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基于Web的排球竞赛规则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制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课件研制、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等方法,对基于WEB的排球竞赛规则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制和运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认知测试成绩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教学效果显示出了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气排球与室内排球竞赛规则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气排球与室内排球的竞赛规则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气排球竞赛规则的制定侧重于娱乐健身,室内排球的竞赛规则竞技性较强。建议对气排球规则进行一定的修改,以适应其在低年龄层次中的推广和普及,进一步推动气排球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排球竞赛的角度解析排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百余年来,中国排球竞赛的规则、比赛条件、运动形式、竞赛形式、竞赛制度等都在演变与发展着.目前,中国排球竞赛存在着运动成绩不稳定、赛制不稳定,竞赛受赛场、球迷等因素干扰的问题,认为排球运动将向更有利于市场化、职业化、社会化的方向改革.  相似文献   

4.
2009年排球新规则的修改对排球竞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2009年度排球新规则与2005~2008年度排球竞赛规则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新规则中改动较大的地方,运用辨证发展的观点,通过分析新规则对排球运动员、裁判员、观众的影响,探讨新规则给排球竞赛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年度排球新规则增加了排球竞赛的连贯性,提高了排球竞赛的观赏性,使排球竞赛更精彩.针对研究结果提出通过改变比赛方法增加排球竞赛连贯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修改软式排球竞赛规则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式排球是国际新兴的体育健身项目,最初只是在意大利、日本等少数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和中老年中开展,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规则。国际排联也无法确定正式的软式排球竞赛规则。 1995年软式排球传入我国后,它以安全性、趣味性、易参与的特点,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软式排球已作为学校体育课的教材和全民健身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这就需要运用竞赛杠杆以推动这项运动深入发展,软式排球竞赛规则应运而生。 最早的软式排球规则1988年8月出自日本,1998年我国以此为蓝本,审定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软式排球竞赛规则》。 通过北京、…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2020年首批国家级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排球专项理论与实践》为例,基于问题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在排球课中的应用研究。研究结论:教师所采取的“网络文化作品与竞赛规则裁判”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有效果,实验后学生的主流意识观念与职业道德素质高于实验前。旨在为排球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形式与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该文基于对(2017—2020)周期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中艺术评分方面变化的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影像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以2016年、2019年全国健美操冠军赛成年健将组男单前8名成套创编中操化内容(A)为研究对象,分析规则变化对我国男单成套创编中操化内容(A)的影响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竞技健美操发展提供有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乔雪松 《体育世界》2010,(10):80-8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排球联赛试行的新比赛计分办法进行了分析。从社会学层面.以规则变化的角度审视规则改革对我国排球竞赛水平产生的影响。结论:我国排球联赛新计分办法的改革基本收到预期效果;新计分办法的实施存在弊端。建议规则的修改应以保持竞赛公平,有利于排球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八面来风     
全国门球竞赛规则培训班在山东结束2007年全国门球竞赛规则(修订版)培训班,5月27日在山东省枣庄市结业。来自全国的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和各级裁判员;国家级教练员及各级教练员;各级门球协会管理干部和门球运动爱好者近300人参加了培训。新版世界门球竞赛规则已于2007年4月1日起在我国开始实施。为了加强我国门球运动技术建设,促进我国的门球运动与世界接轨,并保持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趋势,中国门协专门请了有关专家介绍了国际规则修改案,并讲解了2004门球竞赛规则、裁判法(修订版)、规范裁判术语、手势等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查阅、调查访谈、辨证思维论证试将“共生关系”原理引入到排球竞赛规则的演变和技战术的发展中,利用“共生”原理解析了排球竞赛规则演变与技战术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共生关系,阐述了共生关系作用下所体现的排球竞赛规则演变、技战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其对把握排球竞赛规则演变和技战术发展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谢飙 《体育科技》2004,25(2):17-18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教学实验等方法对软式排球的教学效果、竞赛规则、项目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愿以此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普及排球运动 ,推动全民健身和提高排球运动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从竞赛规则的演变看武术套路运动发展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和对比法等研究方法,以1991、1996和2002年的武术套路运动竞赛规则(修订本、试行本)为研究对象,对3个不同年代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修订本(或试行本)的规则内容、形式、特点及成绩评定办法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分析与研究,阐述了竞赛规则的演变对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的前导性和制约性,并分析2002年版规则将会把武术竞技套路运动导入更高、更新、更难、更美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3.
门球运动在中国普及推广已近20年, 其规则也已几经修订日臻完善; 新近面世的《2004门球竞赛规则、裁判法》(以下简称《04规则》)读后感觉颇具特色,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与《2003年国际门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下简称《国际规则》)对照,可以看出《04规则》实现了与国际接轨。《99规则》与《国际规则》相比较,有25处从概念、判定、处理、处罚上均不一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访谈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气排球竞赛规则与室内排球竞赛规则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气排球竞赛规则的制定更注重于健身与娱乐,这样就降低了运动员对技术的重视程度,降低了比赛的激烈性和观赏性,而室内排球的竞赛规则竞技性较强。建议通过比较分析对气排球竞赛规则进行一定的修改,这样就有利于其在大众体育运动中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气排球运动的开展,提高运动参与者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新规则是指根据国际排联制定的1989——1992年的国际排球竞赛规则,在1984——1988年《排球竞赛规则》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经国家体委审定,在全国执行的规则。  相似文献   

16.
竞技健美操国际新旧规则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2001—2004年(FIG)国际规则与1997—2000年版(FIG)国际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进行对比研究.指出新规则难度数量减少且必须体现不同的根命名;高质量、完美地完成动作;不断提高创新和艺术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17.
排球竞赛规则的改革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排球竞赛规则的改革设想阎智力,孙德瑞自1895年美国人威廉·摩根发明排球运动至今,排球竞赛规则不断发展和完善,使之从娱乐形式转变为正式的竞技体育项目。排球技战术也由简到繁,运动水平由低到高,参加人数由少到多。目前,排球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影响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8.
竞赛规则是赛技体育比赛的规范和准则,它规定了参加者的条件、制约着参赛者的行为,同时对该项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样、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与竞赛规则的修改密切相关,一方面,规则修改促进或制约技战术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技战术的发展与提高又迫使规则要进行不断修改,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两者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研究排球规则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技战术发展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正确预测规则修改变化,适时创新技战术。排球运动自诞生后,虽然在各国广泛开展但比赛规则并不完善统一。1917年纽约出版了第一本排球比赛规则,随后欧美各国基本上按规则开展排球运动。亚洲各国则独自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全运会增设青年组比赛后山东青年女子排球队变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全运会竞赛规程及相关文件的研究,分析竞赛规程的变化给山东省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带来的变化及影响,结合山东女子排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增设全运会青年组后现阶段山东省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员在选材和训练方面的变化,旨在为山东省青年女子排球运动健康持续发展,并为相关排球管理部门制订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竞技排球的快速发展,竞技排球逐渐走向成熟,其运动形式、竞赛方法、规则的变化使得比赛更加激烈和精彩,同时对排球队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等对201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外女排的主攻队员的发球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发现我国女排主攻队员在发球技术方面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国女排主攻队员训练和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