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朱晓琳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训练安排和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马拉松训练特点,探索马拉松训练规律.结果表明:1)朱晓琳伦敦奥运会赛前63天的训练,包括平原基础阶段28天,高原训练阶段40天.2)平原准备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028km,总课次为54次,日平均训练量38.1 km,80%无氧阈强度以下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6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8%;其次,安排多的为85%~90%和90%~95%无氧阈负荷强度的训练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17%和1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24%和21%,没有安排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3)高原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271 km,总课次为80次,日平均训练量31.8km,80%~8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5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5%;其次,安排多的为80%无氧阈强度以下负荷的训练安排,占总课次的19%和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7%;85%~90%,90%~9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分别占总课次的10%和8%,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4%和12%; 95%~100%及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次的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8%和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1%和2%.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训练课RPE对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场地专项、素质力量和公路有氧训练课的负荷水平进行监测,比较不同水平、不同性别运动员的评分差异。方法:上海自行车队短组运动员8名,其中男子6名,女子2名。赛前4周共完成16节场地专项训练课、8节素质力量训练课和7节有氧训练课。采用Borg的11分量表对运动员单节训练课的自感劳累水平进行评分,训练课RPE由RPE乘以训练课时间进行计算,分别统计单日及每周训练课RPE(sRPE)总和。采用Pearson相关对单日sRPE与次日晨尿PH和SG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总sRPE在赛前4周逐渐下降,场地专项和素质力量训练sRPE分别在第3周(W3)和第2周(W2)达到较高水平,4周期间有氧训练sRPE维持在较低水平;后两周3组运动员sRPE总体上表现出E-Female>N-Male>E-Male的变化趋势;仅女运动员的尿比重(SG)与sRPE存在低度相关,其它指标均未见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训练课RPE是评价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训练内部负荷的有效指标,但会受运动员不同运动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比赛前进行的减少训练量的恢复性训练称为赛前减量训练.适当的赛前减量训练不会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造成任何损失,反而会明显增进运动员机能.赛前减量方法的应用已在游泳、田径和自行车等项目上取得明显的效果.赛前减量训练的时间一般为l到4周;减量训练课内容的安排要以专项练习为主;训练量要小,训练强度应与减量前保持相当或略有增加;减量期训练负荷应该逐渐减少.一般认为经过赛前减量训练的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与肌肉糖元贮备得以恢复或提高,血液血红细胞数量增加,血容量增加,肌肉的酶活性增加,赛前心理状态的改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4周1 900 m高原训练对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上海自行车队7名男子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海拔1 900 m高原训练.每周训练安排相同,包括公路有氧课5节、场地专项课4节、身体力量课2节,训练负荷逐渐增加,第4周减量调整.分别在高原训练前、后相同时间测试空腹体成分,进行15 s最大频率、最大功率测试,以及45 s×2组(间歇20 min)功率维持能力测试,选取时间点测试HR和BLa,并计算15s分段功率;分别在高原训练前、结束后和结束2周后采静脉血测试血常规、T、C,高原训练1周后相同方法加测血常规.结果:1)高原训练后运动员体重、体脂%、骨骼肌质量和脂肪质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2)高原训练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分别提高了7.4%和6.9%(P<0.05),而睾酮提高了22.9% (P<0.01);3)高原训练后15s骑行测试中的最大频率无变化,最大功率仅提高2.4%(P>0.05);4)高原训练后两组45s测试中的最大和平均功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一、二组间的最大功率下降率和平均功率下降率分别降低40.5%和51.8%(P<0.01),且第一组结束后3min、第二组开始前和第二组结束后3 min的血乳酸分别降低了11.2%、21.2%和9.5%(P<0.01),而20min间歇期内的乳酸消除率明显提高.