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应力性骨折是运动性损伤的常见病,由于青少年特殊的解剖生理学特点使其较易发生应力性骨折,文章从应力性骨折发生的生物力学基础,应力性骨折易发部位的生物力学原理,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预防与治疗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以使运动员及教练员能充分认识应力性骨折产生的原因,做到对应力性骨折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减少运动员的损伤,提高训练的质量,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2.
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又称疲劳性骨折(Fatigue Fracture),有关运动员应力性骨折的系统观察分析资料少见,现将1979—1991年浙江省体训一大队应力性骨折的发病情况整理归纳如下,供同道参考。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976—1991年4月,省体训一大队15个运动项目共956名运动员(男602,女354),通过整理归纳其病史记载、X线照片,结合诊断标准明确诊断。本文属回顾性调查结果。 2、诊断标准: 采用《实用运动医学》(第二版)各部位疲劳性骨折诊断标准。结果 956名运动员中发生应力性骨折123例(12.9%),其中男64例,女59例,年龄8岁—28岁。训练年限1—10年。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4年。其运动项目与骨折发生部位见表1、2。  相似文献   

3.
应力性骨折是伴随大运动量训练,由于疲劳积累而产生的一种比较多见的运动性损伤.本文对应力性骨折的概念、分类,病因学、病理学、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与再训练等十个问题,做了初浅讨论,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皮质醇导致运动性骨折的临床病历研究(美)安吉洛A·利克特由于骨质疏松而导致的应力骨折,在女运动员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当中经常发生。这里有两例年轻女子应力骨折的病历。开始时仅是下肢骨折,随后骨盆骨也出现骨折。这显然与运动有关。确定这些骨折为柯兴氏综合...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疲劳性骨折,不仅局限于下肢,而且在上肢和躯干部位也时有报导。本文根据临床实践,结合有关文献,仅从生物力学角度对疲劳性骨折发生机理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6.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1976年—1991年4月,省体训一大队15个运动项目共956名运动员(男602、女354)通过整理归纳其病史记载、X线照片,结合诊断标准明确诊断。本文属回顾性调查结果。 1.2 诊断标准:采用《实用运动医学》(第二版)各部位疲劳性骨折诊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956名运动员中发生应力性骨折123例(12.9%),其中男64例,女59例,年龄8—28岁。训练  相似文献   

7.
郭少山 《健与美》2020,(5):44-47
无论你是进行马拉松训练,还是长距离慢跑,脚底都会承受跑步造成的冲击。因此,跑者的脚受到一些伤害司空见惯,像应力性骨折、足底筋膜炎、肌腱炎等,这些会严重妨碍平时的跑步,甚至中断锻炼。另一种很容易被忽视的小麻烦就是水泡。虽然它的长期影响不像应力性骨折那样严重,但脚底的水泡仍然会让人感到极度不适。  相似文献   

8.
疲劳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行军性骨折、慢性骨折、假性骨折等。国内文献报道,多见发生于腓胫骨、蹠骨、膑骨、椎板等处,关于发生在距骨和第一蹠趾关节种子骨的疲劳性骨折的报道未见过。我所在近三年于门诊遇到的四例疲劳性骨折中,有上述疲劳性骨折各一例,现将其报道如下。病例例一,梁××,女,25岁,跳高运动员,1964年参加集训队。72年7月由于练  相似文献   

9.
在慢跑动动者(jo99er)和跑步运动员的应力性骨折中,骨盆耻骨支的应力性骨折仅占少数。至目前为止,除近期Pavlov等报告了一组12例这种病例外,对这样的运动员病例仅有不多的个例报告。本文报告5例经X—光诊断的耻骨支应力性骨折,另有2例是没有X—光征,但骨扫描(锝~(99))认定为骨盆应力性骨折的病例。本文还报告一组没有这种损伤的X—光证据、骨扫描也没有  相似文献   

