腿后,老师再用力托住学生腰部慢慢放下来。此时老师要精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体育文化中"三自主"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要与其相适应,高等学校体育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中也要服从和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把体育文化与“三自主”的教育模式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坚持推进“三自主”教学,认真研究和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好教学的组织管理,并做好相应的教学评价,合理利用现有场地,是开展好“三自主”教学的基础与条件.通过“三自主”教学,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体育文化的熏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是“三自主”教学模式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艺术、体育课外俱乐部"来开发校园文化的潜在课程,并探讨通过课外俱乐部形式对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开放的大教育"体系下可持续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提出要可持续地培养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应构建竞技体育人才“开放的大教育”培养体系。实施要点为:树立“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实施“体教结合”;贯彻“科教兴体”,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化;完善岗位培训体系;以及将体育学院办成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4.
重新解读"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重新解读,试图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更科学地运用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使之更好地为运动训练服务。  相似文献   

15.
党中央国务院1999年6月13日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为了贯彻和实施这个重要决定,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底印发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实行体教结合的27所中学生和10所高校运动员的训练管理情况作了详尽描述,并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为中学与高校训练的衔接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纵深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身体活动性、直立姿势和动作、疾病、受伤及其他三个方面对莱芜市幼儿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实感"调查,分析存在的不良现象及产生原因,并提出增进幼儿健康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通过"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对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探索"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法对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强度和动机上的困扰的不同影响.通过实验表明,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能使中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从而增加他们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强度;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能使中学生降低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方面的困扰,这将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与实验对比法,以"健康第一"为目标,分析《体育与课程健康标准》的主要优点,实施存在的疑虑,然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的进行,引发了学校体育自建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最深刻的一次反思。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在此次新课改中,我们也同样经历了从大量地引进国外先进课程理论到有针对性、目的性地甄别课程理论这样一个过程,这与100多年前清末民初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