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体育专项能力,可以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分制下的北方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三自主”体育教学理念模糊,教学管理不够规范,教学内容陈旧、单一,缺乏合理创新,教师教学能力有限,教学方法、形式落后,学生体育观念和意识不强,校方引导、组织不力等制约因素;提出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管理,健全“三自主”体育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合理拓宽“三自主”体育课程内容,加大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满足“三自主”体育教学物质需求,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体育高素质教学人才,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强化管理,确保“三自主”体育教学质量等应对措施,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使体育更好地教育于全体学生,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最终教学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自主"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三自主”体育教学的改革实践后认为:应该正确认识“三自主”教学理念和理性地执行“三自主”教学形式。普通高等学校“三自主”教学一方面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由于实施“三自主”教学要求学校具备良好的教学的软硬条件,有些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三自主”教学可以改良;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三自主”的教学思想,理性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到教学实施,都不要盲目迁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协调下作为学校行为进行网上“三自主”选课。  相似文献   

3.
郑桂凤  杜娟  叶佳梅 《体育科技》2014,35(4):132-133
高校俱乐部制“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的施行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对福建省实施俱乐部制“三自主”教学模式普通高校的调查与研究,找出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与对策,使俱乐部制与三自主教学有机结合,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福建省各高校体育教学,更快地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浪潮.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体育课"三自主"选课模式的利与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宏  钟平奎 《体育学刊》2007,14(7):84-87
“三自主”的选课模式,是教育部对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提出的要求。“三自主”给予了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三自主”亦对教师、更对我们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仓促开设的新课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全天候的选课亦并非符合教育及运动和生理的固有规律,自由的选项则助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消极思想。实践表明:完全放开、不加引导和制约的自由选择,并非能使我们的体育课程取得最好的效果。强制性的要求对体质持续下降的大学生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2002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纲要》,此《纲要》是在总结多年来高校体育课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纲要》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三自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的改革思想。意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选择,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是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的一次飞跃,只有对“三自主”正确理解和认识,建立科学的理论思想,制定可行的实践方法,才能做到知行统一,以实现理想的改革目标。1省内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目前改革进程缓慢,改革模式更是百花齐放,对国内部分试点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看法褒贬不一,特别是在体现“三自主”时暴露的问题较多;而集中反映在师生操作层面上的混乱及盲目效仿,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实践方法,相反地造成了对改革的负面影响,以至于绝大部分学校是持观望态度。段健芝教授认为:1.“三自主过于理想化”;2.毛振明和赖天德两位专家认为:“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中,理论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盲目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建立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程杰  彭杰 《体育科研》2006,27(3):82-86
根据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结合多年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在总结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就构建当前高校体育课新教学模式,提出了高校体育课应建立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体系,引进竞争机制,鼓励教师择优上岗,学生“三自主”选课的管理机制,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网上理论学习,分级评价,分级确定学分等完善的体育课改革方案及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7.