10.
胫骨的应力性骨折常发生在近侧端,且经休息很容易被治愈。然而,胫骨的中1/3骨折是不常见的。在五年中我们曾遇到此类骨折六例,用简单的固定没有一例被治愈。其中,一例用电刺激治疗两年后,尚未愈合;另一例在损伤部位没行骨移植术,经活组织检查最后发现也未愈合;再有一例是两次急性完全性应力性骨折,在第二次急性骨折时,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才被治愈。其它三例是因为连接失败,行骨病灶切除植骨术后,均得到迅速愈合。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足球运动中下肢运动损伤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球运动是一项主要以脚为支配对抗性非常激烈的运动项目,在快速的对抗当中难免发生损伤,其中以下肢损伤多见。足球运动损伤在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和课外活动中时有发生,并不同程度地影响队员的学习、生活与训练。因此,在参与足球运动的同时应该注意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免发生各类伤害事故。大学生作为参加足球运动最广泛的人群,其运动损伤最为全面并具有代表性。因此有关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研究也就相对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蹦床“高、难、准、美”的技术特性决定了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内容、训练手段选用与训练负荷的安排。形成良好的下肢弹跳力、超强身体核心区的稳定协同能力、良好的机体心肺功能和空间感知觉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蹦床体能训练的主要目的,力量训练是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核心,机能恢复与营养补充是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三自主"学习环境下大学生四年的体质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四年体质测试总成绩为曲线变化,二年级时成绩最好,三四年级呈持续下降状况,且上肢力量明显好于下肢力量。分析原因,"三自主"教学在课程设置、选课指导及课内外一体化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科学设置课程、实施"配餐制"、拓展课程类型等策略办法。  相似文献   

14.
首次运用多学科理论 ,论述了加强左侧肢体的体育训练 ,均衡开发双侧肢体和全身的运动潜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提出了“全脑型体育教育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四肢骨折病人经过复位、固定后,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因此有必要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方法有上肢多功能组合训练;身体基本训练;下肢功率自行车训练;等等。通过对34例病人的实施康复训练后,其治愈及显著好转率达88.2%。  相似文献   

16.
选取西安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的部分蹦床运动员进行分组实验,将参与制定的专项性下肢力量训练与没有参与专项性下肢力量训练的小组进行下肢力量的对比,并就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计划制定的专项性下肢训练对于运动员的下肢力量的提高有显著帮助,配合其它锻炼方式可以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7.
鲍克 《体育科研》2013,(4):43-46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的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降低跆拳道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参加2011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的237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损伤总体发生率为13.1%,男显著高于女(P<0.01);男子损伤发生部位依次为下肢、头部、脊椎和上肢,女子损伤部位集中在下肢和头部;男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依次为扭伤、挫伤和撕裂伤;女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挫伤、扭伤和拉伤;损伤机制主要发生在受到对方腿击时,其次出现在出腿进攻时,男子更倾向于在被对手出腿击中的情况下发生损伤。结论:新规则实施后跆拳道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减少,与下肢相比,运动员头部损伤比例增加,运动损伤类型较多,损伤机制多发生在运动员实施高难动作的对抗环节,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运动素质、完善技术动作、加强对抗性格挡训练是防治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跳高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目,体能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跳高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发展水平。文章对山西省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青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的下肢比例均值低于标准,但无显著差异;男子的身高、克托莱指数、下肢比例、踝围比跟腱和大小腿比例和女子其余四项均值都达到了选材的标准;山西省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心功指数较差;山西省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较为全面,但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相对较差。如何把专项速度和专项力量科学的结合起来成为青少年跳高运动员的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提高专项成绩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短距离越野滑雪是一项比赛强度高、轮次多、赛间间歇短的体能类项目,是我国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突破口。主要基于英文文献,探寻世界级短距离越野滑雪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为提升我国该项目专项体能的科学训练水平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世界级短距离越野滑雪男女运动员的身高分别为175~188 vs.166~176 cm,体重为70~92 vs.55~70 kg,瘦体重占比接近83 vs.70%;2)比赛中的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为主,并呈现有氧无氧动态交替主导;3)具有较高平均滑行速度和连续"多赛"能力,在起滑和冲刺阶段的速度最快,高速滑行中上、下肢呈现明显的"爆发式"用力特征,躯干力量对各种技术动作运用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国家队冬奥备战科技助力应围绕专项体能突破展开重点攻关,深入探寻影响比赛高速滑行保持能力的生理学与运动学因素,加快提升比赛表现水平。  相似文献   

20.
短距离越野滑雪是一项比赛强度高、轮次多、赛间间歇短的体能类项目,是我国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突破口。主要基于英文文献,探寻世界级短距离越野滑雪运动员专项体能特征,为提升我国该项目专项体能的科学训练水平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世界级短距离越野滑雪男女运动员的身高分别为175~188 vs.166~176 cm,体重为70~92 vs.55~70 kg,瘦体重占比接近83 vs.70%;2)比赛中的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为主,并呈现有氧无氧动态交替主导;3)具有较高平均滑行速度和连续"多赛"能力,在起滑和冲刺阶段的速度最快,高速滑行中上、下肢呈现明显的"爆发式"用力特征,躯干力量对各种技术动作运用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国家队冬奥备战科技助力应围绕专项体能突破展开重点攻关,深入探寻影响比赛高速滑行保持能力的生理学与运动学因素,加快提升比赛表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