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二维摄像解析优秀男子划艇运动员500m划过程中桨频、单桨桨力以及桨幅等动力学指标,研究运动员全程划技术特点和体能特点,研究结果表明:500m划过程中,桨频、单桨桨力以及艇速的变化基本一致,表现出起航时高桨频,中途由高桨幅代替桨频维持艇速,而在冲刺阶段是以高桨频和高桨幅维持冲刺效果的特征。但是运动员在途中划阶段,由于耐酸能力的下降,导致抓水不牢、晃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赛艇运动中拉桨阶段的桨力曲线反映了运动员的发力特征,是专项竞技能力诊断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队的测试实例,对不同艇种、不同桨位的桨力曲线特征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对赛艇项目进行系列测试(桨频:35桨/min),结合专项认为专项技术较好的多人艇运动员大多采用A型;双人单桨项目中.领桨手倾向于采用A型桨力-时间曲线,一号位桨手倾向于采用B型桨力-时间曲线。不同桨频下的桨力-时间曲线特征可作为训练效果的评估依据,低桨频训练必须保持合理的拉桨速度和拉桨力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桨频、每共划距与划船成绩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发现每桨划距与成绩的关联度比桨频与成绩的关联度大很多。影响划船成绩的主要因素是每桨划距。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验,对划艇运动员拉桨臂和推桨臂肱三头肌肌纤维类型的分布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肌力、肌力与IEMGmax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赛艇实船运动生物力学测试与分析系统,选取2000m训练桨频最后500m全力段,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其差异性.研究表明:运动员各自左右手技术差异性显著,右手优于左手(P<0.01);最大力量、拉桨力量、一桨平均力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85,P<0.01),最大力量王××大于张××(P<0.05),一桨平均力量张××大于王××(P<0.05);2者前后损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后损远大于前损(P<0.01),张××后损小于王××(P<0.05);有效拉桨角度2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最大反向加速2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划船效果因子张××优于王××(P<0.05).  相似文献   

6.
摔机是航模受好者非常头痛的事故。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避免摔机,但通过采取一监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减少损失还是可以做到的。我已记不清摔过多少次模型飞机了,但其中有两次摔机经历至今记忆犹新:一次事故中摔坏了一台36级发动机;另一次事故中一台15级发动机曲轴被撞变形。因此我产生了用硬质海绵制作弹力桨罩的想法,经过试制和试验,其抗冲击效果确实不错。我已经将一架12级练习机和一架21缀像直机都换上了这种弹力浆罩,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单人皮划艇500m竞速结构与竞赛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测试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桨频曲线转折点的皮划艇500m比赛竞速结构划分方法;根据全程桨频和船速的变化特点,对每个阶段重新命名,更准确地反映了皮划艇500m竞速规律;冲刺阶段桨频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船速的提高,船速是否增长取决于平均桨力,它才是船速的最终决定因素;对世界大赛中分段成绩的进行对比分析;以我国划艇运动员杨文军参加世界大赛成绩为例,说明了竞赛策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中外女子四人皮艇500 m比赛桨频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世界大赛中国外主要对手在wk4-500 m比赛中的桨频模式和反映的战术,世界大赛中强队的主要战术为全力划。国家队与国外主要对手的专项体能差异表现为起动加速能力和途中耐酸能力,两种能力的提高是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阐述低桨频训练的理论依据,列举广东赛艇队通过低桨频训练产生良好效果的实例,提出低桨频训练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龙舟运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国内外竞技舞台上广泛传播,赋予了这一传统的民族娱乐活动更多的现代竞技体育与健身的内涵.龙舟运动赛事日趋国际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对运动技术力量耐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外高校对龙舟桨手队员力量耐力训练的发展正处于研究阶段,而根据龙舟运动员桨手相对力量耐力不同而进行浆位安排以及对船速产生影响方面尚属创新阶段.