结论:4周1 900 m高原训练未对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的最大频率和最大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以糖酵解代谢供能为主的重复做功和做功维持能力,以及疲劳消除能力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45 s全力冲刺骑行进行下肢运动学分析,探讨不同水平运动员速度能力的特点,筛选可评价下肢踏蹬技术的运动学指标。使用三维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及SRM自行车测功仪,采集上海自行车队4名女子短距离运动员场地车滚筒练习台上45 s全力冲刺骑行中的下肢运动学参数和踏频。结果表明,钟××速度能力较好,45 s全力冲刺骑行各阶段平均速度较高,但下肢踏蹬"圆滑度"还需进一步提高;顾××和姚××后程速度下降明显,速度耐力明显不足。在全力冲刺骑行后期,运动水平较高的运动员(钟××)踝关节活动度下降明显小于运动水平较低的运动员(顾××和姚××),提示踝关节活动度下降是影响自行车短距离项目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1引言当前,世界各国的中长跑运动员广泛采用减少课运动量并相对增加训练课次的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小负荷多课次”的训练结构,是根据运动员一天的训练负荷,分成几次训练的形式。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指一天内训练多次,“每课次”突出一个主要内容,按训练质量达到一定要求。例如,第一课次,可以是速度力量性内容;第二课次,可以是耐力性的内容;第三课次,可以是速度耐力性内容;第四课次,又可以是综合性内容等。二是指把过去每天1~2次课训练的内容,分散到每天3次或更多课次中。例如,把过去一次主训练课中的4000米的总跑量,分散到3次课中,第…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观察、统计分析法对国家集训队女运动员水池训练和雪上训练两阶段的动作选择、动作跳次、动作顺序进行研究 ,得出结论 :奥运周期第 3年 ,女运动员均不宜使用bLL动作 ,刘丽丽和郭心心不宜选bFdF动作为储备动作 ;应减少基础动作跳次 ,增加准备难度动作和比赛动作跳次。建议 :奥运周期第 4年 ,应以比赛动作为主 ,准备难度动作为辅 ,基础动作只在恢复期训练课和特殊任务训练课中使用 ,并且应进行模拟比赛训练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大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一般有氧训练(AT)2种训练方法的神经-免疫应答特征差异。方法:以8名一线男子皮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HIIT和AT各进行2周训练,每周9节训练课,训练量基本保持一致;对两种训练方法前、后的测定指标进行比较。分别在HIIT和AT前、后次日晨6:30安静状态下进行仰卧位短时程5 min心率变异性测试,并在测试结束即刻空腹安静状态下取肘静脉血,用于测量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儿茶酚胺。结果:2周训练后,AT组和HIIT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间期的差值标准差(SDSD)和频域指标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均有不同幅度变化,但均无统计学意义,且AT组和HIIT组间无交互效应;AT组T%、CD8+%和HIIT组B%、CD4+%、CD4+/CD8+均有显著差异,且AT组和HIIT组间B%、CD4+%、CD8+%和CD4+/CD8+有显著交互效应;AT组和HIIT组ADR、NE有不同幅度变化,但均无统计学差异;AT组和HIIT组间NE有显著交互效应。结论:与AT相比,HIIT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更大,但两者对神经系统影响均较小。在竞技体育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进行HIIT后,建议及时通过饮食、营养品等手段进行干预,避免运动员出现免疫功能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罗马尼亚著名专家L·巴罗加教授根据各运动项目的特点撰写的,原文发表在罗《体育运动》杂志上。现根据苏联《国外体育》上的译文,摘编其中一部分,供专业和业余训练中参考。其中关于下面几点有必要加以说明:①总负荷量,即每次训练课完成的总公斤数;负荷量指数即总负荷量除以运动员的体重;强度指数为负荷量指数除以一次训练课的总次数。文中的计算只是一种模式,其中算的不精确的地方,甚至错算,漏算的地方已发现有多处,未一一加以修改。②运动量和强度我们只可用来做为参考。并且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力量素质的提高,可以增加量和强度。一般说来,强度指数在0.4——0.5以下,表明主要是发展力量性耐力,在0.6——0.8左右,主要是发展速度性力量,在0.9——1.0以上主要是发展爆发力和绝对力量。完全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和训练中的要求,加以掌握。③短跑、兰球、足球、排球、击剑、乒乓球,准备期每周可进行2—4次训练;跳跃、柔道可进行3—5次训练,速滑、体操等可达5—6次乃至7—8次。冬季都可以比夏季多些。比赛期和积极性休息时期,每周的训练次数,训练量(强度、组数、次数)均可以减半,起到保持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监测八周赛艇训练,研究运动训练对唾液sIgA的影响,探讨运动、sIgA与上呼吸道感染间的关系.方法:以某大学赛艇队1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名、女性7名.唾液的采集日期为训练开始后的连续5个训练日(第一周)、第10天(第二周)、第17天(第三周)、第23天(第四周)及第53天(第八周).结果:训练课后唾液中sIgA浓度和分泌率与运动课前相比显著上升(P<0.05).训练开始后第一周,唾液中sIgA浓度和分泌率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开始后第10天、17天及23天上午训练课前的sIgA浓度和分泌率与训练第一天相比显著降低(P<0.05).上呼吸道感染患病者训练课前sIgA浓度与分泌率显著低于非患病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唾液中sIgA浓度低于85μg/ml时,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度是高于85μg/ml时的3.07倍(OR=3.07;95%可信区间:1.05-8.93;P<0.05).