为认真贯彻执行2002年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重庆工学院在2005年9月已开始面向2005级的本科学生实行“三自主”体育选课制,通过近3年教学实践的不断完善,现以开始全院实行。本文就重庆工学院体育“三自主”选课过程及教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对实行体育“三自主”选课制普通高等院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三自主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宏伟 《安徽体育科技》2007,28(4):85-86,89
三自主教学方法是学生在上课时间、教师、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自主选择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精神.通过对高校教学现状、教学手段、教师面临的问题,实施的困难与对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为全面推广三自主教学方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整个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材,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出发和归宿,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出发和归宿。目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按照上述的要求正在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为了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以下几个问题,谈谈看法。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怎样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双边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在总结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改革力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改革,对体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认真学习《纲要》,领会其精神,并结合我校多年教改的经验,对我校的体育课进行了“选修制”的改革,通过3年的改革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就此和各位同仁进行交流。1公共体育选修课改革的实践1.1必须做好开设选修课的准备工作1.1.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选修课的开设相对于原公共体育课,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领会其精神,从思想上认识到开设选修课的重大意义和开设选修课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其次,教师队伍的专项要健全丰富,只有教师的专项健全丰富,才有可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自由度,实行“三自主”的选修课目标,否则选修课只能是一句空话;再次,教师要进行自我素质的提升,选...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认识“扬长教育”的重要性,思考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出发,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以“扬长”为切入点,为成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体育教师的教学习惯在其成长历程中具有特殊作用。在新的体育课程条件下,应把体育教师的教学习惯创新作为体育教师发展的突破口和立足点。研究思路是:剖析体育教师教学习惯的形成;认识教学习惯的双重特征;把握促进教学习惯创新应遵循的原则;生成教学习惯创新的内外条件;最终提出教学习惯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尹龙  李芳 《体育科研》2019,(6):16-21
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近期的重要论题,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是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一种资源和创新的源动力。因此,高校转型发展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其实质就是实现高校和社会两个渠道中知识的转移和创新。研究利用经济学知识,从知识转移的机会、动机和能力三方面构建与知识转移效果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高校体育院系与合作单位的知识转移情况,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回收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院系与合作单位之间的知识转移动机与知识转移能力都对知识转移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知识转移机会则通过知识转移动机与知识转移能力间接影响知识转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对现代文明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新问题,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并且以“三维健康观”为课程组织的基础。在这样一个新的时期内,体育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范围内如何发挥其“桥梁”的作用,是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5.
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体育教师的教学习惯在其成长历程中的具有特殊作用。在新的体育课程条件下,应把体育教师的教学习惯创新作为体育教师发展的突破口和立足点。研究思路是:剖析体育教师教学习惯的形成;认识教学习惯的双重特征;把握促进教学习惯创新应遵循的原则;生成教学习惯创新的内外条件;最终提出教学习惯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教育愈来愈明显的专业化趋势所引发的问题引发了课程教育改革中人们对于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人文精神和体育之间关系甚为密切,人文精神是体育教育的思想基础和指导精神,体育教育则是人文精神的形象体现。在对于传统体育教育问题反省的基础上,我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强调了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人文精神贯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种强调不仅要求对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而且还要求这种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其目标的设计和任务的确立中内含对于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体育教学原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细谦 《体育学刊》2005,12(2):120-123
新中国体育教学原则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学习借鉴与引进时期、渐成体系与相对稳定时期、课程改革与创新时期等3个阶段。未来体育教学原则的研究,应立足于素质教育,着眼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需要,既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又要处理好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开放的大教育"体系下可持续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提出要可持续地培养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应构建竞技体育人才“开放的大教育”培养体系。实施要点为:树立“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实施“体教结合”;贯彻“科教兴体”,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化;完善岗位培训体系;以及将体育学院办成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难题反映在当下学校体育改革的5组“热词”之中:①“立德树人”“四位一体”代表了学校体育的时代价值和定位问题,提示学校体育应完成“人才之育”的重任,并通过创新方法论和教材体系落实“以体树人”;②“健康中国2030”“体质提升‘三精准’”代表了当前大幅度、大面积提升学生体质的现实需要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钢尺子”和全新的“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的方法论为解决学生体质问题提供了机遇;③“教会、勤练、常赛”“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体育走班制教学”代表了体育课程的价值体现和科学性问题,“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是解决“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等难题的有效方法;④“体教融合”“校园足球”代表了解决历史形成的“体教分离”“举国体制”制度困局的问题,“体教融合”是瞄准“新举国体制”建立的体育制度重大改革,“校园足球”则是“体教融合”的“首战”;⑤“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代表了如何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利用考试制度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有着30年历史的“中考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再次让“高考体育”成为可期待的新的体育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刘志敏 《体育学刊》2003,10(2):78-80
对我国普通高校“传统型”、“俱乐部型”体育教学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出现的新事物,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与爱好。有利于保持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的连续性,有利于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近几年,我国部分高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实施了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它必将成为面向21世纪我国高校最具有生命力的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