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慧敏 《乒乓世界》2005,(12):44-47
“我打球的时候.虽然36届世乒赛我们团体最后赢了.打了翻身仗,可我输了两场.总归有点遗憾。我一直觉得自己在乒乓球上的智商还比较高。通过自己的手实现目标是一种享受,而做教练.让另一个人实现目标.更能体现你的智商.对乒乓球的理解以及业务能力.这是一种更大的享受和满足。”施之皓说。  相似文献   

2.
“旅居德国的乒坛名将施之皓回上海大众乒乓男队当教练了。”消息传出,在上海体育界引起了很强的反响。这是我国乒乓界中定居国外的国手,回国执教第一个人。 费了一番周折,才与已走马上任的施之皓联系上。“我非常愿意回上海,为乒乓事业出点力,辅佐史美盛主教练,这对我也是种挑战。”刚一交谈,施之皓便开门见山谈出执教原委。 今年36岁的施之皓,曾在1981年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作为  相似文献   

3.
从国家女队主教练的职位退下来后,施之皓没有过上自己预想中的退休生活,被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委派担任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的他,  相似文献   

4.
满艺 《新体育》2006,(2):39-39
上世纪80年代初,施之皓在国家队当队员的时候,我是他的主管教练。那时他表面不大爱讲话,内心里却是个男子汉。 1981年,是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比赛年。在此之前的两年,我在训练馆中目睹了施之皓用汗水和努力迅速成为一线队员的过程,是施之皓的刻苦把他自己送到了1981年前南斯拉夫的世乒赛赛场。当年,和他组成团体赛主力的另两位选手是蔡振华和谢赛克。那届比赛的前半段全队并不顺利,初赛、复赛、半决赛,蔡振华和谢赛克均发挥得不够理想。而较之他们,施之皓打到决赛前一直都保持着全胜的良好状态。这在当时起到了稳定全队的作用。决赛前,研究排兵布阵的时候,我们教练组商量:团体决赛对手匈牙利队中的  相似文献   

5.
流言     
《新体育》2013,(8):19-19
——在江苏常熟举行的“直横大战”乒乓球赛上,大满贯得主张继科直接用脚回球得分,获得全场喝彩的同时,也引来了坊间热议:乒乓球还能用脚得分?否认:“直横大战”作为一项娱乐大众、推广乒乓球运动的表演性赛事,适当放宽规则尺度是允许的,但是在正式比赛中,这种同球是不能得分的。国际乒联竞赛规则中这样写道:“乒乓球必须南手带动乒乓球拍击球过网到对方球台,对方没接到球则得分。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击球即使到对方球台也算失分。”  相似文献   

6.
乒乓球教学如何抓好“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乒乓球意识的重要性乒乓球意识是指在乒乓球教学训练或比赛中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觉的心理活动。意识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思路,它是要你在打球的过程中时刻自觉地想着这个问题,至于怎样想,怎样去解决问题那是技术问题。以判断意识为例,有的学生打球时,不看对方打过来的是什么球、落点在哪,一律盲目地按事先自己想好的回击方法击回去,结果频频造成失误,这是典型的缺乏判断意识。有了好的意识,可以提高练习效率,整体水平提高的就快;意识不好,练习的盲目性就大,用了大量的练习时间,技术水平提高的却很慢。因此,一定要在乒乓球技…  相似文献   

7.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12):88-91
刘国正——摆短后,侧身暴冲,压制对方防守“死角” “追身球”是在对方跑动的过程中,回球到对方近身的落点,利用对方跑动时重心不稳定的因素,使对方无法及时、合理地完成击球动作,从而占据主动的一种回球方式。“追身球”是战术意识的重要体现,这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能随时分析场上的局势,抓住对方出现的失误,在回球线路设计上能反其道而行之,出乎对方的意料。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3,(9):26-27
2010年9月17日,中国乒乓球学院正式挂牌。两年后,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蔡振华提出第三次创业,这与乒乓球学院的职责不谋而合。最初在学院任职的教职员,现在已经有了三年的工龄,2013年初,他们还迎来了新的院长施之皓。三年,乒乓球学院证明了她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已经成为一座连接中国和世界的乒乓桥梁。  相似文献   

9.
接发球是乒乓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方法与手段灵活多样.通过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不断创新,乒乓球接发球质量越来越高.实行11分赛制后,前三板的争抢更为激烈,主要体现在接发球上,使接发球时搏杀球的比例大增.若运动员接发球不好,会给对方制造更多机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状态,同时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因此,接发球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0.
在我执教过程中,发现有许多人对乒乓球比赛的“回合”一词概念不清楚,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回合”这一词作一个解释。在乒乓球比赛中,球处于比赛状态的一段时间叫作一个“回合”。当球从发球员不执拍手中被抛起前到静止状态的最后一刻起,比赛的每一方将球合法还击到对方台面,直到有一方失一分或双方均不失分而重新发球为止,这一段时间应是一个“回合”。在日常比赛或报道中,有些人往往错误地理解成这一方击一板球,那一方还击一板球是一个“回合”,也就是把击球来回的次数作为一个“回合”,这不符合对“回合”的定义。概括起来说…  相似文献   

