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根据George Graham等将动作分为3类,即位移性运动技能、操作性运动技能和非操作性运动技能([1]),非操作性运动技能亦称为非位移性动作(原地动作)。由于本期研讨的重点是位移性动作技能,本文只对位移性动作技能进行分析。从研讨提纲提出的立定跳远案例来看,有"感知跳跃时身体的变化、跳跃方向的控制、认知身体的运动轨迹、跳跃时的身体控制、不同条件的立定跳远"等几个技能主题,所要完成的任务则不同,如,"跳跃方向的控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1,(10):78-79
<正>运动技能学习伴随着信息的加工,是指将收集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编码,也就是与自己原有的信息(经验)进行重新构建,教学过程中关于个体的认知便是对外部或内部信息加工的过程([1])。本期案例以武术的虚步学习为例,探究了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尝试以“条件限制法”进行分析,探究学习者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的内化,形成所学动作正确的运动感知觉,从而达到指导者的教学意图(或课程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运动心理技能是运动员体能、技术和战术水平正常发挥的保证.以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理论和认知理论为基础,以篮球运动项目身体对抗性特征作为切入点,对我国106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技能同身体对抗能力关系进行研究.标准回归分析表明:在所测量的六项运动心理技能中,注意力和动机控制两项心理技能对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对抗能力具有较强预测力,自信心和集体重要性这两项心理技能预测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结合运动技能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对运动技能学习的结构进行了探究,发现运动技能学习既包含有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两个目标要素的目标结构,还包含有动力、操作和知识三个过程要素的过程结构,两者紧密结合共同反映着运动技能学习的本质特征,也就是以学习运动技术,培养运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训练活动,教师/教练是运动技能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运动技能的主体,在相关过程要素的影响下,主体的认知结构会随着学习策略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完善,从而获得个体运动技能的内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一、案例背景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在小学阶段,掌握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必须要达成的目标之一,但由于此时的小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认知水平较低,对运  相似文献   

6.
<正>一、摸清学情,人文分组教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前提是摸清学情。即摸清所教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能力、兴趣爱好、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教师可以在学期初通过问卷调查、当堂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领域目标,教师应做到因人而异,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尽  相似文献   

7.
<正>运动学习中的"动"应该有更深层的含义,是指"有能"的身体,也可以称之为"灵动的身体""充满活力的身体"。([1])运动技能的序列发展具有的高度的复杂性和动态的连续性是客观存在的,体育教师能否发现在技能形成中的共属、规律、积累、连续的动作元素,这是运动学习逻辑的核心所在,只有明白不同运动项目中共属的动作价值,才能在教学中设计出具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现阶段中小学体育基本运动技能教学的现状入手,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根源进行分析,提出了在中小学基本运动技能教学中,应注重帮助学生储备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动作方式、培养身体控制和操控器械能力、提高运动认知能力三个未来应努力的方向及策略,希望以此解决当前中小学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引发教师对基本运动技能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载体,通过运动技能的练习获得的身体认知是一切认知的本源。因而技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自然成了所有体育教学工作者关心的话题。当教学目标、教学实际以及评价三者之间相互协调时,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其重点是体能与技能的发展与应用和运动认知的提高[1]。运动技能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内容,其习得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可以说,运动能力素养的生成是运动技能与运动认知不断重构、迭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体育》2021,(1):30-31
<正>2020年12月6-10日,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高中体育与健康)在苏州市相城中学举行,笔者在观摩学习中,对中小学运动技能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运动技能是中小学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运动技术进行身体活动并形成终身锻炼习惯的能力,运动技能的核心是运动技术,基础是运动能力。运动技能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本身,  相似文献   

12.
<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要使体育学习可持续发展,需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1])。学生在身体练习行为表现、运动认知、心理感受的生成中,主要体现为"乐动会"([1])。学生在身体练习行为表现、运动认知、心理感受的生成中,主要体现为"乐动会"([2])。笔者以基层体育教研员的视角进行分析与探索,以抛砖引玉。一、形成发展学生的身体教育思维——让学生"乐"(一)存在问题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并不快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校体育》2021,(6):74-75
<正>"概念性认知""形象性认知"和"身体性认知"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其中"身体性认知"是学习者借助身体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在运动学习中最为常见。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概念知识转化为学生具体可感知的信息?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跨越思维到身体的鸿沟,形成相应的运动感知?这些问题值得一线体育教师探讨。从运动学习过程的规律看,一般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通过"形象性认知"在大脑中建立动作模型;  相似文献   

14.
<正>迁移就是把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正向迁移,就是一种已学的,对另一种学习有促进作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总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把学生已经获得的另一门学科或一种学习情境中所掌握理解的动作技能的语言、图像、原理和行为,利用正向迁移规律,重新整合运动技能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探索、创新、合作、展示的主动学习的机会,不仅提高了学生运动发展认知、支配自己身体和运用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资源维护身体、心理和社会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身体练习的过程是新的身体知得以发生和形成的认知过程,身体练习的有效性取决于它们与学生所欠缺的身体知之间是否具有对应关系这一立场为出发点,提出了目标技能的选择不能超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身体练习是蕴涵着新的身体知的载体、以及围绕目标技能形成的身体练习是由身体动作、运动条件和关注点三个要素所构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体育师友》2016,(3):16-17
在进行"运球急停急起"教学中,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巧妙利用三个"限制"条件作为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身体动作、感官刺激、对抗练习中体会动作要领,从而较快地掌握动作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一、对“运动认知能力”的理解体育课应发展学生对运动文化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学生的认知主体是自己的身体,认知方法是自己的身体运动,认知对象则是运动文化。认知过程是在运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身体运动(已有信息)对象化,将运动文化(外界信息)主体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校体育》2021,(3):67-68
<正>运动技能是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身体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本质特征。在体育课堂技能教学中,存在着运动技能的相互作用,已有技能会影响新技能学习的掌握,这种影响统称为迁移。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本文结合案例研析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如何避免负迁移和优化正迁移,以期为运用动作技能迁移寻找新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认知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身体认知观念,具身认知的思想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关于身体认知的研究开始朝向具身化方向转变。从人体运动场域的视角,探讨身体运动与身体认知具身性转向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研究认为,身体运动在身体认知与被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中介和调适作用,身体运动的方式可以映射出身体认知过程的具身性变化。身体运动可分为客观身体运动与现象身体运动两种类型,它们对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起着不同的推动作用。身体运动特有的行为模式反映了身体认知与周围环境的关联性,身体运动的限制作用体现在身体认知表征的特性与范围方面,身体运动的分派特征对身体认知转向中的构成性角色具有证实作用,身体运动的调适功能是身体认知与具身行动之间协调性存在的重要保障。在身体运动对身体认知具身性转向的解释方面,要求身体运动应在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中保持主动,重视身体经验的投射功能,关注身体运动的物理属性与运动方式的决定性作用。将身体运动的相关研究融入到具身认知的范畴,形成完整而有序的研究范式,将有助于解决身体认知研究领域中出现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某高校100名学生进行了运动技能的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的协同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外显的规则探寻有时会妨碍被试对技能潜在规则的掌握,技能越复杂越有利于内隐认知,技能越简单越有利于外显认知。对于复杂运动技能的学习,先进行内隐认知再进行外显认知,其成绩明显高于单独进行的内隐性认知组和外显认知组,这一现象体现了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的协同化效应。同时,协同效应中在进行简单运动技能认知时,早一点介入指导语认知绩效最好,而在进行复杂技能认知时,晚一点介入认知绩效最好。因此,针对运动技能的不同难易程度,突出不同的认知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