结论:训练课后,唾液sIgA水平显著升高;长期训练的蓄积作用导致sIgA水平下降;监测唾液sIgA水平可能预测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训练科学、科学训练与训练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阐述了训练科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对训练工作的依附、综合性和对因果关系的密切关注等);说明了科学训练与非科学训练的界限,以及存在的种种矛盾(如整体与局部、规律与事实、突变与渐变等);阐述了训练科学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实施过程,提出了训练科学化即训练效益最大化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训练科学、科学训练与训练科学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阐述了训练科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对训练工作的依附、综合性和对因果关系的密切关注等);说明了科学训练与非科学训练的界限,以及存在的种种矛盾(如整体与局部、规律与事实、突变与渐变等);阐述了训练科学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实施过程,提出了训练科学化即训练效益最大化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体育项目中的训练与过度训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多种症状都支持对过度训练(OT)的探查。测量血清尿素(SU)和血清肌氨酸激酶(CK)值,除了对优秀运动员进行诊断和分析之外,也用于对运动员日常训练状态进行监控。因此,我们将根据不同运动员,同一运动员的不同状态,对这些指标的意义进行检验。方法:测试时象为具有国际水平的赛艇运动员,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对这些运动员训练过程的测试。结果:6981例血清尿素测试样本(男运动员717人,女运动员285人)表明, 数据呈现出一种轻微不对称的正态分布态势(男运动员80%,5~7mmol·L-1;女运动员75%, 4~6mmol·L-1)。女运动员的数值比男运动员约低1.5mmol·L-1,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以 8.3mmol·L-1(男运动员)和7.0mmol·L-1(女运动员)作为判断运动员过度训练的固定阈值是不可靠的。在运动训练中,肌氨酸激酶(CK)也已被作为判定肌肉紧张的重要参数进行检测和评价。2790例肌氨酸激酶测试样本(男运动员497人,女运动员350人)显示,数据的频率分布为不对称的正态分布,在100—250U·L-1的区域内具有明显偏向高值区域的趋势,在250~ 350U·L-1和1000~2000U·L-1范围内分布频数明显升高。男运动员的最高值为3000U·L- 1,女运动员最高值为1150U·L-1,个体差异显著。血清肌氨酸激酶水平长期较低的运动员显示出小的数值变化;血清肌氨酸激酶水平长期较高的运动员在数值上显示出显著的变化波动。结论:这两个参数也许都有助于从大量样本中测定个人数值基准线。对这两个参数的测量至少应该在标准条件下每3天进行一次。如果在一段时间的训练(2—4天)后同时观察到参数数值显著升高和训练耐受力降低,则表明机体的分解/合成代谢活动或训练耐受力不足的可能性升高。  相似文献   

14.
耐力运动员较少进行力量训练,主要担心肌肉肥大对毛细血管和线粒体功能产生潜在负性的影响。但是肌肉的无氧工作能力、肌肉力量和肌肉的爆发力可能影响耐力运动项目的成绩。力量训练能够提高神经肌肉特征和无氧代谢能力。耐力训练中嵌入力量训练的训练模式可能有助于提高耐力性项目成绩。  相似文献   

15.
16.
传统高原训练、HiLo训练及间歇性低氧训练是三种比较热门的训练手段,每种训练手段都为国内外教练员所广泛采用。本文从历史角度、训练方式、负荷以及其运动生理学基础几个层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比较,以期为为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进行深入研究和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SAQ训练是一种集速度、灵敏性及灵活性、快速反应、爆发性反应的综合训练。SAQ训练能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兴趣,并能发挥他们最大能力;使阶段性训练平台提升,通过少年儿童运动员的SAQ训练提高了他们的专项成绩和专门素质、专门力量。并在文中介绍了少年儿童运动员SAQ训练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的指导工具。运动训练手段是运动训练的实践工具。运动训练方法和运动训练手段的含义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指训练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方式。后者是指训练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练习动作,是前者组成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训练经验是训练科学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运动训练实践的客观规律出发,阐述了经验与理性认识、经验与不确定因素、经验与个体化特点三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充分说明训练经验是训练科学的基石,只有把训练理论和训练经验紧密结合起来的训练,才是真正的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20.
杨时 《体育科研》2012,33(4):85-88
通过步态分析、等速力量、功能性动作(FMS)和十字韧带功能测试等综合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的评估,根据得到的结果分析并对进行相应的康复体能训练(包括本体感觉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和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和plyometric爆发力训练)。发现通过针对性的功能性训练,可有效降低运动员ACL损伤的再发生、缩短损伤后竞技能力与运动表现恢复周期,体现了其在康复体能训练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