11.
乒乓球运动中比赛节奏是赛场上的灵魂,它体现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快速、灵活、多变的特点,直接影响战局的变化与发展,是技战术运用好坏和心理调节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本文对乒乓球比赛节奏的概念进行深层次理解,从特点、影响因素及如何调控三个角度,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这一复杂比赛现象进行探讨,梳理出影响比赛节奏的因素及调控方法,并建议从技术战术和心理三个层面上重视比赛节奏的控制训练。  相似文献   

12.
李浩 《体育世界》2009,(1):79-82
乒乓球是一项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的运动项目,其中智能为指导,体能为保证,技能为体现。国家乒乓球女队主教练施之皓认为乒乓球战术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旋转、技术、落点、弧线、线路、速度、力量、节奏。如何能把众多的因素融合在一起,又能够合理运用呢?本文认为是提高运动员对球的调节能力,因此运动员提高对球的调节能力是能否提高乒乓球技战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调节球的技巧性很强,在运用中讲求及时、合理、符合客观的击球规律。在智能指导下,这种调节球的能力才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运动员加强调节球能力是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隋长军 《乒乓世界》2014,(6):131-131
“其实,一个运动员在场上只有四个对手:比你强的、比你弱的、与你势均力敌的和你自己。其中最主要的对手是自己。”多年征战沙场的刘伟这样诠释对乒乓球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发球是乒乓球的重要技术之一。在乒乓球比赛中唯有发球不受对方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战术意图把球发到对方台面的任何位置上去,用以压制对方进攻,为自己进攻创造有利条件。记得在70年代第3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中国队同苏联队男子团体比赛中出现4比4的激烈场面,在关键性第九盘比赛中,许绍发的发球绝技大显神威,用发球控制对方进攻,为自己的进攻创造了机会,最终取得这场比赛胜利。笔者在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进行全面基本技术训练中,把发球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每天保证20分钟发球时间,并规定了发球区域,根据个人的技术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5.
夏娃 《乒乓世界》2007,(2):27-27,29
1月8日至9日在厦门召开的2007年全国乒乓球工作会议,被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蔡振华称为"2008年奥运会之前我国乒乓界的一次总动员"。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在这次会议上首先做了题为"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为核心,实现乒乓球运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报告,国家男女队主教练刘国梁、施之皓介绍了2008年奥运会备战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课堂上,对于讲解、示范、背风、背光、着装处理等细节性问题。既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智商,又能反映出教师的情商,所以,一定不要小看这些教学细节,许多时候,“细节”决定上课的成败。 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上乒乓球训练课,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初学者,为此在上一课时.我安排的内容之一是打吊球训练,但是当课临近尾声时,由于系吊球内火柴棒的线脱落而导致火柴棒掉进了乒乓球内,无论如何这根火柴棒是捞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17.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10,(6):114-116
要想在比赛中战胜对方,就要抓住对方的漏洞,发挥出自己的技术特点。很多业余选手经过多年的练习,对乒乓球技战术的体会越来越深。但是大多数人在赛场上,总会觉得难以完全发挥出自身的水平,总觉得自己的“功夫”还不到家。这里的功夫不单纯指技术水平,还跟战术水平有很大关系。对业余选手来说。多数都抱着“玩球”的心态。喜欢相互较量。喜欢一争高下。虽常年累月“摸球”。但长进速度不快。究其原因,还是技战术的针对性训练不够。  相似文献   

18.
你好,伦敦!     
《乒乓世界》2012,(8):14-14
2012年奥运会,是乒乓球第七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也是伦敦第三次举办奥运会。乒乓球随奥运会来到伦敦,已经不仅仅是“乒乓球回家”的问题了,这是一次“集体省亲”,那些诞生在英国并逐渐推广至全世界的体育项目——足球、网球、羽毛球、曲棍球、拳击……这一次结伴回家,各自寻找自己的前世。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5,(11):10-11
9月27日下午,陆元盛、刘国梁、施之皓、王励勤来到位于宝山区杨行镇的杨泰小学暨曹燕华乒乓球学校,与他们一起参加“扬国球精神·圆冠军之梦——世界冠军宝山杨行之行”活动的还有阵容庞大的贵宾团——中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退休干部,非常热爱乒乓球运动,但有一乒乓球基本知识问题,在书本上和刊物上找不到明确答案,就是双方对峙打起来时,目光是集中在球上,还是集中在对方挥拍动作上,我认为这对做好回击准备是个很重要的环节,请给予指教。唐山刘向阳编辑即答:初学乒乓球的业余选手,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击球前总是把目光盯着对方的来球,但是高水平的专业运动员在击球的瞬间一定是把目光盯在对方的击球动作上。因为通过对方的击球动作,可以判断对方来球的落点、旋转等变化,由于乒乓球的速度很快,在盯住对方击球动作的瞬间,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