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燕平 《体育教学》2011,(11):12-14
"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是对国内外教育发展及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力回应,也是在"一期课改"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更是对走向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建立结构优化、内容优化、形式优化的体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可操作性学习评价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不论是课改前,还是课改后,课程中的学习评价都是至关重要的,整个教学过程既是起源于评价,也是终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有科学性、反馈性与激励性,还要有操作性。其中操作性的难与易、简与繁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一套评价方案生命力的持久与否。现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期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按照学习评价信息的收集、汇总、反馈的顺序,设计了《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堂学习行为记录表》(表1),《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表》(表2),《班级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总表》(表3)。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3.
浅析上海市《体育与健身》课程理念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可强 《体育科研》2005,26(1):73-75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分析课程理念本质的基础上,解构上海市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课程理念的内涵,并勾勒出《体育与健身》新课程呈现的特征,旨在帮助体育教师理解课程改革的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可以说自己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八年一起走过来的,经历了课改之初的迷惘,到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路走来,有成功经验的收获.也有失败的经验教训。耿培新主任在展示活动后作的关于《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报告中讲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要点之二——“进一步明确体育课程性质,强化运动技术学习”对于运动技术特别是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应该怎么教也是自己这几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肩肘倒立》一课就是贯穿着“传统教学内容要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教”的理念。本课围绕小垫子设计了一系列新颖的练习和游戏,  相似文献   

5.
徐燕平 《体育教学》2005,(6):I0004-I0004
上海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六大走向是:一是课程价值上,明确从“竞技体育”全面向“健身体育”转变,实现课内加强,课处延伸的体育与健身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实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偏差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大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两者陆续出台,但由于教师未能深入学习新课程的内容与标准,正确贯彻和理解体育课程的改革精神,对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还不甚了解,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一些偏差现象。针对目前存在的偏差现象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体育工作者在实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提供一些新思路,促进新体育课改积极而又稳妥地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二、课程计划落实现状堪忧,学校体育管理应强化钢性要求(一)体育课程计划的落实是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保证课改五年来,全国广大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习《课标》理念,落实《课标》精神,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思想与智慧,在课程改革中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使我们看到了我国第8次体育课程改革以来所取得的可喜成绩:课程性质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电话问询等方法研究目前高等院校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发现目前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实现以分项教学为主要模式的体育课改,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却由于受到体育场地器材、体育师资、学生对体育的需求等方面的制约和中高考压力,其改革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笔者认为,目前体育课改模式更适于高等院校,只有改变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弱势地位和加大其体育软、硬件的投入,探索适于中小学实际情况的教学组织模式,才能更好落实《课程标准》精神,推动中小学体育课改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刘苗 《体育教学》2005,(4):42-42
拜读了《体育教学》2005年第二期马浩老师的《警惕当前体育课改实践中的几种形式主义倾向》一文,马浩老师对当前体育课改实践中的五种形式主义倾向作了深刻的剖析,笔者深有同感,并结合课改以来的所见所闻及自身教学实践,再谈课改实践中的几种形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对广东省全日制普通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认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学生、教师和校长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认识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不同认识和看法,分析其成因和对策,以期为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红雨  杨毅 《体育科研》2009,30(6):87-89
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法等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状况进行研究,得出:医学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体育教学形式的开展、体育教学评价形式等方面的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和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特色提出符合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需要经过认知形态的教学观念转变、信念形态的教学观念转变和实践形态的教学观念转变等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对体育教学观念转变的机制认识不清、体育教学理念的内容过于庞杂、忽视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惯性、体育教学观念转变的条件性认识不足等是我国体育新课程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造成体育课程改革尴尬境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曹可强  陈正 《体育科研》2009,30(5):68-7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变化的脉络进行梳理,分析了体育课程目标嬗变的背景与动力,归纳出60年来上海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变化的基本轨迹,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改方案的新走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组织发起的课程改革方案为依据,分析了体育课程改革方案的新走向,提出单一的体育课程专业发展取向应向学习过程取向和以自我实现为基础的社会重建取向过渡,以此而实现教育整合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海纳百川"的上海学校体育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在多年的体育教育实践过程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发扬着海派体育文化传统,并从引进先进教学理念、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传承民族传统项目等方面,凸显着上海特色的学校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的进行,引发了学校体育自建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最深刻的一次反思。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在此次新课改中,我们也同样经历了从大量地引进国外先进课程理论到有针对性、目的性地甄别课程理论这样一个过程,这与100多年前清末民初之时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发展过程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越 《体育科研》2009,30(5):83-85
对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的调查统计发现;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经过近30年的培养补充,中学的师生比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基本满足了国家教育部对体育师资配备的规定要求,但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仍需作适当的补充。教师的学历水平相比30年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在有些学校已经出现了研究生层次的高学历体育教师。另外,体育教师的年龄和性别结构更趋合理,教师的职称结构有了明显改善,30年前后相比具有很明显的差异。上海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上海的教育发展的步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掌握上海市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在全市中心城区、城区、郊区、远郊区抽样25所学校,调研体育教师、非体育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四大主体。从体育认识、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家长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与安全设备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分析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对策与建议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上海在落实国家教育教学的相关规定,体现上海特色,发展学校体育运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体育管理、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场地设施、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学校体育的规范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单一,相当一部分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度不够或者开放的成本偏高,非体育教师缺乏运动的兴趣与基本技能,家长对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状况不关心,轻视体力劳动、体育锻炼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郑继超  赵娜 《体育科研》2015,(3):98-103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苏沪两地5所高校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且与其培养目标吻合度低,教育实习环节薄弱,培养模式不够科学完善等问题。故提出建立并创新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完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校内+校外”联合培养机制,实行“双导师制”;开拓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联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加大对学生教育实习期内的监管与考核力度等合理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