本课题目的在于为聊大龙舟队桨手力量耐力训练提供可参考的实践资料和理论支持,提高聊城大学龙舟队竞技水平,为聊城大学龙舟队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赛艇训练多参数遥测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练员的要求选择桨频和心率作为测量参数,利用干簧管传感器和导电橡胶心电传感器分别检测桨频和心率信号;使用单片机对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通过段式液晶显示器件进行显示,同时将数据存储在E2PROM里无线传输模块采用成熟产品数据可通过串行接口传送到PC计算机,实现了数据的保存、回放、分析和打印等功能经过初步实验,系统解决了国家赛艇队教练不能实时得到运动员训练数据的难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完成了对我国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13名)3种不同桨频(20桨/min,26桨/min和34桨/min)下的技术动作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并与国外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国内外赛艇运动员不同桨频下的划距和相对划距曲线变化特征相似,在同一桨频下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数值上优于国内运动员;2)国内外运动员的力值变化并不一致,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最大下肢力量并不一定随着桨频的增加而增加,而国内运动员呈递增特征,且在不同的桨频下,两者的最大桨柄拉力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国内外运动员之间的划船轨迹重复性相对稳定(RP值范围0.038~0.057),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但国内运动员随着桨频的增加重复性系数有增大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技术不稳定性。结论:建议我国运动员在划距与桨频的搭配中,应注重划距的获得,同时,加强不同桨频下的技术稳定性和改进躯干的后仰角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赛艇比赛中运动员划桨频率、心率和血乳酸值,发现比赛的强度比平常大多数训练强度大,血乳酸值高达8~14mmol/L.结合乳酸代谢的当代观点,提出了为适应比赛的强度需要,赛艇的训练应适当加大训练强度,提高耐酸抗疲劳能力,并认为这是提高训练水平,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自主研发在桨栓与脚蹬板两个重要支点处的力学信息获取装置,研究了桨栓力、脚蹬力的发力特征,基于桨力、脚蹬力的传感信息与实船同步评价系统,对国家队优秀桨手的实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赛艇运动的本质在于"手—躯干—腿"三者的协调用力。好的划船技术一定是基于腿部做功的,并且能够通过躯干的传递作用将腿部的力量传送至手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进和完善国家队队员的技术,分析了备战北京奥运会的国家队女皮队员单人艇一桨周期的划桨节奏,并和国外优秀女选手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录像分析法对一桨周期动作的时相进行分析,水中拉桨时间比例和空中回桨时间比例国家队平均为67%比33%;国外优秀队员为68%比32%。其中曾获得雅典奥运会前3名的国外队员的数据平均为70%比30%。国外优秀队员水中拉桨比例的增大体现在后拉桨阶段比例的增大。因此,国家队队员拉桨中要注意后拉桨阶段的转体幅度,延长拉桨距离。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监控女子赛艇八单赛前40日训练,对安静状态和不同桨频训练下血乳酸分析,寻找变化规律,找出不同桨频的适宜训练强度,为不同训练负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且青少年对娱乐的兴趣远远超过竞赛,因此在青少年航海模型活动课上,教师应首选易制作、好操纵、免维护、趣味性强的遥控船模作为动手制作环节的教材。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选择了自制的电动空气桨动力模型滑行艇——“草上飞”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8.
赛艇划桨技术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桨叶在水中运动的特点及划桨技术、桨力曲线对船产生的影响等问题的分析,从而得出最佳桨力曲线以及正确的身体位移。  相似文献   

19.
对中外优秀女子单人皮艇运动员桨频及划桨节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imi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对国内外优秀女子单人皮艇运动员一个完整划桨周期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外优秀运动员左侧桨频及各个阶段的时间比例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侧动力阶段时间比例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国内优秀运动员左右两侧划桨的对称性和一致性要优于国外优秀运动员;优秀运动员菜频的提高有提高拉桨时间比例,相应缩短回桨时间比例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第32届夏季奥运会男子赛艇公开级双人双桨奖牌获得者张亮/刘治宇组合(以下简称“张/刘组合”)拉桨动作的关键技术特征,为我国男子赛艇项目技术再突破提出建议。方法:采用Powerline赛艇实船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对张/刘组合备战第32届夏季奥运会周期中的10次模拟测试赛的拉桨动作进行跟踪采集及数据分析。结果:1)张/刘组合整体的左、右桨拉桨功率无显著差异,左、右桨拉桨时间、拉桨节奏、入水打滑、出水打滑、入水角和桨幅存在显著差异;2)领桨手张亮的桨幅、有效桨幅、出水角、拉桨时间及拉桨节奏显著大于跟桨手刘治宇,入水角显著小于跟桨手刘治宇;3)桨幅、有效桨幅、入水角、拉桨时间、拉桨节奏及回桨时间与拉桨功率呈高度相关性,其中拉桨时间与入水角呈显著负相关。结论:1)张/刘组合整体的左桨拉桨动作幅度和速度大于右桨,左、右桨拉桨动作幅度和速度存在不一致现象,与国外优秀多人艇相关研究结果一致;2)张/刘组合拉桨入水打滑幅度超出合理范围(<6°),影响有效拉桨幅度并降低拉桨功率;3)领桨手张亮拉桨幅度较大,跟桨手刘治宇拉桨节奏较快,跟桨手应适当加大有效桨幅;4)拉桨时间和入水角是影响拉桨功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